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79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3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922479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传染病信息、肝博士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等;核苷类似物的相关文献由1754位作者贡献,包括渠桂荣、郭海明、谢明胜等。

核苷类似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2479 占比:99.94%

总计:922987篇

核苷类似物—发文趋势图

核苷类似物

-研究学者

  • 渠桂荣
  • 郭海明
  • 谢明胜
  • 王东超
  • 王海霞
  • A·丘
  • 常俊标
  • 谢元超
  • 金义光
  • 沈敬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金美; 杨立新; 白淑芬
    • 摘要: 目的 观察孕晚期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阻断治疗的效果及12月龄、24月龄婴幼儿对乙肝疫苗的应答情况,为乙肝母婴阻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且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高载量(≥1.0×10^(6)copies/ml)孕妇189例,根据孕期口服核苷类似药物抗病毒阻断治疗,按照服药与否及药物种类分A、B、C三组;A组:61例为替诺福韦抗病毒组;B组:97例为替比夫定抗病毒组;C组:31例为未抗病毒组。观察孕妇用药前和分娩前HBV DNA载量、HBeAg滴度值,随诊150例12月龄、24月龄婴幼儿HBsAb滴度、HBeAg滴度。统计学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HBV DNA载量、HBeAg滴度均有下降,A组用药前与分娩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BV DNA载量、HBeAg滴度用药前与分娩前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两组婴幼儿无宫内感染免疫失败者,母婴阻断成功率100%,C组婴幼儿有1例宫内感染且免疫失败者,母婴阻断成功率96.8%。观察A、B、C三组无宫内感染(将C组宫内感染婴幼儿剔除),乙肝疫苗免疫成功婴幼儿12月龄HBsAb 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月龄替诺福韦组婴幼儿的HBsAb 滴度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诺福韦与替比夫定用于孕晚期妇女乙肝母婴阻断治疗安全有效,母婴阻断成功率高;各组婴幼儿对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应答良好。
    • 彭芳; 涂龙; 廖群
    • 摘要: 目的探讨短程糖皮质激素(GC)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重型肝炎前期及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前期及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及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C短程治疗5~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GC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重型肝炎前期及早期患者比单独使用核苷类似物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良好。
    • 李长安; 赵巍峰; 刘淑媛; 窦芊; 杜敬佩; 杨瑞; 王园园; 李赢
    •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恩替卡韦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12周,再给予PEG-IFNα-2b单药治疗36周。治疗后48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48周检测2组患者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并计算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4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43.33%(1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至治疗后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周(停药后),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有上升趋势。结论NA序贯PEG-IFN联合治疗NA治疗后HBsAg低水平CHB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提高血清HBsAg和HBeAg的阴转率。
    • 杨开余
    • 摘要: 目的:探讨遵义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核苷类似物治疗干预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区(P)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核苷类似物治疗干预后HBV多聚酶区基因的突变类型、突变位点等情况。结果: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类型共19种,其中以单纯rtM204I突变最多(38.24%);核苷类似物耐药率以拉米夫定最高(59.80%)。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种类较多,且核苷类似物耐药率较高,检测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王元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R成员1(CYP2R1)水平对核苷类似物(NAs)/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既往接受NAs治疗的CHB患者为CHB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48周(前8周联用恩替卡韦),根据抗病毒疗效分为应答组和非应答组;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CHB组与对照组、应答组与非应答组CYP2R1水平,ROC评估CYP2R1预测抗病毒疗效的价值。结果 CHB组治疗前血清CYP2R1低于对照组,治疗12、24周应答组CYP2R1高于非应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HBV DNA载量、25(OH)D3及治疗12、24周CYP2R1水平是影响抗病毒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12周CYP2R1预测抗病毒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灵敏度为60.42%,特异度为70.00%,治疗24周分别为0.774、72.92%、83.33%,治疗24周较12周血清CYP2R1预测抗病毒疗效效能高(P<0.05)。结论 NAs/IFN-α治疗过程中CHB患者CYP2R1水平变化与IFN-α抗病毒疗效有关,治疗24周的CYP2R1水平可作为预测IFN-α抗病毒疗效敏感指标。
    • 徐淑娟; 杨百华; 李鑫; 张淑遐; 翁萍; 王怡婷; 耿海丽; 陈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HCL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及相关诊治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以男性居多,占到65%;中位年龄51.6岁,其中18例经典型HCL,占比90.0%,2例变异型HCL,占比10%;首发症状主要是腹胀、面色苍白、乏力,其次是出血,个别患者伴B症状;临床病理表现主要是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其次是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再次是变异型白细胞计数增高。病理活检表明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毛细胞表达CDl9、CD20、CD22、CD25、CDl03、CDllc;经典型HCL部分病例出现BRAFV600E突变;大部分患者携带乙肝病毒;核苷类似物是HCL治疗有效药物,对变异型HCL联合用药治疗有确切效果,本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80%。结论 HCL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以脾肿大、血小板减少为主,免疫表型特异性表达多样,核苷类似物为主要有效治疗药物,对变异型HCL联合治疗有良好效果。
    • 于彤波; 付伦; 赵汉东; 王嘉; 刘红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167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CHB患者均持续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12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pgRN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V pgRNA预测核苷类似物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167例CHB患者持续接受12个月的核苷类似物治疗后,42例(25.15%)CHB患者获得不应答,125例(74.85%)CHB患者获得应答。CHB获得不应答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占比、HBV DNA载量、HBV pgRNA水平高于CHB获得应答患者,而CD4^(+)/CD8^(+)水平低于CHB获得应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eAg状态(OR=3.849)、HBV DNA载量(OR=2.789)、HBV pgRNA(OR=4.016)为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V pgRNA预测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效果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55(95%CI:0.792~0.905)、64.29%、95.20%、0.595、5.54 lg copy/mL。结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CHB获得应答有关,检测血清HBV pgRNA水平有助于预测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效果。
    • 王一铭; 刘建波; 冯力
    • 摘要: 为探究核苷类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先将不同浓度(1μmol/L、10μmol/L、2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的瑞德西韦加入Vero E6细胞中,通过测定OD_(450nm)值计算细胞存活率,评估瑞德西韦对Vero E6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低于20μmol/L的瑞德西韦对细胞几乎无毒性。分别将不同浓度(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16μmol/L、32μmol/L)的瑞德西韦与PEDV(MOI 0.1)混匀后加入Vero E6细胞,24 h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取细胞上清测定TCID_(50)检测瑞德西韦对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瑞德西韦能够抑制PEDV的复制,瑞德西韦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16μmol/L的瑞德西韦能够完全抑制PEDV的复制。计算得出瑞德西韦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11.97μmol/L。将11.97μmol/L的瑞德西韦与PEDV(MOI 0.1)混匀后加入Vero E6细胞,分别在4 h、12 h、20 h、24 h固定细胞,通过IFA、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瑞德西韦对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在各个时间点均能够抑制PEDV的复制,整个实验过程中均保持良好的抑制效果。将16μmol/L的瑞德西韦与PEDV(MOI 0.1)以不同给药方式接种Vero E6细胞,24 h后通过IFA、western blot、TCID_(50)检测瑞德西韦的最佳给药方式。结果显示,最佳的给药方式为治疗性给药即接种PEDV后给药。上述结果表明瑞德西韦可以在体外抑制PEDV的感染,本研究探究了瑞德西韦在Vero E6细胞中对PEDV基因组复制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PEDV感染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李斌华; 谢青; 闫雪华; 陈小勇
    •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化纤汤治疗乙肝相关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肝病科、消化科就诊的70例乙肝相关肝纤维化、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化纤汤,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V-DNA、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值、中医症候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肝脏硬度均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在胁肋胀痛、乏力、纳差、嗳气等证方面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疏肝化纤汤能显著改善乙肝相关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硬度值,有效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齐俊霞; 张振娥; 李振
    • 摘要: 目的 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LT(2.58±0.49)U/L、AST(66.39±9.30)U/L、DBIL(12.47±3.18)μmol/L及TBIL(22.08±4.15)μmol/L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72)U/L、(102.63±13.34)U/L、(24.39±5.35)μmol/L、(32.86±6.3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