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修复

景观修复

景观修复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870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风景名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纪念圆明园建园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环境水力学学术研讨会、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等;景观修复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小俸、刁红国、刘进等。

景观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709 占比:99.93%

总计:108788篇

景观修复—发文趋势图

景观修复

-研究学者

  • 于小俸
  • 刁红国
  • 刘进
  • 孙蓉蓉
  • 孙金龙
  • 季俊杰
  • 宋玉君
  • 宋知刚
  • 廖瑞兰
  • 张耀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佳玥; 胡伟
    • 摘要: 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森林景观恢复的案例与理论指导,通过简要介绍城镇林地景观修复的相关概念,梳理其在景观修复实践上的应用基础,最后探讨城镇林地景观修复在我国当下生态发展战略中的前进方向、发展前景与在实际践行中应规避的问题。
    • 孙尚远
    • 摘要: 山地湿地缓冲区在维持山地环境生态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缺乏在强降雨来临时对受影响的山地湿地安全性的定量评估和保护方法。在该背景下,以湖北恩施自治州山地为研究区,通过遥感和ArcGIS技术,结合流域分析和SCS模型,定量分析山地环境中受到地表径流影响的山地湿地缓冲区范围。研究发现在10~20 a一遇或30~40 a一遇强降雨来临时该区域会受到地表径流影响的缓冲区面积各占22.99%和25.32%,均超过缓冲区总面积的1/5,其中多数靠近河流及其支流或山地坡地区域,其它部分则靠近居民生活区。本研究可为定量评估山地湿地缓冲区的安全状况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山地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修复提供借鉴。
    • 张友德; 徐欣; 戴曹培; 何建军
    • 摘要: 为研究种植沉水植物对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中某一典型封闭景观水体为试验区,种植苦草、黑藻、狐尾藻3种沉水植物,经一段时间的运维管理,定期检测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4+-N)含量及水体透明度,探究沉水植物种植对景观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种沉水植物吸收下,试验区的水质有明显的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5.3~8倍,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在27%~64%,总磷去除率在74%~87%、氨氮去除率在3%~37%。
    • 黄朝斌; 顾琛; 杜锐
    • 摘要: 民族村寨不仅具有现代乡村的普遍性,更有其文化的特殊性,对民族村寨的景观修复与现代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当今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村寨的景观营造必须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视角,既尊重传统,又不失现代性,注重村寨的个性化特征。村寨内部群体主动参与和学习是景观营造的基础,以重塑文化记忆,打造文化景观,加强手工艺由实用向审美的转换来提升村寨的活力,使民族村寨获得持续的更新与发展。
    • 裴晓阳
    • 摘要: 针对目前矿区生态景观修复方法的修复效果较差,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分析下的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方法,为了消除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存在的阴影,对其实施校正处理。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校正后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矿区生态景观的实际情况,评估矿区生态景观,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方法修复矿区生态景观。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修复后矿区的聚合度、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有所提高,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 刘小洋
    • 摘要: 城市滨水风带是城市重要的蓝绿开放空间、生态廊道,承担了防洪、亲水休闲、提供生境等多种功能。总结了滨水风光带尤其是变水位区域景观修复研究进展,分析了衡阳城区湘江风光带变水位区域景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功能修补、生态修复、文化保护、构建生境等角度提出了功能复合化、界面生态化、植被自然化等修复策略,并针对风光带变水位区域功能缺失、生境破坏、淤滞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设计修复方案:包括建构生境岛、人工湿地、建构植被群落、通过栈道形式构建游憩路径与平台等,以期为城市河道变水位区域的景观更新与修复提供参考。
    • 张宇恒; 张秀娟; 左婵; 李莎
    • 摘要: 我国部分城市每年经历着时间长、降雨量充沛的雨季,园林道路积水、淹水情况非常严重,存在因水而堵、因水而臭、因水而脏、因水而朽等问题.为改善这种现状,本文总结了海绵城市思路下园林道路景观修复的历史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园林道路中普遍存在的"水"问题,并对园林道路景观修复进行了设计,提出组织"水、绿、路"一体的空间结构、修建"凸字形"道路、构建"点、线、面、体"的水循环系统等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景观修复措施.
    • 茹豪; 常建国; 郭翠萍; 郭晓东; 高龙; 张凯锋
    • 摘要: 露天煤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是永久性的.德国露天煤矿景观修复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修复措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可以恢复的.笔者以德国莱茵褐煤露天开采区景观修复为例,介绍了其农业复垦、林业复垦、湿地及极端生境景观修复技术.并对山西省露天煤矿开采区景观修复进行了探讨,认为进一步健全法制与标准、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山西省煤矿区景观修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杨荣清; 谢玉航
    • 摘要: 景观序列作为评价公园观赏效果的重要指标,对解决公园景观的破碎和散乱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南京汤山矿坑公园是全国棕地改造和开发典型,园区空间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水文条件,整合被破坏的自然碎片,创建出相互关联的空间景观。设计中首先通过量化园区景物,筛选影响因子指标,结合空间结构和游客停留时长等揭示视觉感受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发现景观序列感受中道路布局和水系空间对游客的体验影响最大。汤山矿坑公园利用道路和水系将构造不同的空间节点有机串联,辅以观景点限制视距视角,强化节点的内部体验,并设置特色小品,增强了园区主题性与景观叙事能力,丰富了游客的序列体验感,为同类公园的改建提供了借鉴。
    • 王亮; 吴豪
    • 摘要: 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建设过程中的边坡修复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边坡的生态修复,总结技术经验,以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