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桥建合一

桥建合一

桥建合一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3428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建材与装饰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九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等;桥建合一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谢伟平、吴奎、章志钢等。

桥建合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428 占比:99.90%

总计:73502篇

桥建合一—发文趋势图

桥建合一

-研究学者

  • 谢伟平
  • 吴奎
  • 章志钢
  • 韩锋
  • 于艳丽
  • 刘伟
  • 刘小刚
  • 刘海鑫
  • 古松
  • 周永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暮迪; 韦妙鸳; 叶建能; 杨友志; 谢伟平
    • 摘要: "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轨道梁刚接在站房结构框架梁上,存在严重的车致振动舒适度问题。为了研究列车过站时"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振动舒适度规律,以某典型侧式"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建立27自由度列车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车站有限元模型,基于分离迭代法实现列车-车站的耦合作用,并对比实测数据验证列车-车站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已验证的列车-车站耦合振动分析模型计算列车到发站时站房的振动舒适度敏感点,并研究列车车速、楼板厚度和桥墩跨度参数对站房振动舒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结构动力特性具有特殊性,典型楼板的1阶竖弯频率为28.91 Hz,是高铁客运站的4.7~7.7倍;站厅层振动舒适度敏感点位于结构缝附近和车站端部悬挑区域,列车到站时站厅层振动超标最大为32%;站房的车致振动相应总体上随列车车速的增加而增大,列车正线过站时60~80 km/h速度区间与列车会车过站时20~40 km/h和60~80 km/h速度区间的楼板振动增幅较为显著;楼板的车致振动在其自振频率附近会产生"共振效应",楼板厚度参数对楼板自制频率的影响较小,桥墩跨度参数对楼板自振频率的影响较大,合理设计桥墩跨度可以有效避免楼板产生"共振效应"。
    • 张宁
    • 摘要: 目前,大型高铁站房逐渐发展成为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车站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车站功能的复合化也要求空间布局由原来的平面化模式向立体化模式转变。而立体化模式使得建筑层高往往受铁路轨道层高程及地铁轨道层高程的双重影响,导致出现建筑层高及空间受限的问题。以京张高铁清河站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建桥合一结构体系,结合承轨层采用U形梁并兼做地下一层屋面层的设计思路,相比传统框架混凝土结构体系,该做法柱间距增加了2.78倍,高度增加了1.18倍,并充分利用冠状盖梁间的空间作为设备管线夹层,管线空间增加1.98倍,满足了站房层高受限时建筑的功能需求,解决了下部换乘空间局促压抑的问题。
    • 刘家海; 胡永利; 刘舫泊; 杨吉忠
    • 摘要: 研究目的:为掌握线下式车站车致振动和噪声的形成机理、传递路径及分布特性差异,建立“列车-轨道-结构-土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列车过站时引发的站房车致振动,利用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二次结构噪声,利用统计能量分析计算站厅内环境噪声,并根据研究结果开展线下式桥建合一车站低振动噪声设计。研究结论:(1)相比桥建分离车站,桥建合一车站候车厅在30 Hz以上的振级增幅达30 dB,而在人体更敏感的30 Hz以下低频范围内振级差异仅3.5 dB;(2)桥建合一车站因其承轨层与周边结构硬连接,承轨层振动更小,二次结构噪声较桥建分离车站低5.5 dBA,环境噪声低1.4 dBA,总体上对乘客来说具有更好的声振舒适性;(3)采用重型减振轨道能够有效抑制站房振动,楼板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小10倍以上,二次结构噪声降幅可达25 dBA以上;在站台层和站厅层内采取吸声、隔声措施可使候车厅内环境噪声降幅达15 dBA以上;(4)相关振动噪声控制方案可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 张同进
    • 摘要: 某工程为一个“桥建合一”的公共连桥,既要满足桥梁规范,又要满足建筑结构规范.该项目采用两个软件复核验算多遇地震作用,针对计算结果,设定性能化设计目标;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变形;对盆式支座进行单独分析,验算支座承载力、位移及刚度;对超长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验算桥梁竖向振动,满足舒适性要求.
    • 谢伟平; 杨友志; 李伟
    • 摘要: "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相比于传统的"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具有更严重的振动和结构噪声问题.以某典型"桥建合一"型地铁侧式高架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列车到发站时站房结构振动和结构噪声响应,分析这类结构型式的响应规律,同时对不同功能区进行舒适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振动更剧烈,站厅层峰值加速度是"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的2~6倍;相比于柱顶/底,楼板振动的优势频段为10~60 Hz,低频振动被放大,并在楼板一阶竖弯频率处出现共振;相比于柱顶/底,悬挑端部振动在低频处被放大,受雨棚立柱的约束作用,站台层悬挑端的振动放大效果弱于站厅层;列车到发站时站厅层不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休息室内结构噪声影响较振动严重,最大超标量为21.02 dB.
    • 廖宇飚
    • 摘要: 针对跨座式轨道交通领域中的"桥建合一"独柱大悬臂高架车站结构抗震冗余度低,涉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两个领域的建筑、结构、桥梁等多个专业,目前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等问题,以多个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及材料选择、设计标准和抗震设计方法、基础模拟方式、盖梁的次弯矩和扭矩、钢屋盖对整体结构影响等5个设计要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的高烈度地区,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可获得更优的性价比;(2)从结构的安全可靠出发,计算模型中基础模拟宜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采用较"小震弹性"要求更高的抗震性能化设计;(3)钢屋盖对整体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悬挑盖梁根部的次弯矩和扭矩影响不容忽视.
    • 孙会郎; 朱伟; 陆俊; 宫达; 李当生; 赵忠华
    • 摘要: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为全高架桥建合一的铁路枢纽站房,由站房和站台雨棚组成,其中站房面积约7万m^(2),雨棚覆盖面积约4万m^(2)。主站房最大平面尺寸为268m×310m,为地上2层(局部3层)大跨框架结构,站台层及其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层以上为钢结构。站房承轨层采用桥建合一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钢骨混凝土柱;高架候车层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大跨度钢桁架+钢次梁"结构,减轻了楼盖结构自重,有利于在结构高度范围内布置设备管线;钢屋盖采用双向空间管桁架结构。南北入口处浪花造型结构形式采用空间网格钢结构。对主站房结构进行了结构静力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楼盖舒适度分析等。详细结构分析表明,红岛站结构体系传力明确,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 李当生; 赵忠华; 孙会郎; 朱伟; 张传超; 尹书辉; 戴承阳
    • 摘要: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站房采用建桥合一的钢-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广场层、承轨层与两条正线桥之间设缝脱开,候车层按不设缝设计。高架候车层上的钢屋盖为保证使用功能整体不设缝,中部采用倒三角形空间管桁架,南北浪花造型采用空间网格结构,二者之间通过矩形过渡桁架连成一个整体。结构设计时,进行了温度作用单工况分析、多点输入地震反应时程分析补充计算、钢屋盖整体稳定分析、钢屋盖极端荷载受力分析、钢屋盖施工模拟分析、典型节点有限元分析,还进行了结构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防连续倒塌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钢屋盖结构设计安全合理、抗震性能良好。
    • 杨涛; 文华; 孔超
    • 摘要: 以"桥建合一"理念设计的高速铁路站房昆明南站工程中常用桩基结构为研究原型,依托大型振动台进行"桥建合一"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动力特性模型试验,选取0.4g和0.8g 2种不同震级的EI Centro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并通过监测整个模型结构不同位置的加速度、应变及液化砂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桩-土-上部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砂土孔压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响应规律及结构峰值弯矩的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建议用于实际工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