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服饰艺术

服饰艺术

服饰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风俗习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285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中国纤检、大众文艺、艺术百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等;服饰艺术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崔荣荣、晓婷、李卓华等。

服饰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2.5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4285 占比:97.39%

总计:14668篇

服饰艺术—发文趋势图

服饰艺术

-研究学者

  • 崔荣荣
  • 晓婷
  • 李卓华
  • 陈娟娟
  • 于佐君
  • 于大江
  • 付野
  • 侍红梅
  • 刘见
  • 华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齐文东
    • 摘要: 黎族是生活于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据考古研究推知,黎族先民早在三千年前便定居海南岛。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黎族的生产、生活、信仰等均具有独特性,而这也催生了具有艺术价值的黎族装饰图案。要想良好传承黎族装饰图案,将其与服饰艺术融合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
    • 肖漫宇
    • 摘要: 艺术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创造出的重要的精神文明之一,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人们熟知的绘画、音乐、摄影、舞蹈等,也可以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认知该作品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其次,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自身的情感。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感知到作者的情感,同时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 张静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阶段人们非常重视穿衣打扮,对服装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服装设计与美术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者都着重强调色彩运用以及造型设计,当然两者实际所用的材料以及创作目的有所不同。在当前的服装设计领域,美术设计理念能够恰到好处的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工艺中去,进而增加了现代服饰的艺术感。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艺术的联系,以此促使民间美术元素有效地运用到服饰设计中去,探讨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艺术中应用的价值,在提高现代服饰的艺术性、时尚性的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审美价值的提高。
    • 马金林
    • 摘要: 韦浩墓《喂鸟侍女图》是于1987年长安县出土的唐景龙年间的侍女壁画,是较有代表性的女着男装的侍女壁画之一。该壁画一女子身着男衣,胡服特色显著,异域风格明显,其着装很明显是在汉文化基础上吸纳胡文化形成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胡服盛行、胡汉共融的艺术特色。文章立足原始图像,试通过文献考据与图像学研究二元互证的方法,分析《喂鸟侍女图》中人物形象的服饰特色及其艺术特征,总结其艺术价值,并结合唐初民族大融合的文化背景及现有研究基础对女着男装题材的盛行原因及渊源做进一步探究,以为补充。
    • 周昕
    • 摘要: 服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承载,也是精神文明的呈现。服装设计中融合了风俗文化、审美情趣、艺术特色,甚至是宗教文化与文明高度等。现代社会的服装设计中也融入了多重文化元素,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画的部分。中国画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是独具我国特色的绘画艺术。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延续到服装设计之中,在服装设计中体现中国画的艺术元素,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亦能增添现代服装设计的特色风采。传统与现代因中国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而对话,根基深厚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的服饰艺术因融合而共赢,助推我国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罗云; 马琳; 林倩任; 孙龄悦; 陈涛
    • 摘要: 唐宋两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期,服饰文化多元化发展。文章在阐述中原地理位置优势、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唐宋女性着装形制、服装色彩、图案纹样3个方面分析唐宋中原地区发展对服饰文化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学科交叉等方法对唐宋服饰艺术形式进行较为翔实的追溯与探究。唐宋时期服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伴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与工艺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底蕴深厚的服饰艺术作品与文化。
    • 邵新云
    • 摘要: 南京云锦以技艺繁复、璀璨夺目等特质为世人熟知,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其保护和传承受到多方重视。但对于非遗来说,只有不断开发利用,使其抖落历史的尘埃,呈现传统技艺之精熟与古代大师之智慧,在新时代有新的表达,才能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文创开发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途径,在一众非遗技艺的现代化与品牌化发展历程中功不可没。目前,南京云锦的文创开发囿于工艺、用料、设计等方面的局限,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格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京云锦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表达。通过分析南京云锦蕴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从IP打造、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对症下药,提出现阶段南京云锦的文创开发策略,以期为云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 摘要: 江南大学时尚设计与文化研究室依托民间服饰传习馆、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一体(传习馆)两翼(传承基地、研究基地)”优势平台,紧扣国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主题,立足设计学,结合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传播学、哲学等人文社科学科及纺织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重点开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史、纺织服饰类非遗、服饰艺术考古及复原、时尚设计与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 王秀莲; 陈东生
    • 摘要: 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因素、气候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给高山族服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高山族群服饰艺术的个性化。开展高山族群服饰艺术的特色总结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展示高山族群丰富的服饰文化底蕴,以便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对现代民族服饰产品提供了经济指导,特别是推动民族区域旅游经济有一定的价值。
    • 魏晴; 徐强
    • 摘要: 分析中国台湾高山族服饰艺术特征,探讨高山族服饰元素的创新运用,为研究高山族服饰艺术及其文化提供参考依据,为运用高山族服饰元素创作提供借鉴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