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自然流产

早期自然流产

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204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首届全国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中西医诊治暨生殖健康高峰论坛、第五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年会、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全国中医妇科第八次学术研讨会等;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文献由44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学文、刘福民、王琼等。

早期自然流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204 占比:99.38%

总计:24356篇

早期自然流产—发文趋势图

早期自然流产

-研究学者

  • 于学文
  • 刘福民
  • 王琼
  • 王立芹
  • 伍翠屏
  • 何薇
  • 侯兴华
  • 储继军
  • 冯春宇
  • 刘小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梅; 管卫东
    • 摘要: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流产的发生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前一种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自然流产是非人为目的造成的流产,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其中发生在孕12周前的称为早期流产。早期流产占自然流产的85.0%以上,约有15.0%的妊娠妇女经历过早期流产。影响早期自然流产的因素比较多,其中遗传因素为重要因素[3]。
    • 张倩; 吴东; 肖海; 李新蕊; 崔彬; 张梦汀; 张晓梅; 侯巧芳; 廖世秀
    • 摘要: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对早期自然流产查因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后的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收集到的545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使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CNV-Seq平台和基于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STR分型技术对染色体异常进行联合分析,并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array)对部分特殊异常结果进行验证.结果:CNV-Seq技术联合STR分型成功检测了545例样本,总阳性检出率为55.1%,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71例,结构异常23例,单亲二倍体6例.其中联合STR分型额外检出三倍体、单亲二倍体样本及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39例.SNP-array平台对6例单亲二倍体样本的验证结果与STR分型检出结果一致.结论:CNV-Seq技术联合STR分型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阳性检出率,为更准确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提供依据.
    • 杨佳颜; 胡丽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早孕期母-胎界面中蜕膜基质细胞(DSCs)的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表达对蜕膜巨噬细胞(dMΦ)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分泌期子宫内膜和正常早孕妇女蜕膜,运用免疫组化观察GAS6的定位及表达情况.再收集早期自然流产(E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的蜕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Westen bolt比较DSCs中GAS6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qPCR比较dMΦ上GAS6受体AXL、MERTK和TYR03的表达情况.随后用不同浓度重组人GAS6蛋白(rhGAS6)刺激dMΦ,多色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比,正常早孕期母-胎界面蜕膜基质细胞GAS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早孕期相比,ESA患者DSCs中GAS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此同时,ESA患者dMΦ上GAS6的受体MERTK显著降低,AXL、TYR03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hGAS6处理dMcp后,细胞表面分子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抑炎细胞因子TGF-β1的分泌水平显著上升.结论:正常妊娠早孕期DSCs分泌的GAS6可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参与免疫耐受的建立与妊娠的维持.母-胎界面GAS6的异常低表达可能参与了 ESA的发生.
    • 周敏; 郭春
    • 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方法 分析比较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单精子卵细胞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的EMs不孕患者(n=198)和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n=179)的妊娠结局.结果 EMs组自然妊娠的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60%vs.14.55%,P<0.05).辅助生殖助孕后,EMs组受精率(69.22%)及优胚率(51.91%)均低于对照组(79.53%、59.19%,P<0.05).EMs患者行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后早期流产率分别为24.39%、21.31%,均高于对照组(7.14%、4.69%,P<0.05).结论 EMs不孕患者辅助助孕受精率和优胚率降低且流产率升高,提示EMs可通过影响胚胎质量等因素导致不孕不育.
    • 宫政
    • 摘要: 一、备孕遇上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易导致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增加15%~30%,糖尿病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5倍。
    • 杨艳华; 吴军; 严格
    • 摘要: 目的:研究微小RNA-125b(mir-125b)与胎盘生长因子(PIGF)在早期流产女性绒毛组织中及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孕早期自然流产妇女105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105例人工流产孕妇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血清,分离所有患者流产组织中绒毛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及绒毛膜组织mir-125b、PI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绒毛组织中PIG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IGF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及绒毛膜组织中mir-125b、PIGF蛋白水平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25b、PIGF水平对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组女性绒毛膜组织mir-125b水平显著升高、PIGF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清mir-125b水平显著升高、PIGF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孕妇绒毛膜组织、血清mir-125b水平与PIGF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0.643,P<0.05).血清mir-125b、PIGF水平预测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曲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95%CI:0.850-0.943)、0.884(95%CI:0.838-0.929),mir-125b≥1.630预测自然流产发生的灵敏度为95.30%,特异度为84.60%,PIGF≤42.553 pg/mL预测自然流产发生的灵敏度为90.60%,特异度为77.90%;二者联合检测预测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AUC为0.954,灵敏度为89.60%,特异度为92.30%.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绒毛膜组织中mir-125b水平上调,PIGF水平下调,且二者呈负相关,可能对自然流产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田敬茹; 白洁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治疗并获得宫内单胎妊娠妇女242例,其中发生早期自然流产38例为病例组,活产分娩20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M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MH对早期自发流产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MH水平与IVF妊娠结局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不孕年限、流产史、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E2、Gn用量、Gn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内膜厚度等IVF相关因素无差异(P>0.05),而两组年龄、原发不孕占比、基础FSH水平、AMH水平存在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AMH对IVF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最佳临界值为3.14 ng/ml,AU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93~0.806),敏感性为44.7%,特异性为94.6%.原发不孕、低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及低AMH水平是IVF后早期自发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AMH水平与IVF术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相关,可作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风险的参考指标之一.
    • 孙航; 郭继梅; 吕玲; 师凌云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在外院接受完成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自然流产分为流产组(n=21)和非流产组(n=89).比较两组主要临床资料.运用ROC曲线寻找Cut-off值,比较各单因素与流产率的关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流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时间、胚胎移植7d后D-二聚体水平等均高于非流产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14d后HCG水平等低于非流产组(均P<0.05);两组输卵管阻塞、排卵障碍、优胚数目、移植数、移植胚胎周期类型、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使用时间、启动日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泌乳素、黄体生成素、移植14d后血清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无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分别为患者年龄33岁、体重指数为23kg/m2、不孕时间为5年、子宫内膜厚度为11 mm,胚胎移植14d后HCG水平为583 IU/L,胚胎移植7d后D-二聚体水平为500ng/ml.以上述Cut-off值为标准将110例分为两组,其年龄、体重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移植14d后HCG水平、胚胎移植7d后D-二 聚体水平在两组间发生的流产率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14d后HCG、胚胎移植7d后D-二聚体与患者发生早期自然流产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年龄>33岁、子宫内膜厚度≤11mm、移植14d后HCG≤583IU/L、胚胎移植7d D-二聚体>500ng/ml,可能为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