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疫病

晚疫病

晚疫病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0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2593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马铃薯、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1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等;晚疫病的相关文献由27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艳丽、李本金、田振东等。

晚疫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0 占比:29.84%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2.28%

专利文献>

论文:2593 占比:67.88%

总计:3820篇

晚疫病—发文趋势图

晚疫病

-研究学者

  • 杨艳丽
  • 李本金
  • 田振东
  • 谢从华
  • 陈庆河
  • 翁启勇
  • 兰成忠
  • 沈艳芬
  • 肖春芳
  • 高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屈鸿
    • 摘要: 在山丹县清泉镇开展了马铃薯早、晚疫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富民1号+富民2号混合药剂浸种的处理产量为46585.5 kg/hm^(2),与清水(CK)相比,增产8533.2 kg/hm^(2),增产率为22.4%,病情指数为6.5%,达到了既增产又防病的效果。
    • 陈利伟; 马力文; 吴志岐; 杨彭怀; 王亚婷
    • 摘要: 本文通过检验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2020年制作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气象等级预测》的准确率,发现预报低3级和高3级的概率均为0.01%,低2级和高2级的概率分别为0.67%和0.54%,低1级和高1级的概率分别为11.34%和11.42%,准确率为76.01%;7月份的准确率为80.59%,明显高于8月份的71.54%。通过试验评估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发现药物防治可增产4.46%~9.01%;发病等级越高,药物防治的增产效果越明显。
    • 高安慧; 姚小龙; 胡贤锋; 罗跃; 吴小毛
    • 摘要: 农药的减量高效施用成为植物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对于施药器械组件的改进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为马铃薯生产中农药减量高效施用提供施药组件的选择和数据支撑,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防治对象,比较低容量对称式喷头组合件和常规喷头施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省工省药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对称式喷头组合件施药,药剂用量100.00 g/667m^(2)、150.00 g/667m^(2)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防效分别达63.6%、79.4%和69.0%、86.2%,且极显著高于常规喷头处理;低容量对称式喷头组合件平均施药时长仅1.54 min/95m^(2),省工53.89%;平均药液用量约为8.97 L/667m^(2),节省药液用量63.37%。使用低容量对称式喷头组合件施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可在确保防效的前提下大幅省工省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控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智小青
    • 摘要: 该文阐述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科学防控、技术推广等情况,着重分析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推广应用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介绍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 聂祥友
    • 摘要: 马铃薯在云南栽植历史悠久,具有种植面积广、品质佳和产量高等特点,但早疫病和晚疫病对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生长危害较大,且传播速度快,感染面积广,严重威胁马铃薯产量。结合经验,分析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特点,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种薯消毒、种薯贮藏介绍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识别和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 刘冠求; 周桦楠; 潘家荃; 万博; 于涛
    • 摘要: 2018—2019年对辽宁7个市14个调查点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辽宁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普遍发生,两年间各调查点的病田率均为100%,病株率均超过60%,且2019年病害发生程度重于2018年。大连市、葫芦岛市和阜新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最为严重。马铃薯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有助于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害,中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相比较为抗病。
    • 和晓堂; 和习琼; 和生鼎; 石涛; 和平根; 王菊英; 黄志英
    • 摘要: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设置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肟菌酯、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照)、唑醚·代森联和清水(空白对照)7个处理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对7个处理进行五点取样,测定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发现防效较好的为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第1次药后1周的防效均为100.00%,第2次药后4周的防效分别为55.42%、30.12%,表现出效好的速效性和特效性;对其产量及效益综合分析,表现较好的为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其667 m^(2)产值分别为4 010.18、3 363.37元;从样品农残测定结果来看,嘧菌酯含农药残留,但在安全标准内,可正常剂量使用。综合来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的药剂为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
    • 姬星元
    • 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属于一种毁灭性的真菌型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文章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致病机制以及晚疫病的流行因素进行深度研究,总结出抗病育种、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预测预报技术和农业放置技术等综合防治技术。
    • 蒋雪
    • 摘要: 甘洛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为666.7hm^(2),占县城耕地面积的39.3%,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的27%。但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本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致命壁垒,本文就其发病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摸索探讨,总结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 和习琼; 和晓堂; 和平根; 石涛; 李光达; 王菊英
    • 摘要: 氮肥是马铃薯生产中用量较大的肥料之一,其在增加马铃薯产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植者盲目追求高产,氮肥施用量连年增加,进而导致土壤养分失衡、马铃薯病害发生加剧、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为探究施氮量与马铃薯产量及晚疫病发生的关系,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抗晚疫病品种‘丽薯10号’、中抗晚疫病品种‘青薯9号’和感晚疫病品种‘中甸红’分别施加15,20,25,30和35 kg/667m^(2)的氮,观察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晚疫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晚疫病发病率、产量不同。‘丽薯10号’晚疫病抗性最强、产量最高,其次为‘青薯9号’、最差为‘中甸红’。同一马铃薯品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晚疫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丽薯10号’2017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0.47增加到0.67,产量从1593 kg/667m^(2)减少到1196 kg/667m^(2),2018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0.17增加到0.22,产量从1978 kg/667m^(2)减少到1805 kg/667m^(2);‘青薯9号’2017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0.64增加到0.82,产量从1256 kg/667m^(2)减少到749 kg/667m^(2),2018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0.58增加到0.73,产量从1197 kg/667m^(2)减少到753 kg/667m^(2);‘中甸红’2017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0.69增加到0.92,产量从1000 kg/667m^(2)减少到499 kg/667m^(2),2018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0.80增加到0.88,产量从575 kg/667m^(2)减少到351 kg/667m^(2)。试验初步阐明了施氮量与晚疫病的发病规律,明确了当地适宜种植品种及最佳施氮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