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服饰色彩

服饰色彩

服饰色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774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现代商业、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等;服饰色彩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菲、赵志军、潘春宇等。

服饰色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7 占比:3.9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8774 占比:95.95%

总计:9144篇

服饰色彩—发文趋势图

服饰色彩

-研究学者

  • 徐菲
  • 赵志军
  • 潘春宇
  • 刘剑虹
  • 梁惠娥
  • 沈天琦
  • 周裕兰
  • 常卓
  • 张康夫
  • 杨晓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艺颖; 鲍伟
    • 摘要: 通过分析书中人物的服饰色彩与人物性格的联系,了解作者对于色彩搭配精彩独到的见解,探究《红楼梦》蕴含的色彩美学特征,并分析对当今服饰设计的启示。
    • 刘亚平; 张晴; 李永贵
    • 摘要: [研究意义]湄洲女服饰作为妈祖非遗文化的子项目,因鲜明特征的“色彩”,限制了其发扬性和推广性。[研究方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结晶,以湄洲女服饰色彩为研究对象,通过福建莆田湄洲岛为据点运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等方法,从湄洲女服饰符号的文化背景角度分析湄洲女服饰色彩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传统服饰色彩在现代女装中的见解。[研究结果与结论]湄洲女服饰色彩具有典型性,是其保存最完整、最闪耀的地方,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可以直接使用“拿来主义”,保留传统色调,在造型及图案设计上运用现代潮流元素加以渲染,适应现代市场。另一方面,依据色彩规律,应用邻近色或改变纯度的设计方法,使其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衔接。
    • 潘英凤; 傅淑琴
    • 摘要: 《华盛顿广场》中仅有三处服饰色彩描写,与主人公凯瑟琳生命中的三个重要节点形成偶合,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初次穿上的红裙象征其对生活的憧憬与天真;被父亲鄙夷却出乎意料讨得英俊男子欢心后再次穿上的红裙象征其对爱情的渴望;饱尝冷漠的亲情与背叛的爱情后换上的素白服饰则象征着主人公对男性霸权的绝望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简单的三处服饰色彩描写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体现了服饰的重要文本叙事功能。
    • 李晓红
    • 摘要: 戏曲服饰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象征符号,其随着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嬗变。宋朝至清,戏曲服饰在汲取日用常服和品官服饰营养的基础上,总体呈现出由简至繁、由生活实用到艺术审美的发展趋势,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宋金杂剧服饰承袭了自唐参军戏以来的滑稽风格,且与生活常服较近,因此在服饰中呈现出生活化与滑稽性并举的风格特征;元明杂剧创作实现了一代之盛,在服饰方面也表现为样式各异、色彩绚丽,不断趋于丰富化与艺术装饰化;明清传奇阶段,伴随舞台艺术的表意功能与综合化程度都达到了高度的自由,其服饰风格也走向高度艺术化与程式化的稳定阶段。此外,不同角色服饰在色、型、图、质等元素上的形态差异,亦进一步反映了阶级有别、性格有别、风俗有别、方位有别等戏曲服饰的设计规制与文化内涵。
    • 王艺玮; 郭虹; 易兵
    • 摘要: 为探寻民族织锦文化的最优传承模式,将湖南侗锦图案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与色彩知觉和情感相融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色彩心理效应与侗锦配色情感寓意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侗族织锦进行色彩提取,将侗锦色彩归纳分类,总结其运用规律,并利用语义差分法对色彩等级进行量化分析,设计出5种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配色方案,并运用在服饰创新设计中,使得“非遗”侗锦绽放时代光彩,以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
    • 尉艺; 陈美桦; 孟虎
    • 摘要: 色彩与时间相互联系,色彩在时间中产生变化,时间又在色彩中得到显现。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与时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动态的,在莫高窟唐代壁画还原性色彩与现状色彩的对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研究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在时间中的演变特征与审美感知,本文将莫高窟唐代壁画还原性临摹的服饰色彩与其现状进行对比,进而分析色彩在线性时间中的演变特征、社会内涵与审美感知。研究发现:莫高窟唐代壁画的服饰色彩在时间中不仅产生了斑驳褪色的视觉效果,而且这一视觉效果还引发了审美感知的变化。唐代画工在绘制色彩时依照的是皇权审美与社会经济特征,而当下观者能从色彩现状斑驳褪色的痕迹中感受到时间沧桑与自然造化之美,进而促使了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审美感知的产生。
    • 杨秋华
    • 摘要: 以《二十五年来中国各大都会妆饰谈》系列文章及相关历史文献为基本依据,通过社会文化学视角探讨民国服饰色彩的演变历程,以及因不同的社会背景、地域、文化形成的色彩差异。分别从社会制度、政体变更与服饰色彩的嬗变,地域文化与服饰色彩的关系,西方文化的侵入对服饰色彩的影响,以及近代女性活跃者、女学生、演艺明星引领服饰色彩的变革等4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民国服饰色彩的发展变化及变革原因。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服饰色彩深受政治、经济、交通、西方文化及近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并逐步呈现出民主化、西方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 付淑君; 吕健; 谢庆生; 徐兆; 刘婷婷
    • 摘要: 针对黔东南苗绣服饰色彩研究中色彩基因与用户感性需求耦合性欠佳的问题,结合K-means色彩网络与感性工学构建了一种KCN-KE模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对原始图像集进行筛选及分群,然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图像色彩并计算色彩权重间的关联性,构建黔东南苗绣服饰的色彩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黔东南苗绣服饰色彩感性意象调查样本,并结合感性意象词汇对其进行感性意象调查;将RGB色彩空间映射到HSL色彩空间明确色彩要素编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感性意象词汇与黔东南苗绣服饰色彩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立方程,构建KCN-KE模型。通过案例设计对KCN-KE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构建模型识别感性词汇的准确率均达到94%以上,平均识别率达到95.78%。该模型能够为黔东南苗绣服饰色彩量化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 周瑞丹; 季铁; 郭寅曼
    • 摘要: 为了帮助设计师系统性地了解清代服饰色彩文化知识,从中获取配色灵感、用色依据与原型参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定量分析法,收集故宫博物院与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中的清代汉族与满族服饰作为研究数据集。同时运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取数据集服饰色彩调色板以支持聚类分析,结合文学典籍和专家学者的研究著作进行对比印证,对清代满汉服饰设色规律知识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可视化呈现。最后,从审美观念、阶级特征、用色偏好、典型搭配四方面总结清代满汉服饰色彩设色规律,并选取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构建了易于交互的清代服饰色彩设色规律知识图谱平台。
    • 邹蕙鸾
    • 摘要: 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具有社会美与艺术美等多重审美表现。在服饰色彩范畴内,不同时期传统戏曲服饰色彩审美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其中所揭示的色彩与审美表现关系,对反思现代服饰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