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春雷霉素

春雷霉素

春雷霉素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89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抗生素杂志、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工学术会议、第二届环渤海色谱学术报告会等;春雷霉素的相关文献由6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蒲民、潘忠成、李新杰等。

春雷霉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1.2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897 占比:98.74%

总计:13061篇

春雷霉素—发文趋势图

春雷霉素

-研究学者

  • 李蒲民
  • 潘忠成
  • 李新杰
  • 陈劲礼
  • 梁明龙
  • 杨宏勃
  • 刘晓鹏
  • 翁婧
  • 邓钊
  • 刘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温明雄; 谢祥恩; 董绳有; 陈毅群
    • 摘要: 为明确22%春雷霉素·三环唑悬浮剂(禾满)、20%三环唑悬浮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南雄市水稻稻瘟病的防效,利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试验田进行施药,于叶瘟初发期及水稻破口前5 d各施药1次,测定各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增产效应和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2%春雷霉素·三环唑悬浮剂、20%三环唑悬浮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个不同处理对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叶瘟药后的病指防效在47.50%~60.30%、穗瘟药后的病指防效在75.70%~79.44%,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最终增产率可达98.23%~103.59%,说明3个处理对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避免长期单一用药导致抗药性产生的风险,建议在生产实践中进行轮换施药。
    • 安康; 韩兴; 刘海涛; 王娇; 李亚宁; 刘大群
    • 摘要: 为探索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3种农用抗生素在诱导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温室条件下对烟草等植物叶片喷雾后,再用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方法检测了这3种抗生素在不同植物上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另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3种抗生素诱抗处理后,烟草植株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NPR1、CTR1、ETR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使用申嗪霉素40 mg/L 4 d、多抗霉素5 mg/L 4 d、春雷霉素80 mg/L 3 d诱导处理本氏烟、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草莓等不同植物后,再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病斑直径减小了25.86%~55.56%、25.17%~45.41%、20.17%~51.26%。同时,喷施3种抗生素均可激发烟草系统抗病标志基因NPR1的表达,激活SA和JA/ET信号转导途径,并抑制乙烯(ET)信号转导通路中负调控基因CTR1和ETR1的表达,从而诱导烟草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 张洪珍; 卫国羽; 赵微; 胡安龙
    • 摘要: 为明确春雷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传导特性,向番茄幼苗根部或叶部施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了春雷霉素在根、茎、叶中的积累量;其次探究了能量抑制剂二硝基苯酚(DNP)、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单糖转运蛋白竞争性底物(根皮苷、D-葡萄糖)和在不同pH及温度处理下番茄幼苗对春雷霉素的吸收影响。结果表明,150 mg/L春雷霉素处理番茄幼苗根部3 h后,在根部和茎部检测到的春雷霉素含量分别为172.57、12.71μg/L,6 h后药剂可到达植株叶部;500 mg/L春雷霉素浸施幼苗中部叶片24 h后,在根、茎上部叶均能检测到目标药剂;不同浓度的能量抑制剂和单糖转运蛋白竞争底物对春雷霉素的吸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吸收对温度和pH较敏感。综上所述,在番茄体内,单糖转运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春雷霉素,且具有双向传导特性。该研究为后期双向输导型农药的开发和田间科学合理施药提供依据。
    • 牛艺融; 李晋津; 宋淑荣; 郭永泽; 张玉婷; 李辉
    • 摘要: 为研究9%春雷霉素·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在黄瓜上的残留情况及使用安全性,从提取溶剂、净化方式等方面优化了前处理方法,将黄瓜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后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春雷霉素和噻霉酮的残留情况。结果显示:春雷霉素采用含1%甲酸的甲醇水溶液提取,经过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MCX)SPE小柱净化,噻霉酮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可达到理想要求;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分别在0.025~1.25 mg·L^(-1),0.01~1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9;春雷霉素添加水平为0.05,0.2,1 mg·kg^(-1)时,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3%~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噻霉酮添加水平为0.01,0.1,1 mg·kg^(-1)时,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3%~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田间试验结果显示:9%春雷霉素·噻霉酮可湿性粉剂,以47.25 g.a.i.·hm^(-2)的剂量施药3次,采收间隔期5,7 d,其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综上,优化后的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能简单快捷的分析出农药残留情况。9%春雷霉素·噻霉酮可湿性粉剂按照推荐方法使用,残留量符合我国相关限量标准要求,食用安全性好。
    • 杨振华; 缑一杰; 王新宁
    • 摘要: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评价5种常用杀菌剂不同混配方式对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最佳药剂混配方式。结果表明,在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采用叶面喷施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和2%春雷霉素,同时用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300倍稀释液灌根的手段,间隔10 d、连续施用3次,优于其他混配方式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草莓生产上防治细菌性角斑病时,推荐使用上述3种杀菌剂混配。
    • 摘要: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 d第2次施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嘧菌酯等药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华南、西南南部常发区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和带药移栽。早春(4—5月份)迁入白背飞虱带毒率大于1%或早稻中后期病株率大于3%的稻区,中稻和晚稻秧田期和分蘖初期需防治。选用内吸性长持效期的吡蚜酮、吡虫啉、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联合使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防病毒药剂。
    • 包娜; 杨昌彪; 马凯; 廖朝选; 段亚玲; 龚会琴
    •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春雷霉素.噻霉酮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0.2%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为流动相,使用C柱和DAD检测器在波长215 nm处,对试样中的春雷霉素和噻霉酮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和噻霉酮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6,变异系数分别为0.46%和0.3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和100.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及准确度高、分离效果好。
    • 诸彩霞; 郑烽
    • 摘要: 为明确春雷霉素的田间消解动态及其对浙江地区各水稻主栽品种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田间消解试验测定了春雷霉素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及残留时间,通过安全性评价试验明确了春雷霉素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在稻田水中的降解速率高于土壤和水稻植株,其在田间的半衰期为1.65~3.36d,药剂处理21 d后,在水稻植株中未检出春雷霉素。因此,春雷霉素对浙江地区各水稻主栽品种是安全的。
    • 摘要: 根据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目前,今年登记的杀菌剂产品共计77个,其中原药12个,单剂21个,混剂44个。批准登记的原药有:丙硫菌唑、戊唑醇、肟菌酯、叶菌唑,其中丙硫菌唑批准登记的最多。批准登记的单制剂涉及有效成分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氟醚菌酰胺、阿维菌素、氟啶胺、苯醚甲环唑、碱式硫酸铜、波尔多液、王铜、小檗碱、辛菌胺、啶氧菌酯、百菌清、代森锰锌、氯氟醚菌唑、氨基寡糖素。
    • 王爱臣; 谭葵; 张小敏; 莫俊锐
    • 摘要: 目的:筛选最佳的36%春雷霉素·喹啉铜纳米悬浮剂配方。方法:使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pH调节剂对该制剂的影响,在最佳配方条件下考察磨珠粒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最佳配方质量百分比为春雷霉素3.00%,喹啉铜33.00%,Atlox4913 4.00%,Emulson AG TRN 14105 2.00%,Y97 2.00%,4075 1.00%,乙二醇4.00%,硅酸镁铝1.00%,黄原胶0.05%,乙酸1.00%,1522 0.30%,BIT20 0.30%,去离子水补足100%;磨珠粒径0.3~0.4 mm,可显著提升加工效率。结论:制得的纳米悬浮剂热储稳定,无结晶及粒径增大现象,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