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林窗

林窗

林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1823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首届中国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分会筹备大会、2004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讨会等;林窗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洪、张一平、马友鑫等。

林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823 占比:99.62%

总计:62060篇

林窗—发文趋势图

林窗

-研究学者

  • 刘玉洪
  • 张一平
  • 马友鑫
  • 王进欣
  • 朱教君
  • 刘金福
  • 洪伟
  • 杨万勤
  • 何中声
  • 胡理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阳旭; 刘金良; 王婧; 岳雷
    • 摘要: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天然林林窗-非林窗、天然林林窗-人工林林窗2组对比,分析凋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表明油松天然林林窗比非林窗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凋落物C、N、P养分,人工林林窗比天然林林窗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凋落物P供应植物生长。
    • 刘江丽; 吕倩; 刘俊杰; 陈小红; 范川; 李贤伟
    • 摘要: 马尾松作为中国广泛栽植的乡土树种,其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和生物多样性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生态学问题。探究不同林窗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可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在45 a生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设置A(50 m^(2))、B(100 m^(2))、C(200 m^(2))和D(667 m^(2))4种不同尺度的林窗,以不做任何处理的马尾松人工林作为对照(CK),探究采伐开窗后林窗内自然更新1 a后的灌草层植物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除100 m^(2)林窗下灌木层物种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林窗灌草层物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4)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均较小。667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平均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最小,分别为0.029和0.024,200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高生态位重叠度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20%和23.8%。研究表明,采伐开窗促进了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丰富了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利于马尾松林稳定持续发展,对精准提升马尾松人工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剡丽梅; 马双娇; 王庆成; 张勇; 段嘉靖; 何瑞雪; 谢旭强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树木种类和生境对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该文以小黑杨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大小林窗和林冠下设置样方,采用手捡法对不同生境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蚁科、正蚓目、线蚓科为两林分常见类群,小黑杨人工林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更高,两林分中至大型林窗个体数和类群数高于小林窗;②小黑杨人工林以杂食性土壤无脊椎动物为主,随林窗面积减小,杂食性土壤无脊椎动物比例降低;落叶松人工林以腐食性土壤无脊椎动物为主,随林窗面积减小,腐食性土壤无脊椎动物比例增大;③林窗大小影响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垂直分布,部分林窗个体数和类群数表现为凋落物层低于土层;④林分类型对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林窗大小显著影响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P<0.05),小黑杨人工林大林窗多样性低,落叶松人工林中、大型林窗多样性高。综上,林分类型对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影响不明显;林窗干扰影响较大,小黑杨人工林小至中型林窗有利土壤无脊椎动物生存,落叶松人工林中至大型林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更丰富、多样性更高。
    • 党香宁; 杨礼通; 李金金; 刘光华; 余柏均; 涂程伟; 张亚; 肖玖金
    • 摘要: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设置4个不同面积大小林窗并补植乡土树种油樟(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的基础上,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CK),研究改造9 a后4个不同面积油樟斑块(10 m×10 m、20 m×20 m、30 m×30 m、40 m×40 m)中心和边缘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于2020年7月份和12月份,应用环刀法分别在不同面积油樟斑块中心和边缘按不同土层深度(h)“凋落物层、0
    • 高雅荣; 蒋罗; 罗熳丽; 鲁琴琴; 张庭昊; 肖玖金; 张健
    • 摘要: 【目的】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林窗改造并补植油樟(Cinnamomum camphora)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方法】人为采伐形成3种不同面积大小的林窗(小型林窗:100~225 m^(2),中型林窗:625~900 m^(2),大型林窗:1 225~1 600 m^(2)),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采用干/湿生漏斗对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结果显示:试验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 518头,分属3门12纲30目,以线虫纲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比为50.37%;大型林窗内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最高,中型林窗类群数最高;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马尾松纯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以杂食性占比较大,各样地数量占比在42.69%~65.72%之间;土壤动物功能群的类群数排序为腐食性>植食性>菌食性>捕食性>杂食性。【结论】林窗改造导致林下土壤动物群落发生变化,中等面积林窗(625~900 m^(2))促进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
    • 刘海英; 蒋仲龙; 姚任图; 孙碧霞; 王刚; 葛晓改; 李正才; 王增; 周本智
    • 摘要: 以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自然干扰后形成的小、中、大林窗和非林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木荷林窗小气候特征、土壤性质和幼苗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随林窗大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湿度则相反;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木荷更新密度在中等林窗中最大,在非林窗中最低。中等林窗更新密度密度分别比小林窗、大林窗和非林窗高41.20%、57.15%和49.66%;中等大小林窗的木荷幼苗、幼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在小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好,表明中等林窗为幼苗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湿度和光照强度。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影响着幼苗高度和幼苗基径,而幼苗高度和基径受全磷和速效磷的调控。光照和温度对幼苗高度小于50 cm以下幼苗的影响强于相对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对于幼苗高度在50~100 cm的幼苗,土壤有机质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而幼苗高度大于100 cm的幼苗主要受土壤养分的调控,说明林窗大小形成了资源利用和竞争力的差异。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林窗大小对C、N、P循环的影响与更新密度相关,并且中等林窗可能是最优的林窗
    • 黄雄俊; 刘君成; 温鑫鸿; 游巍斌; 巫丽芸; 刘进山; 蔡昌棠; 何东进
    • 摘要: 以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W.C.Cheng)Hu ex C.N.Page]纯林、长苞铁杉-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ere)J.Houzeau]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型林窗内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种长苞铁杉林林窗和非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的季节差异总体达到了显著水平,季节动态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于夏季和秋季;林窗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土壤MBC含量,林窗与非林窗间的土壤MBC含量差异总体达到了显著水平,大部分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高于非林窗,而林窗间的土壤MBC含量总体差异不显著。各林窗内土壤MBC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长苞铁杉纯林相比,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春季和秋季的大、中林窗内土壤MBC含量较高,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春季和夏季的大、小林窗内土壤MBC含量较高。总体上看,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和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林窗内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和-0.638。综上所述,相较于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和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较高,这2种混交林以及林窗的形成均能较好地改善林内小气候,增强土壤肥力,促进保护区内长苞铁杉林的土壤碳循环过程。
    • 晋梦然; 贾梅花; 肖倩茹; 刘金福; 沈彩霞; 施友文; 何中声
    • 摘要: 为探讨林窗凋落物化感作用对幼苗更新的影响,通过模拟林窗与非林窗光照强度,以林窗和非林窗凋落物水浸提液(浓度1∶10、1∶30、1∶50和1∶100)为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阐述林窗、凋落物化感作用及二者协同效应对格氏栲幼苗高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林窗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PSⅡ潜在活力(F_(v)/F_(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林窗,后期幼苗高度和叶片初始荧光(F_(o))低于其它林窗。(2)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浓度凋落物浸提液均抑制了幼苗F_(v)/F_(o),而浓度1∶50和1∶100提高了幼苗后期高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3)不同浓度凋落物浸提液中,林窗存在总体上提高了幼苗高度,且小林窗和非林窗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F_(v)/F_(o)和F_(v)/F_(m)值高于其它林窗。(4)熵值法结果表明,非林窗格氏栲幼苗生长的综合评价值高于其它林窗,凋落物浸提液浓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呈“低促高抑”效应,浓度1∶50下幼苗生长的综合评价值高于其它浓度。高浓度(1∶10和1∶30)浸提液下,中林窗幼苗生长的综合评价值高于其它林窗。综上,林窗与凋落物化感作用共同影响格氏栲幼苗,且中林窗(50—100 m^(2))减弱了高浓度凋落物化感作用对格氏栲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未来,通过人为干扰方式调节林窗面积,适当清理森林凋落物以促进格氏栲幼苗天然更新。
    • 韦晴雯; 马月伟; 肖玖金; 党香宁; 张亚; 涂程伟
    • 摘要: 为探寻适宜的林窗改造面积,提升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与可持续经营能力,以马尾松人工林7个不同面积林窗和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林窗边缘和林窗中央土壤团聚体(粒径2.00 mm)有效氮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铵态氮的含量高于硝态氮;林窗面积和粒径大小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大型林窗中表现更明显;林窗面积越大,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越高,且均高于对照;土壤硝态氮在中型林窗(G4,625 m^(2))中央和大型林窗(G7,1600 m^(2))边缘含量最高,并且更容易在微团聚体中富集;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各林窗中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林窗形成后,林窗中央的土壤酸性减弱,大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增大。因此,林窗面积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的改变是造成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改变的关键因素,大型林窗更有利于氮素的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升。
    • 王斌; 李正才; 黄盛怡; 原雅楠; 张雨洁; 秦一心
    • 摘要: [目的]以浙江省庆元县菇木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菇木林目标树择伐后形成的人工林窗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对照林分和择伐后林窗内设置调查样地,分层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相比,择伐6 a后林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和C/N比分别增加了25.55%、13.68%、42.34%、15.32%和10.04%;而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43.50% 和54.68%,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7.31%和44.43%,水解性氮含量分别下降了23.49%和10.28%,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1.06%、34.47%,C/N比分别下降了9.05%、19.65%.林窗0~20、40~6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2.79%和0.56%,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增加了0.94%,但差异均不显著.2)与对照林相比,林窗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28.02%、35.08%和0.25%,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分别增加了83.16%、35.78%和42.00%,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下降了19.26%、20.71%和7.18%.3)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表征土壤肥力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表明,菇木林择伐6 a后形成的林窗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结论]研究结果为菇木林择伐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省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