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曾卓

曾卓

曾卓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2977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当代老年、世纪行、武汉文史资料等; 曾卓的相关文献由8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卓、余辉、周翼南等。

曾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3.34%

专利文献>

论文:2977 占比:96.66%

总计:3080篇

曾卓—发文趋势图

曾卓

-研究学者

  • 曾卓
  • 余辉
  • 周翼南
  • 何向阳
  • 塞风
  • 张翠英
  • 江胜清
  • 滴扶
  • 绿原
  • 胡克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新顺
    • 摘要: 在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潜在写作”的文学史叙述中,曾卓的《有赠》作为一首“受难者的炼狱之歌”^(①),因其以“实际的私人经验又一遍重述了‘流放者归来’的世界性主题”^(②),而被多部主流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广为引述。因其情思丰盈,“唱尽了人间悲辛与欣慰”^(③),作为一首经典抒情诗,该作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长期以来,对于这首诗有一个流行甚至公认的解读,认为它所记录是诗人曾卓在历经人生磨难之后以“戴罪”之身回到“家”中,被“妻子”温情接纳的故事。
    • 刘益善
    • 摘要: 我们都是母亲的儿子,当我们决定提笔书写母亲的时候,心中充满感激,眼中满贮热泪。诗人曾卓1974年写《母亲》一文时,五十二岁,尚因胡风案在管制之中,没有自由。2002年4月16日,在为诗人举行的追思会上,女剧作家沈虹光朗诵了曾卓《母亲》中的一段,听得人泪沾衣襟。五十二岁的曾卓写《母亲》时,我可以想见,他是含着泪蘸着血写成的。
    • 石恢1
    • 摘要: No matter where it''''s going.诗人曾卓在上世纪70年代曾写过一篇散文《火车》,开篇的第一句是:“没有我不肯坐的火车,也不管它往哪儿开。”这是美国女诗人米莱(1892—1950)的两句诗。我很喜欢。然后诗人曾卓在文中说:“米莱的这两句诗就是从题名《旅行》的组诗中摘出的。”在这篇文章中,诗人曾卓还提到自己“二十多年前,在异常寂寞的心情中,我勉力写过一本给少年们看的诗,有一首题名《火车、火车,带着我去吧》”,并说“这首诗虽然是以一个少年的口气写的,叙说的却是我自己的心情,可以解释我喜欢米莱那两句诗的原因”。
    • 曾卓
    • 摘要: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 余辉
    • 摘要: 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曾卓是颇有影响的“七月派”诗人,有着不客忽视的文学地位.曾卓有不少诗歌都表达了他对母亲和孩子无尽的爱,这份浓烈的亲情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显得尤为圣洁无瑕,它早已超越了个人家庭,升华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
    • 陈丹奇
    • 摘要: 从创作初衷和诗歌文本本身解读,《有赠》只是诗人写给妻子薛如茵的爱情诗,我们理应抛弃关于政治、革命的附加阐释,将这首诗最核心的对于爱的歌颂作为探讨中心。《有赠》是一首超越时代和信仰的爱情诗,曾卓先生以它诠释了人性中最伟大的爱情,同时歌颂了母爱般的爱情对于每个人的终极意义。
    • 余辉
    • 摘要: 曾卓是“七月派”诗人,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他始终密切关注着民族存亡、国家安危及人民苦难,其诗歌强烈地表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热爱,体现了诗人伟大的博爱情怀。
    • 摘要: 很早就知道,我的伯父朱文尧与曾卓老师是至交,解放前同为重庆进步学生,解放后同事长江日报社。
    • 余辉
    • 摘要: 曾卓是"七月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沉痛的忏悔心绪俯拾即是。诗人在青春时期和沉冤时期所写的诗歌中表现出心灵忏悔的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自我内心的,即灵魂拷问;二是指向时代社会的,即社会批判。
    • 余辉
    • 摘要: 曾卓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纵观曾卓的诗歌,“爱”是其恒久不变的主题,它在曾卓的诗歌中具有广泛而深沉的含义,比如对祖国、对亲人、对弱者和对恋人的爱.其中,诗人对爱情的讴歌和描写尤为出彩,特别是写于上世纪50-70年代那段困厄时期的爱情更是诗人的深刻经历和对痛苦的真切体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