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显微CT

显微CT

显微CT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8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6947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第六届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术年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显微CT的相关文献由11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雷伟、邹晶等。

显微CT—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947 占比:99.22%

总计:37238篇

显微CT—发文趋势图

显微CT

-研究学者

  • 王军
  • 雷伟
  • 邹晶
  • 胡晓东
  • 顾永春
  • 康志勤
  • 张华勇
  • 李华
  • 肖体乔
  • 吴子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宏媛; 逄焕成; 宋佳珅; 王国丽; 常芳弟; 李玉义
    • 摘要: 为探明亚表层有机培肥结合地膜覆盖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盐运移的调控机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地表不覆膜(CK)、地膜每年覆盖(PM)和亚表层单次有机培肥+地膜每年覆盖(OMP)3个处理,3年后采用X射线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部分亚表层(15~21 cm)与深层(35~41 cm)土壤孔隙结构信息,同时测定了土壤剖面水盐含量,分析了土壤孔隙结构与水盐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PM处理与CK相比,亚表层大孔隙度(>30μm)无明显差异(P>0.05),但深土层降低了0.48个百分点(P<0.05)。OMP处理与CK相比,亚表层及深土层大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95、0.75个百分点(P<0.05),其中不同当量直径孔隙度和孔隙连通度均差异显著(P<0.05)。与CK和PM处理相比,OMP处理春灌后0~40 cm土层含水率分别提高12.02%和6.33%(P<0.05),全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6.22%和13.21%(P<0.05);收获后0~40 cm土壤含水率分别降低40.69%和35.77%(P<0.05),返盐率分别降低了12.22、11.56个百分点(P<0.05)。大孔隙度、土壤孔隙连通度与水盐含量显著相关(P<0.05),增加当量直径小于1500μm孔隙度可以显著提高春灌后土壤保水效果,而增加当量直径小于500μm孔隙度可以促进春灌后盐分淋洗。通过在亚表层施用有机肥结合地膜覆盖可以优化土壤物理结构,增强盐渍土水盐调控能力。
    • 崔凯歌; 高鸿波; 谢永敏; 邬冠华; 张士晶; 王树鹏
    • 摘要: 以YSZ陶瓷粉末为研究对象,通过SEM观察微观形貌,测量其平均粒径为27.8μm。利用显微CT技术对陶瓷粉末及内部孔隙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成像,定量分析了粒径、球度、比表面积等几何特征参数,结果显示粉末的平均粒径和内部孔隙的孔径分别为20.85μm和4.89μm;平均球形度为0.52和0.59;平均比表面积为0.96μm^(2)·μm^(-3)和5.73μm^(2)·μm^(-3)。由此可见,显微CT技术是一种表征陶瓷粉末颗粒及内部孔隙三维形貌的理想工具,与SEM技术相比更有利于获得代表性的结果。
    • 赵赞延; 马宇; 张恒伟; 杨少青; 陈国梁; 段小红
    •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鼠尾悬吊模型模拟微重力效应,探究雄性和雌性小鼠在微重力下骨量变化特征,以及小鼠对抗微重力的性别差异。方法 (1)3个月大的雌、雄小鼠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悬吊组,每组5只,其中悬吊组在特制鼠尾悬吊笼中饲养1个月,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鼠笼中饲养1个月,其他条件与悬吊组一致。(2)实验期间,记录4组小鼠一般特征如体重等,并观察悬吊饲养小鼠的行为、外观特征。(3)悬吊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的股骨,进行显微CT扫描、骨形态计量分析和股骨切片H&E染色。结果 悬吊组小鼠状态良好,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在悬吊后0~7 d和0~14 d体重下降,之后体重缓慢上升,并接近对照组小鼠。悬吊组小鼠股骨较对照组呈现出显著的骨质疏松特征,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变少、变细,显微CT数据显示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下降约30%~75%,小梁骨分离度(trabecular bone separation,Tb.Sp)升高约55%~65%,以上骨参数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H&E染色显示,悬吊组雌雄小鼠均表现出骨小梁减少等骨质疏松特征,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鼠尾悬吊模型可有效导致小鼠产生骨质疏松样改变;鼠尾悬吊法模拟微重力效应产生的骨质疏松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 贾雪飞; 庄毅; 唐毓婧; 李姗姗; 时文; 张雷; 刘明; 周江明
    • 摘要: 采用无损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显微X-CT)技术对层-层正交角联锁机织物以及复合材料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层间剪切强度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三维重构展现了机织物的层-层正交角联锁的微观结构,观察到机织物内部的单丝扭转、挤压现象;依据机织复合材料中孔隙和高密度杂质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计算了其相应的占比。结果表明:层间剪切实验后的机织复合材料虽然宏观形貌保持了良好的完整性,但内部存在孔隙变形、分层、纤维弯曲、片层断裂等现象;层-层正交角联锁机织结构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力学性能,内部的缺陷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无损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是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复杂结构特性的有利手段。
    • 王文强; 危荃; 宋鸿玉; 王飞; 周鹏飞; 金翠娥; 高显亮; 熊凤军
    • 摘要: 针对TC4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件内部缺陷射线检测及定量尺寸评价,通过CR检测方法研究TC4人工缺陷(气孔、熔合不良)试样射线检测灵敏度及最小缺陷可检能力,利用显微CT定量分析缺陷尺寸、三维形貌及空间分布,并对比两种成像方法对于缺陷尺寸计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R检测方法能够检出ϕ0.4 mm的模拟气孔、ϕ0.8 mm×0.3 mm熔合不良缺陷,而显微CT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适用于微小气孔的缺陷检测、尺寸评价及定量分析,可检出ϕ0.3 mm的模拟气孔缺陷;人工缺陷设计/实物尺寸偏差范围≤10%,并且随着缺陷设计尺寸的增大,缺陷实际打印三维形貌越不规则。
    • 解莹馨; 王一惟; 薛艳玲; 邓彪; 彭冠云
    • 摘要: 肾结石是全球的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高居不下。一般认为,尿中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以及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是肾结石产生的主要因素。肾结石病因较复杂,目前提出了多种有关肾结石病因的学说,主要是从人体种族遗传、疾病、代谢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研究结石病因,来推测其导致不同的种类的产生,再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但临床上肾结石内科治疗效果仍欠佳。积极探索肾结石形成和生长机制,无疑能对科学治疗肾结石有积极的意义。直观观察到结石的内部结构,并根据这些结构特征推测出结石的形成和成长轨迹,是研究肾结石形成和生长机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研究手段难以无损获得结石的内部结构,目前未见肾结石微观结构相关报道。高分辨率显微CT特别是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CT的出现,无疑能为这一研究提供先进的检测手段。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作为第三代优质同步辐射光源,具有高光子通量、高准直性、高极化性、高相干性及宽频谱范围等特点,其配合高分辨的X射线探测器可实现精确、灵敏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快速、无损检测,在保持标本完整性的前提下,清晰再现样品内部的三维显微结构,从而克服了传统的二维切片技术存在破坏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无法准确获得组织结构的三维空间信息和基质成份等局限性。利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显微CT技术,对32例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微观结构进行了解析。实验结果表明肾结石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可归纳为6种类型:Ⅰ两相密实型;Ⅱ结晶型;Ⅲ连续多层沉积型;Ⅳ非连续多层沉积型;Ⅴ镶嵌式多孔型;Ⅵ复合型。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肾结石生长机制,也为肾结石更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依据。
    • 史启通; 李冰; 冯聪; 明平文; 张存满
    • 摘要: 作为一种多功能高孔隙率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纸在燃料电池中承担着传质、传热和导电等重要作用,其微观结构特征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和耐久性。本文利用显微CT扫描技术重建了碳纸的微观结构,并对其体积分数、孔径分布、碳纤维长度、弯曲度、空间方位角和倾斜角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孔径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孔直径为30.95μm;②碳纤维长度和弦长服从三参数Weibull分布,平均弯曲度为1.03,表明纤维直线性较好;③方向角在0°~90°之间等概率分布,倾斜角大于45°的只占1.1%,说明碳纤维在XY平面上随机分布,只有少量的纤维呈垂直状态嵌入碳纸。最后本文指出了碳纸在微观结构上的一些显著性特征和缺陷。该项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碳纸在燃料电池中作用的认知。
    • 曾思良; 潘欣
    • 摘要: 目的 基于Micro-CT探究补肾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微结构、骨周围血管体积、骨力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 选择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补肾方干预组和戊酸雌二醇干预组,10只/组,摘除双侧卵巢。造模3月后,分别用注射用0.9%NaCl溶液、补肾方、戊酸雌二醇灌胃干预4周,通过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微结构和骨周围血管体积,小动物骨骼强度测定仪测量骨折应力和压碎力,并检测大鼠血清ALP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补肾方干预组可明显改善骨密度(P=0.0114),提高骨体积分数(P=0.0006),增加骨小梁数目(P=0.0016),加厚骨小梁厚度(P=0.0050),血管体积(P<0.0001);骨骼强度检测显示,补肾方干预组股骨骨折应力增强(P=0.0044);同时ALP活性增加(P=0.0181)。结论 补肾方能显著改善股骨骨微结构,提升骨周围血管体积,增强骨折应力,提高ALP水平,提示其可能成为今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配方。
    • 蔡太义; 李玮; 王志刚; 张丛志; 黄会娟; 白玉红; 张佳宝
    • 摘要: 为探明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7 a田间定位试验的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高氮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HMNPK),通过X射线CT扫描原状土柱(直径7.4 cm,高20 cm),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土壤孔隙三维结构重建。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结构内部以及团聚体之间均存在大孔隙,尤以M处理数量最多;分形维数和各向异性由大到小次序分别为HMNPK>M>MNPK>NPK>CK和MNPK>CK>M>NPK>HMNPK。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处理(M、MNPK、HMNPK)的大孔隙度分别增加7、6、10个百分点,大孔隙数量分别增加41.5%、33.3%、26.8%。HMNPK处理孔径分布呈剧烈的双峰曲线波动,第一和第二峰值分别出现在395~577μm和1545~1701μm处。主成分分析表明,<126μm孔径主要受粉粒含量影响,126~500μm孔径受容重影响,500~2500μm孔径则受砂粒含量、黏粒含量、连通性和分形维数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研究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长期配施,可显著改善砂姜黑土大孔隙数量和形态特征,尤以HMNPK处理效果最佳,而NPK处理效果不明显。分形维数和连通性可作为砂姜黑土结构改良的定量评价指标。
    • 黄沐瑶; 李瑞婧; 叶苏霖; 张文立; 李汪洋; 戎军艳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的X射线纳米粒在体评估方法,对X射线光动力学治疗(X-PDT)纳米粒基质材料NaLuF_(4):20%Gd^(3+)进行器官和瘤体的分布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不同浓度的NaLuF_(4):20%Gd^(3+)纳米粒模体的显微CT影像,建立CT值与纳米粒浓度的关系模型;其次,对荷瘤小鼠进行纳米粒尾静脉注射前后的CT在体成像,对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CT成像;最后,分析不同器官和瘤体的纳米粒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NaLuF_(4):20%Gd^(3+)溶液的CT值与其浓度在0.2~10.0 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荷瘤小鼠在注射12.8 g/L NaLuF_(4):20%Gd^(3+)纳米粒48 h内,纳米粒在肺、肝脏、肾脏、肿瘤内均有累积,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在肺和肝脏均为先快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在肾脏和瘤体,其浓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结论纳米粒在瘤体内的聚集有利于X-PDT,但是在肝肾等器官的累积不利于其安全应用。CT影像可用于NaLuF_(4):20%Gd^(3+)纳米粒的体内评估,为X-PDT治疗研究及纳米粒代谢安全性评估提供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