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机-无机杂化

有机-无机杂化

有机-无机杂化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088652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材料进展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有机-无机杂化的相关文献由3355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李宗、曾碧榕、许一婷等。

有机-无机杂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88652 占比:99.99%

总计:3088958篇

有机-无机杂化—发文趋势图

有机-无机杂化

-研究学者

  • 戴李宗
  • 曾碧榕
  • 许一婷
  • 朱美芳
  • 文秀芳
  • 皮丕辉
  • 程江
  • 徐铜文
  • 单国荣
  • 杨卓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枫; 胡泽顺; 姚镇城; 李兰辉; 陈利科
    • 摘要: 目的针对瓦楞纸箱易受潮而使其失去原有性能的问题,对其进行超疏水防潮改性,并研究改性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真空吸附涂布的方式,采用具有低表面能的硬脂酸与可构建表面粗糙度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结合,再引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增强涂层与纸板之间粘合力的方法制备超疏水防潮纸箱,对其进行润湿性和力学性能的表征。结果改性后的纸板水接触角可达到150°以上,水分吸附率大幅降低,在此基础之上其边压强度未受到不良影响,且耐磨性能优良。结论文中所述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工艺简单,材料绿色环保,所得纸箱防潮性能、力学性能良好。
    • 徐伟华
    • 摘要: 将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一种高效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衍生物(D-bp)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环氧树脂的固化体系中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当磷含量仅为0.25%时,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的阻燃级别能达到UL94 V-0级,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有效燃烧热(EHC)为515.7 kW/m^(2)、157.2 MJ/m^(2)和23.9 MJ/kg,分别降低了45.1%、22.1%和24.4%,力学性能也有明显改善。
    • 马逸平; 樊武厚; 吴晋川; 蒲宗耀
    • 摘要: 针对当前有机-无机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含的有机溶剂存在环境不友好的问题,创新性地将长碳链硅烷改性硅溶胶(H-NPs)乳液与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相结合,制备出一种全水基的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重点研究了全水基杂化无氟防水剂中有机/无机组分比例及其用于涤/棉织物整理时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涤/棉织物整理前后纤维表面的形貌变化,并考察了其在涤/棉织物防水整理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疏水整理织物的水接触角随着H-NP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在H-NPs质量分数为27.5%时达到最大值(138±2.0)°;在相同焙烘时间下,180°C焙烘的疏水整理织物相比150°C焙烘时具有更大的水接触角;同时,整理织物的水接触角随着焙烘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并在焙烘5 min时具有最大的水接触角;疏水整理织物的纤维表面可明显观察到微纳米尺度的凸起结构,验证了其微纳粗糙结构的存在。
    • 许诗瑶; 吴祎玮; 周燕; 尹向阳; 甘梨; 李雅鹃; 刘铭彧; 宋宏甲; 王金斌; 钟向丽
    • 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型比色湿度传感器可通过电学信号和颜色变化获取环境湿度,并因其特征颜色区分度高、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湿度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通常响应恢复时间长,从而不利于湿度实时监测.本文在聚酰亚胺(PI)-碘化镍(NiI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掺杂纳米SiO_(2)微球制备得到PI-SiO_(2)/NiI_(2)复合薄膜及比色湿度传感器,对其表面形貌和湿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I-SiO_(2)/NiI_(2)薄膜具有蜂巢状的表面形貌,传感器的特征颜色显著,湿度响应时间小于1.5 s,恢复时间小于18 s.研究表明,纳米SiO_(2)微球掺杂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有机-无机杂化型比色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恢复特性,这对于传感器性能的提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潘月月; 孙宾
    • 摘要: P-N协效超支化阻燃剂和α-ZrP的协效改性可以使PET具有高效无卤的阻燃性能。主要通过共混法将高分子量P-N协效超支化阻燃剂hbDT,以及经hbDT分散改性后的层状磷酸锆(ODZrP)引入到聚酯的基体中,制备并分析ODZrP/hbDT/PET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能以及阻燃效果。结果表明,当ODZrP含量为3%时,复合树脂垂直燃烧等级UL-94从V-2等级提升V-0等级,LOI数值达到33.1%,且复合树脂的成炭能力随着ODZrP添加量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 秦英恋; 秦建芳
    • 摘要: 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无机阶梯状链[Cu(SCN)]_(n)与柔性有机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bpp)自组装,得到了一例新型的3D有机-无机杂化配合物[Cu_(4)(SCN)_(4)(bpp)_(2)]_(n)(1)。值得关注的是,不对称单元中的bpp配体显示两种不同的构象(trans-gauche或trans-trans),并连接梯形的[Cu(SCN)]_(n)链形成结晶学独立的[Cu_(2)(SCN)_(2)(bpp)]_(n)(A和B)层。紧接着,两个不同的层通过ABB′A′的顺序排列形成独特的三维褶皱结构。进一步对配合物1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XRD)、热分析、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固体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区有强的吸收并且具有半导体性质,带隙能E_(g)为3.20 eV。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中性红(NR)、甲基橙(MO)、天青I(AI)、亚甲基蓝(MB)和亮蓝(ED)这五种染料表现出不同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与有机染料的尺寸和电荷差异有关。此外,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强的绿色发光性质,在525 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这种发射可能与配体中心激发态有关,可能涉及金属到配体或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 任锦涛; 陈青; 霍宇; 吴治昕; 余春燕; 翟光美
    • 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低廉的制备成本,成为目前光伏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然而,钙钛矿薄膜表面和晶界处存在大量缺陷,这易于导致载流子非辐射复合,并进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工作通过在两步法制备钙钛矿的铅盐前驱液中引入钝化剂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利用吸收/光致发光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ASA分子对钙钛矿薄膜质量与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ASA分子可以通过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增大钙钛矿晶粒尺寸,并有效降低钙钛矿薄膜的缺陷密度;当ASA的浓度为2.5 mmol/L时,所制得的钙钛矿电池取得了19.83%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器件的转换效率(17.47%)。本工作首次报道了ASA对钙钛矿薄膜缺陷的良好钝化效果,并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
    • 姜琴; 耿鹏; 张雯; 陈志钢
    • 摘要: 发展肿瘤治疗新方法对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时空分辨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SDT是利用超声波激发肿瘤部位的声敏剂,使其吸收能量并与肿瘤中的氧气作用产生毒性活性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其核心是开发安全且高效的声敏剂。讨论了SDT作用的可能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可用于SDT的声敏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分子、无机纳米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声敏剂,并对其肿瘤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了当前SDT存在的挑战和未来走向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
    • 吴婷; 丁坤; 伦蒙蒙; 张铁; 张毅; 付大伟
    • 摘要: 通过采用容易无序的胺,我们合成了2种有机无机杂化晶体,分别为基于bempy(bempy=1⁃甲基⁃1⁃溴乙基吡咯烷阳离子)的溴盐化合物(bempy)Br(1)和镉基溴化物(bempy)_(2)CdBr_(4)(2),并对其结构相变、介电相变和蓝白荧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分析。化合物1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未观察到可逆相变,化合物2为高温介电相变,介电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表征其相变温度为357 K。同时,化合物1和2均具备蓝白光致发光特性,荧光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分别在538 nm和547、750 nm处存在发射峰。化合物2具备介电相变和蓝白光致发光的双重特性。
    • 徐慧婷; 刘洋; 段蔓茹; 闫轶博; 刘尊奇
    • 摘要: 在丙酮-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以18-冠醚-6、4-氨基苯甲酰胺、氯化锌为原料,通过蒸发方式获得一种新颖的冠醚超分子晶体材料(4-ABA)+(18-crown-6)[(ZnCl_(3)(H_(2)O)]-(1)(4-ABA=4-氨基苯甲酰胺)。通过红外光谱、变温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介电等测试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的P2_(1)/n空间群,结构内超分子阳离子(4-ABA)+(18-crown-6)与阴离子[(ZnCl_(3)(H_(2)O)]-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蜂窝状”的二维平面。随着温度升高,超分子阳离子在空间发生摆动,导致以锌原子为顶点的平面伸缩变形,引发晶体在170~290 K范围内呈现两处可逆型阶梯状介电异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