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标志气体

标志气体

标志气体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7169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科技信息、煤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2010(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等;标志气体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广龙、蔡康旭、宋双林等。

标志气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7169 占比:99.92%

总计:147285篇

标志气体—发文趋势图

标志气体

-研究学者

  • 戴广龙
  • 蔡康旭
  • 宋双林
  • 王继仁
  • 余明高
  • 刘爱华
  • 周亮
  • 周灿
  • 周西华
  • 姚海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海相
    • 摘要: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自然发火规律,以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22煤三盘区工作面为例,采集补连塔煤矿22煤层煤样,筛选3种粒径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分析试验中煤自燃生成的各气体体积分数、Φ(C_(2)H_(6))/Φ(CH_(4))、Φ(C_(2)H_(4))/Φ(CH_(4))及格雷哈姆系数R_(1)(第一火灾系数)、R_(2)(第二火灾系数)、R_(3)(第三火灾系数)值与煤样温度变化关系,根据标志气体优选原则,选定CO气体体积分数和R_(2)值为补连塔煤矿自燃预测预报的主要指标,C_(2)H_(4)、C_(2)H_(6)和R_(1)值为辅助指标,补连塔煤矿煤样自燃临界温度60~75°C,干裂温度100~120°C;结合矿井煤层埋藏浅、层间距小、煤层易自燃的赋存特性,并考虑矿井工作面通风系统、工作面采掘部署情况,综合分析近距离采空区自然发火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2煤层采空区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终采线及上覆采空区遗留煤柱为近距离采空区易自燃区域,采取地面钻孔对12煤层煤柱区域注浆、固定注浆站对22煤层采空区注浆,上下煤层采空区注氮惰化及超前布置工作面均压应急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进一步完善矿井火灾预警及综合防控体系。
    • 柳东明
    • 摘要: 某矿14煤层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采用“110”工法开采模式,采空区漏风量大,自燃发火威胁严重。为了保证煤层自燃发火准确预警,根据《煤矿防灭火细则》要求,通过实验研究、现场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确定14煤层“110”工法工作面各地点自燃发火CO临界值。研究成果可使工作面防灭火工作有的放矢,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 郭君
    • 摘要: 为有效预测色连煤矿8109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状况,指导煤矿采取针对性防灭火措施,需确定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通过对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方法,研究煤的低温氧化特性并对煤自燃预测指标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活性较大,常温下就可以生成CO,干裂温度在100~110°C之间。使用格雷哈姆系数R_(2)、R_(3)区分化学吸附阶段(30~80°C)和自热氧化阶段(80~110°C),C_(2)H_(4)的出现标志着煤进入热解加速氧化阶段(110~200°C)。
    • 郑学召; 吴佩利; 张嬿妮; 张铎; 郭行
    • 摘要: 针对凝胶防灭火技术现场使用成本高,难以大范围使用等问题,以廉价的煤化工固废料-气化灰渣作为基料,并添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剂(HPMC),制备出一种新型气化灰渣凝胶材料。同时,以褐煤为研究对象,借助煤自燃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实验和FTIR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比较分析CaCl_(2)阻化剂、气化灰渣凝胶的煤自燃阻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煤温不断升高,CaCl_(2)阻化剂和气化灰渣凝胶的煤样中CO与C_(2)H_(4)释放体积分数明显低于原煤,且CO抑制率在煤温110°C时分别达到46%、67.5%;气化灰渣凝胶可使30~200°C温度范围内的煤氧活化能增长25.2%;气化灰渣凝胶能够显著降低C-O、C=C官能团含量,有效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其阻化性能更佳。
    • 宋双林
    • 摘要: 采空区遗煤在漏风环境中被氧化,逐渐形成风化煤,经过风化后的煤在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等与原煤有所差异,同时风化煤所处的环境氧气体积分数也是时刻变化的;为此采用程序升温系统模拟风化煤的自热氧化过程,分析了变氧气体积分数下风化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C_(2)H_(4)体积分数和交叉点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变氧气体积分数下风化煤的特征温度和热失重速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化煤在氧化升温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体积分数始终高于原煤,交叉点温度和从缓慢氧化到加速氧化的临界温度始终低于原煤;氧气体积分数越低,风化煤和原煤在氧化升温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体积分数和热失重速率越小,交叉点温度、缓慢氧化到加速氧化的临界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越高;与原煤相比,风化煤对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更加敏感,自燃危险程度更高。
    • 高鹏; 黄光利; 黄涛; 陈庆丰
    • 摘要: 为确定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屯宝煤矿M4-5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利用程序升温实验优选得到M4-5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采取现场测试采空区及工作面不同区域气体体积分数的措施,经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标志气体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屯宝煤矿M4-5煤层的煤自然发火初期、加速阶段和激烈氧化阶段的标志气体分别为CO、C_(2)H_(4)、C_(2)H_(2);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O体积分数临界值为散热带59×10^(-6)、氧化带为213×10^(-6)、回风隅角36×10^(-6)、回风流为8×10^(-6),为工作面开采防、灭火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永涛; 王国营
    • 摘要: 采取现场观测、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研判晓明矿2^(#)煤层自然发火的“三带”划分和标志性气体临界值。
    • 赵婧昱; 卢世平; 宋佳佳; 邓军; 刘卓然
    • 摘要: 为了掌握煤自燃特征温度下风化煤和氧化煤关键活性基团的关系与区别,将新鲜煤样作为参照煤样,对比分析风化煤和氧化煤的微观结构和气体产物特征;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风化煤与氧化煤在初始状态的活性官能团相对含量及特征结构参数,确定了特征温度下4类主要活性基团的变化规律,对风化煤与氧化煤不同活性官能团的差异进行了半定量对比分析,揭示了造成风化煤和氧化煤自然发火自燃特征差异性的关键活性官能团;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了风化煤与氧化煤标志气体体积分数释放特征,对特征温度下关键官能团的演化迁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含氧官能团中C-O-C含量的不同导致氧化煤产生CO含量大于风化煤,而脂肪烃中甲基、亚甲基不对称伸缩振动的含量不同导致风化煤产生的C2H6含量大于氧化煤,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风化煤率先产生C_(2)H_(4)。
    • 郭杉; 高宏烨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对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吉祥煤业有限公司煤层自然发火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吉祥煤业有限公司通过实验室实验辅助标志气体分析法对15-3号煤层煤样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图,并对烷烃、烯烃、炔烃及链烷比随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ai'tin实验确定了应以CO、C_(2)H_(6)、C_(2)H_(4)、C_(3)H_(8)、C_(3)H_(6)和C_(2)H_(2)作为煤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并辅以CO、C_(2)H_(4)和C_(2)H_(2)来掌握煤炭自燃情况。
    • 王平; 王永敬; 王坤
    • 摘要: 以新疆某煤矿B13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分析煤氧化生成CO、烯烃、炔烃规律,优选出B13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并结合B13煤层工作面重点区域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数据,利用临界值计算模型,确定B13煤层标志气体的临界值。结果表明:CO、C2H4、C2H2作为煤层自然发火标气,CO、C2H4、C2H2作为煤自然发火初期、加速氧化和剧烈氧化阶段的标气;采空区散热带CO发火临界值为57×10-6,氧化带CO发火临界值为287×10^(-6),回风隅角CO发火临界值为23×10^(-6),回风流CO发火临界值为5×10^(-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