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血清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8267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免疫标记技术讨论会等;梅毒血清诊断的相关文献由33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磊、周嘉彬、喻聪等。

梅毒血清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8267 占比:99.87%

总计:78369篇

梅毒血清诊断—发文趋势图

梅毒血清诊断

-研究学者

  • 吴磊
  • 周嘉彬
  • 喻聪
  • 宋卫忠
  • 张晓红
  • 张荣
  • 曹文苓
  • 李军
  • 杨日东
  • 杨晓燕

梅毒血清诊断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朝春; 薄维波; 黄慧青; 安仲武
    • 摘要: 目的 评价梅毒螺旋体抗体各种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运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化学发光法(CLI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4种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实验检测,比较各种方法的临床效能以及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以TPPA法为标准,CLIA法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2.4%,准确性为94.7%;SYP法阳性预测值为98.6%,阴性预测值为94.4%,准确性为94.3%.CLIA法筛查实验信号/临界值(S/CO)比值>3的强阳性标本经TPPA法确认中存在2例阴性;CLIA法S/CO=0.71~3.0的弱阳性标本经TPPA法确认中存在5例阴性;弱阳性的假阳性率高于强阳性.各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时,均存在漏检和误判情况,在CLIA法弱阳性时较明显,CLIA法S/CO在0.91~1.20时,TPPA法复检符合率最低.临床应用中,在一期梅毒时,CLIA法灵敏度最高,TPPA法特异性最好;二期梅毒时,TPPA与CLIA法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均较好.结论 临床上对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应结合梅毒临床表现和检测目的的需求,采取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体有效结合进行应用,梅毒的最终诊断要医师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作出综合判断.
    • 李可; 王千秋; 龙福泉
    • 摘要: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而导致的较严重的临床阶段,伴或不伴HIV感染的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有所不同.HIV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梅毒感染阶段、治疗情况等;预测因素包括血清学滴度、脑脊液一些指标的变化及是否伴有神经系统或眼科症状等.HIV病毒载量及CD4+T细胞计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情况是HIV阳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主要预测及危险因素.
    • 喻聪; 赵莹; 杨晓燕; 韩泽平; 周嘉彬
    •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患者的梅毒抗体结果,以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梅毒流行概况,为本区域梅毒防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检测患者外周血梅毒密螺旋体抗体以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以此方法检测10130例患者外周血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筛查2017~2019年10130例患者,梅毒密螺旋体抗体确认阳性2768例,阳性率27.3%.其中筛查男性5807例,阳性1619例,阳性率27.9%;筛查女性4323例,阳性1149例,阳性率为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2.6%(597/2646)、24.0%(955/3983)和34.7%(1216/3501),2017年与2018年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017年与2019年及2018年与2019年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0岁者总阳性率为73.76%,≤10岁、11岁~20岁、21岁~30岁、31岁~40岁、41岁~50岁、51岁~60岁、61岁~70岁、71岁~80岁、81~90岁,≥91岁阳性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19番禺区中心医院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无明显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居多.
    • 卢改会; 李涛; 刘学伟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对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RPR/TRUST)转阴率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评估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分析患者RPR/TRUST转阴率.结果 共纳入14个病例对照研究1160例梅毒患者,联合组585例,单用组575例.结果显示,联合组血清RPR/TRUST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组[OR=3.70,95% CI(2.71,5.06),P<0.001].按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OR=3.68,95% CI(2.26,5.98),P<0.001]、6个月[OR=3.11,95% CI(2.26,4.27),P<0.001]及12个月时[OR=4.35,95% CI(2.81,6.73),P<0.001] RPR/TRUST转阴率均高于单用组.结论 与苄星青霉素相比,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能更有效地促进血清RPR/TRUST转阴.
    • 喻聪; 赵莹; 杨晓燕; 韩泽平; 周嘉彬
    •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患者的梅毒抗体结果,以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梅毒流行概况,为本区域梅毒防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检测患者外周血梅毒密螺旋体抗体以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以此方法检测10130例患者外周血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筛查2017~2019年10130例患者,梅毒密螺旋体抗体确认阳性2768例,阳性率27.3%.其中筛查男性5807例,阳性1619例,阳性率27.9%;筛查女性4323例,阳性1149例,阳性率为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2.6%(597/2646)、24.0%(955/3983)和34.7%(1216/3501),2017年与2018年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017年与2019年及2018年与2019年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0岁者总阳性率为73.76%,≤10岁、11岁~20岁、21岁~30岁、31岁~40岁、41岁~50岁、51岁~60岁、61岁~70岁、71岁~80岁、81~90岁,≥91岁阳性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7~2019番禺区中心医院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无明显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居多.
    • 张若晨; 郑娜娜; 钟连生
    • 摘要: 目的 研究IL-10启动子区-592A/C(rs1800872)和-1082A/G(rs18008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梅毒血清固定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应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aPshot)技术检测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18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的IL-10启动子区-592A/C和-1082A/G位点SNP,比较不同研究对象临床特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血清固定组与血清转阴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与血清转阴组性伴侣数量、初始RPR滴度、分期、吉海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0启动子区-592A/C与-1082A/G位点,血清固定组与血清转阴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启动子区-592A/C和-1082A/G位点SNP与梅毒血清固定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
    • 汤华阳; 高金平; 郭泽; 魏瑾; 樊娇娇; 唐先发; 王培光; 孔晓明; 杨森
    • 摘要: 目的 深入了解神经梅毒在男女性之间以及有无神经症状患者之间的特征差异,为神经梅毒的防控、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131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性别以及神经/精神症状分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双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 131例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72例(无症状组),有症状神经梅毒59例(有症状组).有症状组的既往驱梅治疗比例(10.17%)显著低于无症状组(98.61%) (OR=0.002,P<0.001).男性患者和有症状患者的首诊误诊率分别为50.00%和89.83%,分别高于女性患者(24.49%,OR=3.08,P=0.004)和无症状患者(0,OR=13.00,P<0.001).男性有症状患者比例(57.32%)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4.64%) (OR=4.14,P=0.003),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率(52.4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26.54%)(OR=3.05,P=0.004),脑脊液总蛋白含量升高(>0.5 g/L)者的比例(79.27%)高于女性(59.18%)(OR=2.64,P=0.01),脑脊液总蛋白含量[(0.76±0.41) g/L]高于女性[(0.56±0.25) g/L,P=0.002],并且男性脑部核磁共振成像异常检出率(72.22%)高于女性(44.90%) (OR=2.13,P=0.039).有症状女性患者的确诊年龄[(50.82±9.31)岁]大于无症状女性患者[(42.30±12.18)岁](P=0.038).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TRUST阳性率(55.93%)高于无症状患者(31.94%) (OR=2.70,P=0.006),脑脊液总蛋白水平[(0.79±0.46) g/L]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0.60±0.24) g/L,P=0.003].结论 神经梅毒首诊误诊率高;男性患者病情较女性患者严重;既往驱梅治疗史、性别和年龄因素在神经梅毒病程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徐春华; 池云; 胡志亮
    • 摘要: 目的 研究梅毒血清学持续阳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腰椎穿刺检查的30例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梅毒血清学持续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结果 .结果 30例患者中,13/30例(43.33%)患者脑脊液检查无异常结果 ,排除神经梅毒;17/30例(56.66%)患者确诊或者疑似合并神经梅毒,该17例患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其中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者有5/17例(29.41%),脑脊液细胞数异常者3/17例(17.64%),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者8/17例(47.05%),CD4+<350个/μL的患者有(8/17)例(47.05%),未启动HAART治疗者有7/17例(41.17%);有5/17例(29.41%)患者颅脑MRI提示出缺血灶.结论 HIV-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的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可能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其发生率高达(56.66%),尤其是CD4+小于350个/μL及未启动HARRT治疗的患者,应及早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