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奥陶世

早奥陶世

早奥陶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94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等;早奥陶世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忠德、刘秉理、肖传桃等。

早奥陶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2.8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394 占比:97.15%

总计:4523篇

早奥陶世—发文趋势图

早奥陶世

-研究学者

  • 朱忠德
  • 刘秉理
  • 肖传桃
  • 杨威
  • 汪啸风
  • 许玩宏
  • 陈孝红
  • 张宗林
  • 肖承协
  • 陈洪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勇; 孙知明; 裴军令; 李海兵; 许伟; 张蕾
    • 摘要: 柴达木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和构造归属长期存在争议.前人根据沉积地层和古生物资料认为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但是这种定性认识还缺少古地磁学的定量证据.本次研究对柴达木地块欧龙布鲁克地区下奥陶统多泉山组灰岩开展了古地磁学研究,通过系统热退磁获得了8个采点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其构造校正后的古地磁平均方向为Ds=345.3°,Is=-14.5°,κs=54.8,α95=7.5°.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远离现代地磁场方向,且所有样品的特征剩磁分量均为反极性,其单一反极性特点与全球奥陶纪磁性地层研究确定的早奥陶世反向极性期相吻合,本文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剖面早奥陶世时期的原生剩磁.根据奥陶纪地磁极性特征,确定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的古地磁极位置为-43.4°N/116.9°E(dp/dm=3.9°/7.7°),相应的古纬度为7.4°N±5.5°(参考点:37.2°N/96.6°E),表明柴达木地块在早奥陶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位置.综合古生物和沉积学资料,提出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可能处于华南地块北部,冈瓦纳古大陆澳大利亚陆块西北的古地理位置.
    • 陈鹤; 黄子航; 汪涵; 李魁元
    • 摘要: 系统性地对湖北松滋地区早奥陶世凝块石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对凝块石的种类,沉积环境以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研究得出,根据几何形态可将凝块石划分为斑状,网状和条带状三种类型;同时研究得出控制凝块石生长发育的主控因素为凝块石的沉积环境以及后生动物作用;沉积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古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变化两方面,通过对温度,水体盐度,潮间环境三个方面影响凝块石的生长发育,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斑状凝块石较大可能形成于环境较为狭小,有一定局限性,且具有一定能量的潮间带环境中,而网状凝块石较大可能形成于能量较低的潮下带环境中.除此之外,许多研究也发现在大多数凝块石中存在后生生物扰动痕迹,从而得出随着后生动物多样性的增多,造成了水体中真菌类微生物和藻类微生物数量的剧烈减少,从而导致了凝块石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进而导致了凝块石出现部分生物扰动痕迹.
    • 王文佳; 梁月霞; 任文秀; 张义虎; 徐磊; 刘彬
    • 摘要: 讨论甘肃北山任家山辉长岩的形成环境,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分析手段进行研究,发现岩体形成时代为484.6±9.2 Ma,形成于早奥陶世,且具高w(CaO)、高w(TiO2)、低w(MgO)以及低Mg#值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h、Hf)和重稀土元素,并且具有Sr正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任家山辉长岩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圈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源区为碳酸盐化地幔橄榄岩混合物,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同化混染作用,指示富集型洋中脊向洋岛过渡的构造环境.表明在早奥陶世,古大陆沿着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发生着南北向强烈扩张,任家山辉长岩的形成属于洋盆扩张期的产物.
    • 张新远; 李五福; 刘建栋; 欧阳光文; 王春涛
    • 摘要: 拉脊山混杂带东段峡门地区侵入岩可进一步解体为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80.7±1.9) Ma (MSWD=0.80),代表岩体侵位时代为早奥陶世.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高硅(SiO2=59.10%~63.45%)、高铝(Al2O3 =15.40%~16.1900)、富钠贫钾(Na2O/K2O=1.41~2.03)的特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轻稀土富集(∑LREE=148.22×10-6~173.46×10-6)、重稀土亏损(∑HREE=10.04×10-6~14.40×10-6)的右倾型曲线,显示轻微Eu负异常(δEu=0.92~0.96).岩石明显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形成Ta、P、Ti均亏损的“TNT”谷,显示出弧花岗岩特征.岩石具高Sr(591.9×10-6~922.9×10-6)、低Y(12.44×10-6~18.79×10-6)和低Yb(1.24×10-6~1.90×10-6)特点,具有较高的Sr/Y(34.85~55.76)值,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结合区域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峡门早奥陶世埃达克岩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诱发下地壳富含角闪岩相的基性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于俯冲、消减作用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说明该时期拉脊山洋盆在峡门地区已处于板块碰撞前期阶段.
    • 王春林; 李小军
    • 摘要: 滇东南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为一套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沉积相为开阔台地相向浅海陆棚相过渡特征,沉积水体从早到晚表现出动荡变深特征,岩石组合表现出多个下粗上细沉积韵律特征,为退积型沉积序列.笔者对该套地层碳氧同位素研究工作,结果显示: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3C、δ18O值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环境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局部有波动特征,共出现2次正漂移事件和2次负漂移事件.其中P1正漂移事件与寒武纪全球性正漂移事件SPICE基本相符,与寒武纪生物多样性恢复有关;其余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能是因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古盐度和古温度)局部变化引起.利用碳氧同位素数据对古环境恢复结果表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研究区处于海相沉积环境,古海洋盐度值从早到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古海水温度介于21.55°C~31.41°C,平均25.02°C.说明当时处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
    • 桑明帅; 杨有生; 陈邦学
    • 摘要: 通过对西昆仑北带东段上其汗组玄武安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73.1±2.2Ma,代表玄武安山岩的结晶年龄.研究区上其汗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U、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Ta、Ti等,为消减带火山岩的标志性特征.不相容元素Th/Ta值为9.5~20.89,与上地壳的Th/Ta值(10)较接近.岩石具有较高的La/Nb值(2.73~4.89),明显高于大陆地壳这一比值(2.2),表明有地壳物质混染.同时,岩石中Nb含量较高,为8.14×10-6~12.3×10-6,Nb/Ta值为15.2~17.38,表明岩浆源区受到来自消减残留板片流体或熔体的交代作用.对岩石主量、微量元素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上其汗组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其为库地-其曼于特洋在早古生代向北俯冲的产物.
    • 付金华; 黄有根; 郑小鹏; 汪淑洁; 胡薇薇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气藏马五5亚段储层侵蚀沟槽及溶蚀潜坑发育,非均质性强,沿用传统的储层评价方法对储层刻画的精度不够,井位部署难度大.为此,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应用残厚法、印模法、地球物理法、层拉平技术对古地貌形态进行量化描述,并结合研究区主要成岩作用差异性特征、岩溶作用特征研究成果,评价储层品质,刻画储层平面展布,落实有效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处于岩溶高地—岩溶斜坡过渡带,发育古残丘、古坡地、古沟槽等三级地貌单元,其中古残丘为最有利的地貌单元;②纵向上马五5亚段白云岩厚度介于10~20m,但裂缝—孔洞型储层仅发育2~8m;③横向上该区自西向东岩溶作用减弱,充填程度增强,储层物性逐渐变差;④马五5亚段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有效储层总体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可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地质单元.该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该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的效益开发,天然气产能规模达到预期目标,钻遇日产气量逾100×104m3的气井14口.
    • 马帅; 陈世悦; 贾贝贝; 孙娇鹏; 汪峰; 曾涵钰
    • 摘要: 通过对柴北缘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根据地质剖面中发育的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构造等特征,对研究区早奥陶世台地-斜坡-盆地相沉积体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早古生代持续的海平面上升、柴北缘洋陆俯冲及陆弧碰撞是控制该时期盆山格局及沉积充填演化的重要因素.柴北缘早奥陶世台地边缘颗粒滩相发育在多泉山组中下部,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以及泥晶灰岩为特征.而研究区斜坡相深水物质主要是由重力流搬运的碳酸盐岩再沉积物组成,共识别出包括细粒沉降微晶泥、滑塌角砾岩、颗粒流、瘤状灰岩、碎屑流以及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斜坡异地沉积物.研究区盆地相处于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岛弧碎屑岩沉积体系两大沉积体系的转换位置.受到柴北缘洋陆俯冲及陆弧碰撞等影响,隆升的陆壳基底及大陆岛弧物质向盆地提供大量碎屑物质,因此在靠近岛弧边缘地区发育了砂质碎屑流、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体系下的弧后盆地沉积产物.
    • 邹光均; 梁恩云; 张晓阳; 凌跃新; 熊苗
    • 摘要: 湘西北地区是指位于湖南省内的桃源、沅陵、怀化一线以北及以西的区域.根据2010年以来在区内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取得的剖面资料及填图资料,应用优势相成图法编制了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弗洛早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基于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沿张家界—古丈—吉首—凤凰一线有古隆起的存在,大致以古隆起为界,两侧沉积分异明显;西北侧属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地层为桐梓组和红花园组,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斜坡和浅海陆棚6种沉积相和若干亚相、微相;东南侧属浅海陆棚,沉积地层为白水溪组盘家咀组、桥亭子组,主要有混积陆棚和碎屑陆棚.沉积特征的分析和系列岩相古地理图件的编制,提高了区内下奥陶统的研究程度,同时对金属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Xiangxibei area refers to the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mainly,Taoyuan,Yuanling,Huaihua cities.Lithofac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on the basis of the key Lower Ordovician sections collected during the field mapping projects.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maps of the Tremadocian and Floian ages are presented here.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re was a palaeouplift in areas of Zhangjiajie-Guzhang-Jishou,which show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thofacies between both sides of the palaeo-uplift.The Tongzi and Honghuayuan Formations were formed on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in the northwestern of palaeo-uplift,including six types of subfacies,including restricted-platform,open-platform,platform edge,marginal reef of platform,platform slope and shollow sea shelf.The Baishuixi/Panjiazui and Qiaotingzi sormations were formed on the shelf in the southeastern of palaeo-uplift,including two types of facies (i.e.,mixed shelf and clastic shelf).Results from this work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Ordovician,and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the are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