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确定法律概念

不确定法律概念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1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771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学论坛、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等;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为钢、陶弈成、伏创宇等。

不确定法律概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716 占比:99.90%

总计:107827篇

不确定法律概念—发文趋势图

不确定法律概念

-研究学者

  • 陈为钢
  • 陶弈成
  • 伏创宇
  • 叶姗
  • 周丽
  • 呼旭光
  • 孙薇
  • 尹建国
  • 张正炎
  • 曹志勋

不确定法律概念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梅春来
    • 摘要: 行政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属于法治社会建设大环境下的一种必然和趋势.有关方面工作开展的合理性、有效性、实用性将会直接影响行政主体职权形式、接受监督情况、行政主体内部关系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提高重视,加强行政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研究投入.本文在研究中,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探究行政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价值、原则、实施方法,并通过具体实施和保障策略制定,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 庄汉; 龚鹏锦
    • 摘要: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适用情况判决时存在着泛化的倾向.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的界定缺乏统一裁判尺度、法官适用情况判决的自由裁量权空间大、成本效益分析的引入和补救措施鲜有施行,等等.鉴于此,《行政诉讼法》第74条第1款第1项在我国仍存在适用空间,但为了防止该条款被滥用,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从源头治理行政违法行为,增设列举式条款明确公共利益边界,将原告个人利益纳入考量,以及借鉴日本"中间违法宣告判决制度".
    • 张诗韵
    • 摘要: 对于所患传染病种类非属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职工,由于法律未有明文规定,实务中就是否认定工伤问题存在争议,导致相关职工难以获得工伤保险的救济.《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而职业病由《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法定列举,法律解释空间极小;事故伤害为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存在相当的法律解释空间.法院对患传染病职工工伤认定纠纷案件的裁判,呈现出将职工患传染病纳入遭受事故伤害的思考路径.研究通过贯彻宪法规范和价值,结合工伤保险的目的 与工伤认定的本质,并为了法律概念的统一使用和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解决,运用法释义学的方法,强化论证了传染病可被纳入事故伤害的解释范畴,从而化解因工患传染病职工认定工伤无法可依的困境.
    • 杨晓龙
    • 摘要: 工伤认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近年热议的见义勇为致伤能否认定为工伤.指导案例94号确立了职工见义勇为受伤视同工伤的裁判价值,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解决工伤认定争议提供了指导作用,但"公共利益"作为见义勇为致伤视同工伤的核心考虑因素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其中"公共利益"相关的不确定法律概念问题、公共利益成本分配问题以进一步厘清见"义勇为致伤"视同工伤的法理论证思路.
    • 崔梦雪
    • 摘要: 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俨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公民对信息公开的需求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个人隐私信息,加剧了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冲突关系,行政机关每个公开与否的决定都是利益衡量之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公民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当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尚未有效解决这两项权利的冲突关系,如何界定"个人隐私"信息、如何解释"公共利益""重大影响"等相关不确定法律概念,尚缺乏统一明确的判断标准.为保证行政机关实现合理衡量,需要对这两项权利及其包含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法理分析与阐释,在行政自制理念的指导下,寻求合理的判断标准与模式构建之路径.
    • 刘宁; 刘扬
    • 摘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不确定法律概念+空白要件"的形式为教育惩戒权行使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和判断余地.教育惩戒裁量基准是指对《规则》中裁量事项的具体化,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在作出惩戒决定时提供判断选择标准.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发挥着为惩戒权行使提供具体化裁判标准、为受教育权提供能动性保护和实现惩戒权自我约束的多重功能.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应遵循过惩相当、平等对待和明确性的法治原则.建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制度,应厘清裁量基准的创制主体与效力位阶,引入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技术框架,并完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中的程序性规则.
    • 黄依茹
    • 摘要: 行政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增强法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以及标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明确行政法上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和常见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工作方法,全面的体现出行政法本身权威性的特点,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实施效果。
    • 吴冬兴
    • 摘要: 价值补充是"不确定法律概念"或"概括条款"在个案中得以具体化的法律方法程序.在各级人民法院"合同违反部门规章无效"的类案导向之下,商事审判实践似乎形成了"以部门规章作为不确定法概念或概括条款价值补充媒介"这一崭新进路.在应然意义上,相较于"法官自己对不确定概念或概括条款作价值补充"的传统进路,该进路确能提高价值补充说理的权威性、专业性和裁量拘束性.然而,作为"执行性解释"的部门规章,由于自身过于强烈的政策属性和强制秩序属性,介入商事裁判可能会引发政策对法律的不利影响,强制秩序对私法自治的不当干预等风险.因此,在商事裁判中,必须遵循严格的个案审查进路,对部门规章的合法性和裁判援引的必要性进行充分检讨,尽量规避法外因素的不当干扰,发挥部门规章在价值补充作业中的积极功能.
    • 付洁
    • 摘要: 立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解释好文本是落实法治的重要保障。袭警罪条款中存在的诸如"暴力""正在依法执行职务""警察"等不确定法律概念,直接决定了司法实践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判断。体系解释作为重要的法律解释方法,旨在从解释的角度实现刑法内外在体系的协调,帮助法官得出合体系的结论。因此,应从整体法律观出发,明确袭警罪条款的刑法体系定位,在刑法及整个法律体系框架内对其进行系统性和逻辑性解释,破除刑法规范中法律概念不确定性可能招致的自由裁量权过度扩张困境,以期在刑法体系融贯性的基础上实现同案同判,在暴力袭警的个案裁判中实现判决的确定性要求。
    • 李铭
    • 摘要: 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有两层含义,包括使用且正确使用。现行交通管理法律体系只能解决第一层使用与否的问题,正确使用之事实认定需要国家有关规定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加以进一步厘清和明确。外国法上例外情形之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相关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