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未来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专利文献2639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未来与发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 未来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松梅、张丹、吴建国等。

未来气候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6391 占比:99.76%

总计:26454篇

未来气候变化—发文趋势图

未来气候变化

-研究学者

  • 马松梅
  • 张丹
  • 吴建国
  • 张林
  • 闫涵
  • 魏博
  • CHEN HaiShan13
  • Cairo Okoren
  • Chuimei Yao
  • FANG Miao12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林; 张云玲; 马松梅; 张丹; 贺凌云
    • 摘要: 模拟、预测新疆准噶尔盆地沙丘禾草大赖草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指导该濒危植物的保护。研究基于大赖草的24个自然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ax⁃Ent模型,分析基准气候(1970—2000年)和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2050时段(2041—2060年)和2070时段(2081—2100年)大赖草的适宜分布范围及分布格局变化,并利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究影响大赖草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大赖草的适宜分布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5.57%,主要集中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的低覆盖度草地;(2)与基准气候相比,2050时段和2070时段大赖草的适生区呈显著减少趋势,占比分别为0.99%和1.33%,适宜生境高度破碎化,适生区的质心向西北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3)最干月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准噶尔盆地大赖草适宜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
    • 张丹; 刘凯军; 马松梅; 魏博; 王春成; 闫涵
    •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影响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研究高山植物天山花楸的适宜分布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为了解西北地区高山植物类群的生态适宜性及其对未来气候情景的响应提供参考案例。利用天山花楸51个自然分布点和10个环境因子,整合GIS空间分析和MAXENT模型,分析基准气候(1970—2000)及未来气候下(2050时段,基于RPC4.5情景)其在西北地区的适宜分布范围与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分析研究区未来气候相比基准气候的波动情况,利用环境变量贡献值、置换重要性值及刀切法明晰影响天山花楸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利用GIS工具和R软件ggplot2程序包分析基准和未来气候下天山花楸适宜分布区内关键因子变化的数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天山花楸的适宜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西段、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西段及祁连山中段的高海拔山地等区域;(2)加入归一化植被指数显著提高了天山花楸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最干月降水量(0—18mm)、最湿月降水量(6—127mm)和平均气温日较差(8.2—16.3°C)主要限制了天山花楸的适宜分布;(3)相对基准气候,2050时段下受降水因子影响,天山花楸的适宜分布在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及祁连山区域略有扩增,适宜分布区的质心将向北迁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天山花楸在西北地区的适宜生境面积较小而且破碎,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仅在局部适宜山地呈破碎化扩张,而且将预测的该植物的适宜分布区与其适宜的海拔数值范围叠合分析后,仅占研究区面积的4%,但对该植物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本研究结果建议将阿尔泰山西段、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西段及祁连山中段作为天山花楸中风险保护区域,将河西走廊东部、青海南山作为高风险保护区域。
    • 高雪慧; 刘强; 王钧
    • 摘要: 为明确未来气候变化与播期调控对旱地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 L.)产量的互作效应,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区2016-2018年不同播期下的春小麦产量和生育日期对APSIM-Wheat模型进行适用性验证,然后基于RegCM4.6模型和HadGEM2-ES预测两个典型气候情景RCP4.5和RCP8.5下西北地区未来2020-2060年的气候变化,最后通过验证后的APSIM-Wheat模型结合未来气象数据,模拟RCP4.5和RCP8.5情景下不同播期(早播、正常播、晚播)对试验区2007-2019(基准期)、2020-2060年(未来分析期)春小麦生育期、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PSIM-Wheat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试验区小麦产量和生育日期。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2020-2060年年均日最高温度较基准期分别升高0.8和0.9°C,年均日最低温度分别升高0.9和1.1°C,降水量分别增加31.5和44.2 mm,升高趋势均表现为RCP8.5>RCP4.5;不同气候情景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阶段天数较基准期不同程度缩短;两种气候情景下,2020-2060年早播、正常播和晚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和生物量较基准期均增加,产量增长率表现为早播>正常播>晚播,生物量增长率表现为正常播>早播>晚播;2种气候情景下播期调控对春小麦播种到出苗、出苗到开花阶段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韩林君; 白爱娟; 蒲学敏
    • 摘要: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未来气候变化对西部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通过多种检验参数,利用CMIP6(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10个全球气候模式对祁连山的历史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进行检验,确定了CESM2-WACCM模式对祁连山气候变化模拟效果最优,采用该模式结果,分析在低、中和高3种排放情景下,祁连山2020-2064年气温、降水和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半个世纪祁连山气温呈北高南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模态,升温的可能性较大,且暖冬比暖夏的气候变化特征更明显。比较不同情景下祁连山未来升温幅度,发现高排情景下冬夏季气温升高最显著的。(2)祁连山未来夏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变湿”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祁连山东部在高排放量情景下,降水增多“变湿”的强度最高,并且与用水汽通量散度显示的水汽汇合区相一致。(3)用大气比湿表示的祁连山未来水汽变化特征显示,夏季大气湿度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且祁连山南部变化比北部强烈,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祁连山东部未来变湿更明显,这与祁连山地区未来降水量增加相一致。
    • 董苏君; 马松梅; 张丹; 何大俊; 张林; 闫涵
    • 摘要: 研究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3种短命植物阿尔泰独尾草(Eremurus altaicus)、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和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的适宜分布及其对未来气候的可能响应,对新疆短命植物资源的分布、利用与科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共收集了64个自然分布点,筛选了6个气候因子和2个地形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气候情景下3种独尾草的生态适宜性,探讨影响3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及其数值范围,预测3种独尾草的适宜分布对未来气候变化(2001—2040年、2041—2080年,基于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SSP2-4.5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可能响应。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3种独尾草在新疆的适宜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阿尔泰独尾草主要分布于伊犁河谷、天山北麓、阿尔泰山中段和准噶尔西部山地;两种沙生独尾草均分布于天山中段的绿洲-荒漠区过渡带,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部沙地;(2)最干月降水量(1—25mm)主要限制了阿尔泰独尾草的适宜分布;温度季节性变动指数(1150—1672)主要限制了两种沙生独尾草的适宜分布;(3)2001—2040年和2041—2080年,3种独尾草的适宜分布整体均呈缩减趋势:阿尔泰独尾草向天山北麓和准噶尔西部山地略微缩减;粗柄独尾草和异翅独尾草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略微缩减。
    • 司雅君; 李志; 金继明
    • 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第三极",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准确预测其未来气候变化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1979-2015年为基准期,对三个地球系统模式(GFDL-ESM2G,IPSL-CM5R-MR,MIROC5)进行统计降尺度,预估了 2021-2100年青藏高原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冷、暖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时间上,气温和降水量均显著增加;空间上存在差异,西部和东南部气温变化趋势率大而中部小,降水量变化趋势率的变化范围随模拟排放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同时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在未来10年变化趋势率最大.预测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率与排放情景有关,RCP8.5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的增加趋势率最大,RCP4.5情景次之,RCP2.6情景最小.随着排放强度的增加,冷暖季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差异加大.降尺度数据可支撑气候、水文和作物等模式进行情景研究,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以及水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 刘倩; 高路; 马苗苗; 汪澜; 林晖
    •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极端气候背景下小流域尺度的未来气候变化更值得关注.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CMIP6模式,采用QM、DT、LOCI、Delta四种方法对模式历史数据降尺度,综合RMSE、NSE、R2三个指标选取最佳降尺度方法,对大凌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情景进行预估.结果 表明,未来流域年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均呈增温趋势,但不同情景增温速率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SSP585(平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依次为0.65°C/10a、0.54°C/10a、0.59C/10 a)>SSP370(0.46C/10 a、0.43 °C/10 a、0.48°C/10 a)>SSP245(0.27°C/10 a、0.27°C/10 a、0.29°C/10 a)>SSP126(0.07°C/10 a、0.13°C/10 a、0.12°C/10 a).未来流域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降低,年平均温、最高温距平范围分别为0~2.2°C和0.2~2.4°C,且气温距平西部高于东部;最低温距平范围为-1.0~1.2°C,其中SSP126和SSP245情景距平为负,流域内呈现出降温趋势.未来流域年降水量波动剧烈,除SSP126情景年降水增长速率为负外,其他情景年降水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距平百分率向西逐渐增大.
    • 赵洁; 林锦; 吴剑锋; 吴吉春
    • 摘要: 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程度受地下水开采量、海平面变化和降水补给量等多个因素影响.随着气候持续变化,预测未来气候情境下降水量变化对海水入侵程度的影响,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校正好的三维变密度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SEAWAT建立),预测了大连周水子地区海水入侵程度对不同降水频率及CMIP5气候模式下的预测降水量的响应.结果 表明:未来海水入侵程度与未来降水量呈近似负相关关系,即降水量越少,海水入侵程度越严重;如海水入侵程度在枯水年较丰水年、平水年更加严重;7种气候模式下,MPI气候模式(S7-2-Y)下的未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小,未来海水入侵程度也最严重,CNRM气候模式(S5-2-Y)下未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大,未来海水入侵程度最不严重;此外,还发现每种气候模式不同温室气体浓度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量对未来海水入侵程度几乎无影响.总而言之,未来海水入侵程度会愈加严重.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为国内类似滨海地区的实际水资源配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魏博; 孙芳芳; 马新; 黄婷婷; 马松梅
    • 摘要: 目的 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的地理分布与格局的影响,对指导该植物的保护/恢复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裸果木的25个居群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GIS工具,模拟基准(1961-1990)气候,并预测未来气候下(2050和2070时段,基于RCP6.0情景)裸果木在蒙古南部和我国西北的潜在分布范围和最适宜分布,并分析适宜分布区内各驱动因子的数值范围.结果1)基准气候下,裸果木的潜在分布区集中于我国西北荒漠区,在蒙古的准噶尔戈壁省、南戈壁省和东戈壁省仅有少量破碎化的适生区;2)2050和2070时段该植物在我国西北荒漠区的分布区将减少32%左右,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端、河西走廊东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北部地区;最适宜的分布区也将明显缩减;3)主要是年均降水量、最湿季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限制了裸果木植物的潜在分布.上述3个因子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4.00~162.01 mm、26.00~103.44 mm和40.36~145.78.结论 未来气候下,裸果木在我国西北荒漠区的适宜分布范围和最适宜分布区都将明显减少.
    • 摘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东亚地区熊蜂多样性面临着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威胁,并提出了不同熊蜂类群的保护措施,为传粉昆虫保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上。熊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传粉昆虫,在维护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东亚地区是全球熊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是该地区熊蜂本底资源调查完成较晚,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待进一步评价。该研究以东亚地区特有的29种熊蜂为材料,利用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对熊蜂分布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