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皂化物

不皂化物

不皂化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28607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林产化学与工业、农业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等;不皂化物的相关文献由4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和、J·勒格朗、何文绚等。

不皂化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8607 占比:99.99%

总计:928724篇

不皂化物—发文趋势图

不皂化物

-研究学者

  • 李和
  • J·勒格朗
  • 何文绚
  • 刘春明
  • 张语迟
  • 时东方
  • 李赛男
  • P·姆西卡
  • 卢奎
  • 张晓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雪; 张玉; 王君虹; 孙素玲; 王伟; 朱申龙; 沈国新; 牛二利
    • 摘要: 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的加工、货架期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分别对其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分析总多酚及不皂化物对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明确其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樟树籽油中主要为中链脂肪酸癸酸和月桂酸,占总脂肪酸的94.80%,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0.55±0.01)%,总多酚含量为(33.07±0.63)mg/kg。樟树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值为0.13 g/mL。相同油质量浓度的樟树籽油、不皂化物和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92±1.58)%、(38.49±0.66)%、(49.60±3.78)%。因此,不皂化物及总酚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贡献率分别为38.91%、50.14%。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多酚类成分和不皂化物,二者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的总贡献率高达89.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樟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为樟树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何文绚; 林棋
    • 摘要: 芝麻油是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用油之一,掺假芝麻油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研究芝麻油鉴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皂化植物油提取不皂化物是食用油鉴定的经济方法之一,现有植物油皂化方法需要较长时间,较高的温度,且不皂化物提取过程非常繁琐.采用超声技术替代常规回流加热法,提高了皂化效率,皂化时间缩短至10分钟,在此基础上采用专用固相萃取(SPE)小柱快速分离不皂化物.基于分离富集得到的植物油不皂化物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芝麻油鉴定.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芝麻油鉴定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芝麻油鉴定模型,OPLS-DA模型优于PLS-DA模型;OPLS-DA模型对芝麻油检验集样本预测准确率高.基于植物油不皂化物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准确鉴定芝麻油.
    • 黄娇; 陈丹; 熊朝栋; 余文静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薏苡种皮油与薏苡仁油中脂肪酸与不皂化物组分群的异同及相对含量.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比较薏苡种皮油与薏苡仁油中脂肪酸、不皂化物组分种类差别,并用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群的相对含量.结果 薏苡种皮油与薏苡仁油均检出11个脂肪酸组分,包括9,12-十八碳二烯酸、(Z)-9-十八碳烯酸和棕榈酸等;薏苡种皮油与薏苡仁油都有14个不皂化物组分,包括β-谷甾醇、角鲨烯和菜油甾醇等;不皂化物组分中各有3个差异组分,包括薏苡种皮油未检出十六烷、十七烷及γ-生育酚成分,薏苡仁油未检出麦角甾醇、豆甾烷醇及3a-胆固醇乙酸成分.结论 薏苡种皮油与薏苡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相同,不皂化物组成略有差异,两种组分群相对含量均显示出一些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和综合开发薏苡种皮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奠定实验基础.
    • 苏悦; 杨晶晶; 刘云; 胡祥; 杨文仪; 阚欢
    • 摘要: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GB/T 5535.2-2008)提取橡胶籽油不皂化物并测定其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橡胶籽油不皂化物组分进行分析;并采用DPPH·和ABTS·法评价了橡胶籽油及其不皂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橡胶籽油不皂化物含量为(1.44±0.03)%,共鉴定出13种物质,主要含有γ-谷甾醇(40.24%)、豆甾醇(17.20%)、3,4-二氢-2,2,5,7,8-五甲基-2H-1-苯并芘喃-6-酚(9.53%)、4-胆甾烯-3-酮(6.64%)、角鲨烯(6.14%)、菜油甾醇(4.37%)和D-γ-(P)-生育三烯酚(3.27%)等;橡胶籽油及其不皂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6.979 mg/mL和3.819 mg/m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16.979 mg/mL和4.356 mg/mL.
    • 蔡庭秀; 叶英; 乔杨波; 刘哲; 王进英
    • 摘要: 以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其不皂化物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籽油水化脱胶、吸附脱色、吸附脱酸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籽油精炼前后理化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成分及较优的精炼工艺,扩大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籽油中含有植醇、谷甾醇、新植二烯等不皂化物,其中植醇占8.78%;共检测出脂肪酸8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8.89%,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7.09%和50.80%.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16 min,磷酸添加量:0.3%,加水量:3.0%,脱胶温度:50°C;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20 min,脱色剂添加量:7.0%,脱色温度:51°C;最佳脱酸工艺条件为脱酸时间:87 min,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0%,脱酸温度:40°C;此条件下狭果茶藨子籽油脱胶率、脱色率、脱酸率分别为80.48%、66.48%、71.30%.精炼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酸价和光密度下降较大,碘值和皂化值也有轻微下降,过氧化值轻微上升,精炼前后所有指标测定值均在国标范围内浮动,说明此精炼工艺对油脂营养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能提升狭果茶藨子籽油的感官品质,有利于油脂贮藏,可用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精制.
    • 栾真杰; 李佩佩; 李朵; 皮立; 孟晓萍; 孙菁
    • 摘要: 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作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马蔺籽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确定马蔺籽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对马蔺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不皂化物成分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马蔺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马蔺籽油索氏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70°C、料液比1:26.在最佳条件下,马蔺籽油得率达到11.20%.马蔺籽油在265 nm处的吸光度为4.667,呈现黄色透明状.马蔺籽油不皂化物含量1.37%,皂化值(KOH)185.2 mg/g,酸价(KOH)0.038 mg/g,碘值(I)113.7 g/100 g,过氧化值5.159 mmol/kg.GC-MS分析结果显示,马蔺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1%,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5.32%)、油酸(38.42%)、棕榈酸(6.88%)及硬脂酸(2.38%).不皂化物中甾醇类化合物总含量高达66.19%,其中β-谷甾醇725.87 mg/kg、菜油甾醇410.50 mg/kg、豆甾醇1231.55 mg/kg,另外还含有高浓度的抗氧化剂豆甾-5,24(28)-二烯-3β-醇.马蔺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19.86 mg/mL,FRAP法测定其在质量浓度为28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为0.2024 mmol/L.
    • 周振宇; 杨成; 蔡春辉
    • 摘要: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通过皂化-己烷萃取法提取其不皂化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三价铁离子还原力(FRAP)法以及细胞抗氧化(CAA)法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并与α-生育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皂化-己烷萃取法得到的油茶籽油不皂化物主要含有烃类、三萜醇以及植物甾醇;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5%,EC50为1.9 g/L;油茶籽油不皂化物具有一定的Fe3+还原能力,在质量浓度为5 g/L时,FRAP值可达170;油茶籽油不皂化物能够进入细胞并对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ABAP)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具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CAA值可达36.6.
    • 王衍彬; 秦玉川; 王丽玲; 张都海; 柏明娥; 贺亮; 刘本同
    • 摘要: 采用GC-MS分析省沽油种仁油中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省沽油种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6.68%,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油中不皂化物共鉴定出6种植物甾醇、3种烯烃、1种维生素和12种烷烃类化合物,其中γ-谷甾醇、角鲨烯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分别为411.21、257.72 mg/kg和151.94 mg/kg,经质谱离子碎片对比分析,省沽油种仁油中的维生素E为α-生育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