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平等

不平等

不平等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社会学、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828篇;相关期刊684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等;不平等的相关文献由1222位作者贡献,包括修红宇、修宏宇、李实等。

不平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5 占比:14.9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828 占比:85.03%

总计:6854篇

不平等—发文趋势图

不平等

-研究学者

  • 修红宇
  • 修宏宇
  • 李实
  • 毕淑敏
  • 卫旭华
  • 常永祺
  • 张庆旭
  • 比尔·盖茨
  • 王晓焘
  • 章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德山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不平等问题日益加剧,主要表现为各国普遍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以及严重的贫困问题。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权力扩张以及与技术的变化相关的“技能溢价”影响到了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与此同时,国家一系列迎合市场却弱化传统社会保护机制的政策方式进一步助推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此外,劳动组织尤其是工会的衰退直接影响了工人在收入分配中的议价能力。不平等问题直接冲击了西方主流价值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它尤其侵蚀了既有的民主秩序,助推了政治极化现象。
    • 包大为
    • 摘要: 启蒙运动以来的政治实践体现了对自然的机会不平等的反抗,其中既包括血统、等级所维系的机会不平等,还包括了宗教信仰、种族乃至外貌所维系的卡理斯玛支配。尤其在18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治理技艺中,机会平等成为了治理合法性的来源。曾经被自然的先天因素所决定的社会等级及其不平等的生存条件,不仅由于其偶然性而被排除出了正义原则,更是由于其非理性的基础而得不到道德的承认。但是,面对阶级社会注定无法消除的机会不平等现象,特别是面对技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所造就的“世袭”统治结构,试图调和“搭便车”的话语资源日渐匮乏。历史唯物主义则穿透了普遍犬儒的当代意识形态外壳,揭示出阶级化的机会不平等的必然性与不合理性,为当代无产阶级指明了以机会平等作为客观结果的政治事件的实践方向。
    • 胡祎; 魏后凯
    • 摘要: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 张晒
    • 摘要: 发展迅速并日益普遍的人类增强技术对分配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根据在增强技术下人们对其身体拥有所有权和支配权以及人类增强技术与人存在着高密度的关系可知,人类增强技术属于人们的“自我所有”。因此,不管是人类增强技术对持有主体的某些方面的功能产生增强效应从而提高持有主体的劳动效率或工作能力从而导致分配不平等,还是人类增强技术对持有主体的身体带来某些方面的风险或隐患从而降低持有主体的劳动效率或工作能力从而导致分配不平等,都不能被认为是分配不正义。不过,由于人类是一个共同体,生于其中的人们既存在隐形合作的事实,也存在化解风险的需要,更存在美美与共的理想,这就意味着仍然有必要对人类增强技术下的分配不平等进行共情调适。
    • 李猛
    • 摘要: 对于如何理解柏拉图在《法律篇》中建立的城邦的性质,近年来学界有许多争论,但关键仍在于如何理解在面临分裂危险的共同体中建立的友谊的性质。本文系统考察《法律篇》中以划分和分配为出发点、围绕份地和家宅对共同所有的最佳城邦的模仿,特别关注城邦如何在具有不同德性的公民之间建立互惠性的友谊;并考察了城邦如何建立有助于友谊的统治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节制实现城邦的完全德性。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作为“共同体”的著名学说,可以说是柏拉图《法律篇》中阐述Φιλiα(友谊)形式的系统发展。对柏拉图《法律篇》中统治关系与平等性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古典时代共同体的性质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 李冻菊; 申童童
    • 摘要: 文章基于2017年轮ICP数据,分别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和汇率法计算1990—2019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并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不平等测度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经济体基于汇率的HDI低于基于PPP的HDI,且两类HDI的偏差程度与人类发展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间接证明了在人类发展指数中同样存在类似的宾大效应。(2)使用汇率法测度全球HDI不平等会将其夸大,尤其会高估高人类发展水平经济体和低人类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的差异,而使用PPP数据进行不平等测度,得到的结果更可靠。(3)全球人类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α收敛,全样本、中等和低人类发展水平经济体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会降低收敛速度,居民和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对收敛速度具有提升作用。
    • 陶东杰; 陈政弘
    • 摘要: 政府获得财政收入并提供公共服务本质上是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因此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够缩小分配差距。本文从居民再分配偏好的角度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再分配效应及其机制。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和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地区内部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与居民再分配偏好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第二,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中,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更加明显;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提升居民主观公平感进而降低再分配偏好;第四,拓展分析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积极调节居民主观公平感和政府满意度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
    • 汪毅霖
    • 摘要: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陷阱——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的经济内生性和文化内生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凭借自身的制度优势——推进共同富裕的国家意愿和国家能力,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后可享有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而没有陷入路径依赖,既是因为危机和竞争所带来的客观压力,也是源于自主的观念创新对制度变迁的反作用。根源于自身在方法论上的隐性西方中心主义,皮凯蒂虽然较为准确地批判了西方的超级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但他却对中国的共同富裕前景抱有悲观看法,且提出的改革和替代方案充盈着乌托邦色彩。
    • 马超; 李宜威; 贾建民; 闫雪凌
    • 摘要: 我国高低收入阶层间存在着严重的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现象,在讨论其背后的机制时,鲜有文献涉及到口味因素.传统理念认为口味差异天生给定,无需争辩;Becker开创性地认为可以用经济学工具争辩口味问题.通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年~2014年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加入个体固定效应的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消除了“不可争辩的口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分解,将相同特征条件下系数不同导致的不平等定义为“可争辩的口味”效应.结果显示:在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可争辩的口味”和社会经济地位分别可以解释膳食健康不平等的54.3%和44.5%;在不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二者分别可以解释37.1%和62.3%.人口学特征、个体健康、供给因素的作用很小.结论表明,收入政策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视对口味的教育引导.这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有着重要启示.
    • 陈金英
    • 摘要: 在最近的两次美国总统大选中,有关身份政治的讨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从起源来看,美国的身份政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以黑人、女性和同性恋为主的人群反抗社会歧视的社会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族群构成的变化及其在文化语言领域的影响、全球化以来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及美国工人阶级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身份政治开始普遍盛行.身份政治导致了美国政治的分裂,并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议题简单归结为身份差异,回避了对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严肃政治辩论和反思,降低了公共政策的质量.本文认为,隐藏在身份政治背后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不平等、阶级地位变化导致的利益冲突;身份政治和阶级政治的叠加是当前美国政治分裂的根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