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79956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科教文汇、科技创新导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0年全国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等;机器人学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蔡自兴、杨淮清、胡光华等。

机器人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9956 占比:99.91%

总计:280222篇

机器人学—发文趋势图

机器人学

-研究学者

  • 蔡自兴
  • 杨淮清
  • 胡光华
  • 冯海军
  • 吴佳奇
  • 张浩
  • 战强
  • 朱景超
  • 李军
  • 李翠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旭梅; 朱文杰; 唐旭; 朱广辉
    • 摘要: 课程思政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机器人学”作为机器人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机器人学”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领域相关专业全过程育人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机器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育人的角度讨论课程价值,通过整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运行。
    • 陈迪克; 潘国威; 朱梓悦
    • 摘要: “机器人学”课程是现在各大高校正在探索和改革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机器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内容相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在课程中引入RoboDK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该虚拟平台的离线编程功能可以提高实训平台的使用效率。从课程实践可以发现,学生通过该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很好地巩固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提升了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且对教育教学及实践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 孙溥茜
    • 摘要: 2022年5月,北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的文力教授课题组再次登上《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历时五年,鱼软体吸盘机器人取得新进展。在仿生吸盘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制出跨介质吸附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实现了在水中和空中的往返穿梭,扩大了运动范围。多地形观测、多介质作业、多环境探查等高度非结构化环境对机器人快速跨介质运动和高效暂栖的能力有着广泛的潜在需求。未来,跨介质吸附仿生机器人在这类特殊开放环境中将大有可为。
    • 郭为忠; 何凯
    • 摘要: 建立现代机器与装备的原始创新能力是现代产业获取自有知识产权、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手段,是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顺利转变的必然要求。对于以机械运动作为功能实现手段的现代机器与装备来说,其原创研发的核心问题是其功能机理的探究及其机械运动过程的构思.
    • 摘要: 据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师开发出有史以来最小的遥控步行机器人,它以一种小巧可爱的螃蟹形式出现。这只微型螃蟹只有0.5 mm宽,可弯曲、扭曲、爬行、行走和转身甚至跳跃。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形似尺蠖、蟋蟀和甲虫的毫米级机器人。领导实验工作的约翰·罗杰斯说,机器人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微型机器人的发展更是学术探索的一个有趣话题。研究人员表示,新技术能够实现多种受控运动方式,并且可以每秒一半身长的平均速度行走。
    • 周妍; 张然; 王东生
    • 摘要: 根据“机器人学”课程特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背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内容单一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以项目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性课堂中的应用,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框架,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 摘要: 书名:Robotics:From Manipulator to Mobilebot(机器人学:从机械手到移动机器人)作者:Zixing Cai(蔡自兴)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世界科技出版社,新加坡)出版时间:2022年8月内容简介: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到机器人普遍应用大约经历了1万年,从古代中国算盘(珠算)到现代电子计算机经历了2000多年,从机械自动化到电气自动化经过了约100年,从电气自动化到智能自动化仅50多年。
    • 王玉金; 吴小勇; 何苗
    • 摘要: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诉求,机器人学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精准识别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是发挥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重功能的前提。为此,文章从分析机器人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入手,论述机器人与制造强国、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家国情怀,以及生态意识、职业道德、工程伦理等的关系。然后,根据机器人发展历史、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成就,以及特种机器人的开发理念等,深入挖掘机器人学的课程思政资源。最后,基于课程知识的内在教学逻辑,研究思政资源与课程知识的融合与实施路径。机器人学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将其隐性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正确价值思想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 田戴荧; 方浩; 杨庆凯
    • 摘要: 在信号时序逻辑约束下规划路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计算量非常高。提出了一种终点回溯的规划方法,它是一种适用于连续时间系统的抽象化方法。该规划方法分为离线构建阶段和在线规划阶段。离线构建阶段在Transducer理论的指导下,从能够完成任务的合理的终点构造一棵快速随机搜索树,向初始状态空间进行回溯。当采样点足够多时,在线规划阶段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将机器人驱动到快速随机搜索树的叶子节点。通过所提出的规划方法,避免了环境的有限转移系统与信号时序逻辑对应的自动机乘积引起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将在线路径规划所需时间降低到1s以下,充分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以及贝叶斯优化方法相比较,所提出的终点回溯规划方法在线求解效率更优,且更加易于扩展至多机器人协同工作场景。
    • 田戴荧; 方浩; 杨庆凯
    • 摘要: 在信号时序逻辑约束下规划路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计算量非常高.提出了一种终点回溯的规划方法,它是一种适用于连续时间系统的抽象化方法.该规划方法分为离线构建阶段和在线规划阶段.离线构建阶段在Transducer理论的指导下,从能够完成任务的合理的终点构造一棵快速随机搜索树,向初始状态空间进行回溯.当采样点足够多时,在线规划阶段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将机器人驱动到快速随机搜索树的叶子节点.通过所提出的规划方法,避免了环境的有限转移系统与信号时序逻辑对应的自动机乘积引起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将在线路径规划所需时间降低到1s以下,充分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以及贝叶斯优化方法相比较,所提出的终点回溯规划方法在线求解效率更优,且更加易于扩展至多机器人协同工作场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