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曲学

曲学

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专利文献24177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上海戏剧、戏剧艺术等; 曲学的相关文献由209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妙兰、周维培、陈鲁民等。

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1.03%

专利文献>

论文:24177 占比:98.97%

总计:24428篇

曲学—发文趋势图

曲学

-研究学者

  • 俞妙兰
  • 周维培
  • 陈鲁民
  • 周巩平1
  • 任中敏
  • 李占鹏
  • 苗怀明
  • 东甫
  • 傅谨
  • 刘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才峻
    • 摘要: 元人将散曲小令称为乐府,本质上是自我推尊,明人在继承元人散曲观念的同时,扩大了“乐府”之边界,将剧曲也纳入“乐府”范畴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重构“乐府”概念来强调自身创作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并以此完成曲体艺术形态的经典化。今日“元曲”概念的形成,与这一进程密切相关。明代的散曲创作和曲学建设始终受到乐府观念的影响,明中后期南北曲正统之争进入白热化,本质上乃是一种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南散曲最终取代北散曲的主流地位,承载了“今乐府”的社会功能,但随着文人主导的律化与雅化,南散曲也日渐脱离“歌辞”的属性,声唱功能不断淡化,散曲渐由“一代绝艺”转变为“一代文学”。
    • 摘要: 俞振飞先生谈粟老的曲学渊源和贡献——1964年俞、胡通信考释吴新雷(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俞振飞先生在1964年1月24日给曲家胡忌同志写了一封信,专谈乃父粟庐老人家的曲学渊源和业绩贡献。现据胡忌同志赠我此信的复印件校点公布:此信的内容甚有史料价值,试做考释:(一)关于粟老的曲学师承,过去只提叶堂传人韩华卿,此信补充提出了另一人滕润之。(二)粟老独具创造性,既不固步自封,又能转益多师,到各地寻师访友,还向各戏班的艺人学了很多戏。
    • 贺亚妮
    • 摘要: 明王朝音乐较元代音乐更加多元化,在琴学、曲学、歌舞音乐、律学方面有丰硕的成果。明代音乐制度改革不仅丰富了本国音乐发展,且形成了以中国礼乐为中心的文化圈,成为周边朝鲜半岛等地的社会主流音乐。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度关于明代音乐的31篇国内期刊论文,对其予以归纳、整理,追溯传统,以古援今。
    • 杨由之
    • 摘要: 新编《红楼梦》折子戏为新世纪以来江苏省昆剧院新编戏中的优秀作品,自问世以来即获一众好评,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艺术价值.从传承角度而言,新编《红楼梦》折子戏既是《红楼梦》在戏曲舞台上的当代展现,亦在曲律方面可圈可点,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积极的推动意义.因此选取其中一折《别父》为例证,从套数、曲牌、韵部三个角度来进行曲牌排场与用韵的小考,以展现当代"红楼戏"中曲学的继承风貌,亦可为当代"红楼戏"编剧提供相应的参考.
    • 谢桃坊
    • 摘要: 著名曲学家卢前于1930年受聘于国立成都大学中文系讲授散曲,其讲义《散曲史》于1931年由国立成都大学排印出版,此为中国第一部散曲史著作.此著作以现代文学史的观念论述了散曲的发展过程,对散曲史进行分期,分别以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为标准评述了各时期的作家作品,并对重要的曲学问题发表了精要的见解,同时介绍了同门师友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学术线索.此著作简要、全面,结构谨严,论述深刻,为现代最早的专体文学史之优秀著作,至今仍有其学术光辉.
    • 易可鑫
    • 摘要: 《唱论》是最早系统论述“声音之学”的专著,其对于“声”的论述和探索,影响深远,启发后学。元明清的学者们以《唱论》为发轫自开宇宙,构建了以曲律、曲论为主体的汉语声乐研究体系,创造了曲学研究的辉煌,他们在各自的曲学研究领域接续《唱论》之“声”论述余绪,对“声”之研究纵横开拓,留下了丰厚的曲学遗产,影响深远。
    • 邹青
    • 摘要: 吴梅有"学者"和"教师"双重身份,在词曲学走进大学中文学科的历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性意义.吴梅的教育理念来自传统词曲学,但是他与教学有关的一切行为又都在新式高等教育的语境之下发生,故其课程体系也在不断调整:他首先在北京大学开设"词曲"课,南下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诸校后,一方面在"文学史"的洪流下增设词曲史,另一方面又自觉地突出"律"的教育意义,"论、选、律、史"结合的课程体系定型.吴梅一以贯之的育人观念主要有:词曲同质、戏曲散曲一体的观念;以作法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以曲唱促进理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学科发育日益成熟的今天,吴梅高成才率的词曲教育经验仍然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与学术文化遗产.
    • 俞妙兰; 张之薇
    • 摘要: 曲学和曲家始终是昆曲发展之重要一脉,明清时期以昆曲为背景而兴盛,并以苏州曲家为代表奠定曲学之大成,但是今天这一支脉的衰落毋庸讳言。之所以衰落,一是因为百年多来剧学、场上越发被提上重要位置;二是因为曲学涉及文辞与声律范畴的互动而难度极大。但是,曲学与曲家式微并不意味着这一领域的无意义,相反它在昆曲中的核心位置不容轻视。
    • 赵白生
    • 摘要: 传学家,怎么当?没头没脑,这样一问,真不好答。拆分一下,找出关键词,也许能理出头绪:传学、传学家、传记家。传学,简言之,乃深究传记文学的学问。有诗学、词学、曲学,而无传学,原因何在?难道仅仅因为没有一本《传学研究》的刊物吗?显然不是。如果一定要"开罪"于谁的话,传记家似乎有点责任。萧军、傅雷、张中行、杨绛、季羡林、雁翼……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自传家,但他们压根儿没有这样的身份觉悟。传记,讲究认可政治;自传,凸显身份美学,而传记家和自传家,对其身份的认可度,庶几于无。天大的讽刺,难道传学家就能辞其咎吗?
    • 庄永平
    • 摘要: 引言曲学主要包括全方位的对词曲以及曲艺、戏曲等的研究,也就是一切带有"曲"字及其外延与内涵的"学"术研究,学术本身就是指一种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这样,曲学也就包括了词曲之上端的汉唐大曲,以及下端甚至琵琶乐等器乐部分的研究在内,可以说纳入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在词曲之前的"曲"主要倾向于它的音乐本义,词曲后则随着"词"与"曲"彼此的消长,较长时期倾向于它的文学方面。之后,除了词与曲紧密结合的声腔艺术外,基本上它们就成为两种独立的门类。本文就是对其上端音乐本义的唐大曲《伊州》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