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冠比

根冠比

根冠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9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暨汉枫SCU节氮高产国际研讨会等;根冠比的相关文献由1631位作者贡献,包括单立山、张建国、徐炳成等。

根冠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93.1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2.36%

专利文献>

论文:19 占比:4.49%

总计:423篇

根冠比—发文趋势图

根冠比

-研究学者

  • 单立山
  • 张建国
  • 徐炳成
  • 董宽虎
  • 夏方山
  • 山仑
  • 李毅
  • 段爱旺
  • 董秋丽
  • 薛绪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芊妤; 曾奕丰; 李文洁; 申洁; 王硕华; 王树林; 阿的鲁骥; 李岚; 侯扶江
    • 摘要: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对维持国家生态屏障和当地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玛曲高寒草甸4个季节性牦牛牧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季节性放牧对牧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不放牧样地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季节牧场,分别为29.06%和29.02%。不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4.46%和35.73%,春季牧场最低为9.16%和13.12%。夏季牧场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牧场,分别为194.52和167.94 g·m^(−2),根冠比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放牧具有降低夏季牧场、冬季牧场及全年连续放牧区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豆科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贡献最小,其他科、莎草科和菊科可分别解释群落地下生物量40%、31%和30%的变化;毛茛科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可分别解释根冠比42%和41%的变化。因此,菊科和其他科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毛茛科地上生物量可预测该地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寒草甸利用及放牧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 崔博文; 汪旭明; 苏跃波; 于伟伟; 陈媛媛; 王效科
    • 摘要: 以北京市典型绿化树种油松、白蜡和元宝枫为实验对象,设置不透水地表、透水地表和对照(自然地表)3种地表类型和低(株行距为2.0 m×2.0 m)、中(1.0 m×1.0 m)、高(0.5 m×0.5 m)3个种植密度,经过6年的生长,对树木的生长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不透水地表下油松、白蜡和元宝枫的树高生长受到抑制,白蜡和元宝枫的单株生物量分别降低2.1%-27.1%和33.6%-52.3%,根冠比分别增加3.4%-25.8%和15.7%-23.4%。相比于不透水地表,透水地表下白蜡和元宝枫的树高显著增加,白蜡的单株生物量增加5.3%-45.5%,根冠比下降11.4%-18.7%。随着密度的增加,3种树木的基径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但中低密度下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硬化地表与种植密度对树木的基径、树高、单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在城市绿化中,采用透水地表来替代不透水地表,有利于改善树木生境进而促进树木生长。白蜡相比元宝枫更能适应硬化地表的不利影响,是更好的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城市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 刘建萍; 龙莹; 李晓红
    • 摘要: 为探究施用复合肥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大豆品种徐豆18为研究对象,以空白处理为对照,设置1、1.5、2和3g·kg^(-1)(复合肥·土壤^(-1))4个浓度的浇淋复合肥处理,观察盆栽大豆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有利于提高大豆株质量、根冠比和土壤酶活性,其中复合肥施用量为3g·kg^(-1)时,大豆的株质量、根冠比最高,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了62.1%;复合肥施用量为2g·kg^(-1)时,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了42.3%。由此可见,种植大豆过程中施用复合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大豆植株生长。
    • 马旺彦; 周飞梅; 韦仲斌
    • 摘要: 为提高刺柏育苗质量和移植成活率,以加仑盆为育苗容器,根据容器口径大小和高度不同,设置4种育苗容器规格,以传统裸根育苗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容器规格对刺柏育苗质量和移植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能够显著提高育苗质量,增加了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以12 cm×15 cm的规格效果最佳;与裸根育苗相比,根系活力增加了40.21%,根冠比增加了18.18%,壮苗指数增加了54.03%,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增加了34.69%和53.9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刺柏幼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干鲜质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均显著增加。
    • 闫志蕊; 乌恩; 包庆格乐; 乌音嘎; 戴旭光
    • 摘要: 采用温室营养液培养法,设置全素(CK)、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缺硫(-S)、缺铁(-Fe)8个处理,通过观察黄豆幼苗症状,并测定生长状况、叶绿素相对值、根冠比等,研究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黄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豆幼苗缺氮时,症状出现最早,表现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等,其他各缺素下的幼苗长势较弱,并在黄豆幼苗苗高、叶长、叶宽、根冠比与SPAD值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豆苗期养分缺乏诊断和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 王恒宇; 介瑞琪; 王子量; 桂建华; 黄臣; 王常慧; 董宽虎; 赵祥
    • 摘要: 以晋北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为对象,通过添加氮、磷分析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养分添加对草地群落植物组分、结构和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单独添加氮、磷对草地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较小,同时添加氮、磷通过增加杂类草在草地群落中的比例,可增加草地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根冠比。赖草草地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袁野梅; 柳隽瑶; 高秀丽; 薛璟; 王仁忠
    • 摘要: 为比较针茅(Stipa)植物适应策略,以大尺度梯度下(>1600 km)温带草原主要针茅植物为对象,系统研究了8个样点7种针茅根系生物量、根冠比、解剖结构和生理调节物质的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在由东北至西南的区域上,随降水量下降针茅植物根系的抗旱特征增强或适应策略趋于复杂,不同针茅植物根系对水分变化(或旱季和雨季)有着不同的适应策略。综合分析表明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大针茅(S.grandis)及克氏针茅(S.krylovii)(多伦样点)的生长受干旱制约,对降水高度敏感,雨季降水促进其生物量快速积累。沙生针茅(S.glareosa)、短花针茅(S.breviflora)、戈壁针茅(S.gobica)、本氏针茅(S.bungeana)等通过增大根冠比和渗透调节物质累积等途径提高根系吸水和保水能力,抵御干旱胁迫。偏相关分析显示实验区域针茅植物根系性状与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罗静静; 王贺亚; 王付成; 王康; 王霞; 庞晓燕
    • 摘要: 为探究水杨酸对植株幼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无土栽培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值、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以及根系干重比例、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番茄幼苗期地上部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当喷施浓度达到0.58mmol?L-1时,各项指标显著高于CK对照,但当喷施浓度达到0.72mmol?L-1时,各项指标不增反降,起抑制作用.
    • 张鹏; 李毅; 单立山; 解婷婷
    • 摘要: 为研究两种植物生物量及分配对生长方式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混生群落优势种单生-混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珍珠(Salsola passerin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收获法测定不同降水量条件下单生与混生红砂和珍珠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生长方式对两种荒漠植物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单生相比,混生红砂与珍珠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均减少;红砂总生物量变化是由根系生物量决定,而珍珠总生物量变化则是由根、茎、叶生物量共同作用.生长方式对红砂根冠比和珍珠源汇比也有显著影响(P<0.05),与单生相比,混生珍珠源汇比平均增长量为24.74%,混生红砂叶根比平均增加了33.19%,而根冠比则有所下降.物种不同生物量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有所差异,红砂生物量主要分配在根上,而珍珠生物量主要分配在叶上.红砂根生物量和珍珠叶生物量比受降水量显著影响(P<0.05).
    • 刘美; 马志良
    • 摘要: 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适应策略,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改变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植被动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较少.为了探究气候变暖对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部典型的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寒灌丛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水平生物量分配特征对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模拟增温使空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分别升高0.6°C和1.2°C,使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下降2.7%.模拟增温使草本层和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57.8%和7.2%,使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42.5%、105.6%和45.6%.然而,模拟增温没有显著影响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同时,模拟增温使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生物量显著增加25.6%、85.7%和28.4%,使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根冠比显著增加33.2%、30.4%和36.0%.由此可见,模拟增温在促进高寒灌丛生物量生产的同时将显著提高向地下根系部分的分配比例.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解释了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变异的50.8%以上.这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植被能够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模式应对未来气候变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