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熟性

早熟性

早熟性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74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36154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棉花学报、中国棉花、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等;早熟性的相关文献由1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等。

早熟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6154 占比:99.83%

总计:436890篇

早熟性—发文趋势图

早熟性

-研究学者

  • 喻树迅
  • 范术丽
  • 宋美珍
  • 原日红
  • 邓晓建
  • 魏恒玲
  • 刘玲
  • 徐鹤林
  • 沈希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曲亮; 陈浩
    • 摘要: 1.洋油737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传统油菜品种株型高大、熟期偏迟、抗倒性和抗病性差等不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技术难题,还突破了矮秆与丰产性、早熟性与抗病性难以共存的技术瓶颈。“洋油737”已在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及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油菜区等16个省份大面积推广应用。
    • 颜墩炜; 钟玉扬; 武小霞; 余金姜; 郑建扬; 崔纪超
    • 摘要: 为筛选出生育周期短、综合性状优异的早熟型甘薯品种。对2020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的2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栽后90 d形态特征、结薯习性、薯块品种和产量相关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黄金薯3号和黄金薯1号整体表现较好,鲜薯产量可分别为对照的90.87%和88.97%,商品薯(大中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67%、-5.64%,建议可扩大这2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验证其早熟性
    • 王国平; 刘连涛; 雷亚平; 冯璐; 张永江; 王占彪; 李小飞; 李亚兵; 李存东
    • 摘要: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模式下麦棉配置方式对麦棉产量和棉花早熟性的影响,为麦棉配置方式下的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76 cm机采棉标准行距的麦棉两熟制下,在河南安阳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采用中棉所79和中棉所50,设置W2C1(2行小麦1行棉花)、W3C1(3行小麦1行棉花)和W6C2(6行小麦2行棉花)3种麦棉配置方式,比较和分析了小麦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小麦边行效应,以及棉花生物量,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霜前花率和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等。【结果】W3C1的小麦产量显著高于W2C1和W6C2,分别高16.2%~43.3%和28.4%~52.3%;有效穗数分别高出29.2%~47.5%和34.9%~53.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W3C1小麦边行与内行的产量(2019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2018年)等指标的差异均显著低于W6C2。不同配置方式间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年试验中,中棉所50的籽棉产量和收获指数在3种配置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中棉所79在W3C1下收获指数低于W6C2和W2C1。W3C1配置下,中棉所50较中棉所79节枝比低,生殖生长快,伏桃占比高,壳铃比低,收获指数高,霜前花率高出38.7~54.2百分点;该配置的土地当量比达1.689~1.697,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方式。【结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模式下采用W3C1配置与短季棉中棉所50搭配,麦棉系统的土地当量比高,棉花霜前花率高,小麦群体一致性好,增产显著;该配置方式有助于提高麦棉机械化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
    • 崔静; 王志城; 张新雨; 柯会锋; 吴立强; 王省芬; 张桂寅; 马峙英; 张艳
    • 摘要: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实现既抗病又早熟是棉花重要的育种目标,但棉花抗病与早熟基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报道甚少.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到一个响应黄萎病菌诱导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GbSTK,可以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黄萎病抗性.本研究发现多个抗病棉花品种中ST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对照品种H208.在抗病品种农大601中沉默STK基因,沉默植株在接菌后20 d,其黄萎病抗性显著降低,病情指数由27.5(耐病)升高到63.2(感病),表明该基因正向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对转GbSTK基因拟南芥表型鉴定发现,其开花时莲座叶片数平均为7.5个,显著低于空载体对照植株(11.9个),转基因植株开花时间较对照平均提早5~7 d.进一步对拟南芥开花途径标志基因FT、SOC1和LFY的转录水平检测发现,转基因不同株系中FT和SOC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LFY基因的表达受影响较小,表明STK基因可以影响开花关键基因FT和SOC1的表达,进而调控植株提早开花.基于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初步获得30个与GbSTK具有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为进一步揭示GbSTK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首次鉴定出可同时提高黄萎病抗性和提早开花的一个功能基因,为棉花抗病早熟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 贾晓昀; 王寒涛; 魏恒玲; 喻树迅
    • 摘要: 为研究陆地棉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遗传基础,以中棉所36为母本、G2005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连续6 a调查群体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相关的13个性状,分析3类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QTL定位结果分析其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早熟性较好的材料,其铃重较低、纤维品质相对较差;纤维品质较好的材料,其产量性状相对较差;共检测到494个QTL位点,发现68个QTL重叠区段至少影响两类性状,包括11个同时影响早熟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区段,11个同时影响早熟性和产量性状的区段,39个同时影响早熟性和品质性状的区段,7个同时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区段,仅有24个区段内QTL增效基因来源相同.此外,共检测到99个多环境上位性QTL,其中45个位点与加性QTL重叠.
    • 倪进庄; 蔡红阳; 林友兴; 杨丽娜; 白颂华; 王桂荣
    • 摘要: 对5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樱粉1号、黄妃、红风铃等3个品种表现优良,坐果率高,坐果节位低,品质佳,适合冬季多层覆盖栽培;杭杂501表现一般,但果实可溶性固体物含量较低,在生产上应多施有机肥,增加果实风味和口感,提高可溶性固体物含量;靓丽601果形长圆形,颜色亮红色,非常漂亮,但单果重较低,生产上可以作为其他4个品种的补充品种.
    • 摘要: 杂交种在产量、早熟性、生长势和抗逆性等方面往往显著优于自交种,但目前蔬菜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仍较薄弱,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固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梳理杂种优势的预测、固定和大规模制种技术,进而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系统提出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梁英波
    • 摘要: 通过不同西瓜品种组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美人6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长势强,适应性强,极易坐果,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26 d左右;平均亩产量4 023 kg,产量较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品质口感好,商品性好,市场售价高,适宜作为合肥地区春季早熟耐贮运保护地栽培的主栽品种.
    • 沈升法; 项超; 吴列洪; 李兵
    • 摘要: 为给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的甘薯实生系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122份甘薯品系,进行密度25株·m^-2、生育期60 d的基质栽培(T1)与密度5株·m^-2、生育期90 d的大田常规栽培(T2)的对比试验,测定单株重、单株结薯数和典型薯块的单薯重、直径、长度等产量性状以及干物质、胡萝卜素、花青素、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和熟薯食味等品质性状,研究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与大田常规栽培90 d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T2相比,T1除了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小外,块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均明显下降。在产量性状上,2种栽培方法间的单株重、单薯重、单株结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薯块形状呈弱正相关。在品质性状上,与T2相比,T1微型薯的花青素、胡萝卜素、干物质、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和食味均存在劣变型、稳定型和优变型3种品质变化类型,但2种栽培方法间的薯块品质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利用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可以进行微型薯的薯肉色、干物质含量和食味品质筛选以及单株重、结薯数、典型薯块重量和形状的早熟性筛选,为早熟优质食用甘薯选育的实生系筛选提供新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