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5556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文教资料、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不可靠叙述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悦、郝静迪、阮世勤等。

不可靠叙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3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556 占比:99.04%

总计:35901篇

不可靠叙述—发文趋势图

不可靠叙述

-研究学者

  • 王悦
  • 郝静迪
  • 阮世勤
  • 陈志华
  • 周宁
  • 周志高
  • 姜燕燕
  • 孙艳芳
  • 张向晖
  • 张添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南
    • 摘要: 鲁迅的《阿金》文体的复杂性及其具有的小说要素,提供了从叙事学视角探索文本解读路径的可能。本文认为,文中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存在距离,由此生成不可靠叙述,内蕴着隐含作者对叙述者的审视与反讽。在此基础上,阿金的形象呈现出复杂的向度,隐含作者一方面肯定其“伟力”所蕴含的冲决秩序的可能,同时又将这一“伟力”置于与各种社会关系的切实关联中加以考察,清醒地审视其困境。结合文本内外,阿金的困境或许提示了历史主体成长历程的复杂性,这也构成隐含作者对“路”的思索的深层意蕴。
    • 王悦
    • 摘要: 不可靠叙述广泛存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而在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却比较罕见,这一现象或许说明叙述可靠性与现实主义范式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以转型期的关键人物亨利·詹姆斯的理论和创作为依托,探讨现实主义范式的转型如何影响叙述可靠性,以及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不可靠叙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贺小洪
    • 摘要: 《为什么?亲爱的》选自《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这篇小说以一封信为契机,让一位母亲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她儿子在青年时期犯下的种种"恶行"。第一人称叙述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性。本文分析《为什么?亲爱的》中的叙述者母亲的不可靠叙事以及不可靠的具体表现,探讨这种叙述手法对主题表达所产生的意义,深刻揭示雷蒙德·卡佛笔下20世纪70年代美国蓝领或工人阶层在沟通交流中的困境。
    • 周玲秀
    • 摘要: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经典的科幻题材电影,将深奥的量子力学理论“平行时空”“相干性”作为影片故事的黏合剂,叙述平行时空被打破,衍生出多个时空,人们的举动相互干扰的故事。影片采用了叙述者“不可靠叙述”的叙述方式来为此片增加了悬疑和惊悚的元素,给观众展示一个冲击思维、猎奇视觉的影像空间。以《彗星来的那一夜》为研究文本,以著名的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所提出的“不可靠叙事”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影片中叙述者的叙述所具有不可靠性,以及影片在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下,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抽丝剥茧地展示影片的叙事方式、更深层次地展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内涵。
    • 刘静
    • 摘要: 石黑一雄的作品《上海孤儿》讲述了班克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与追溯,解开童年时父母失踪真相,直面自己心灵创伤,与自我达成和解的故事。不可靠叙述理论为解读《上海孤儿》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结合叙述视角,通过在事实/事件轴与价值/判断轴解读文中叙述的不可靠,并从记忆与创伤角度探析叙述不可靠的原因,进而深入挖掘不可靠叙述对班克斯创伤的疗愈作用,分析通过叙述的不可靠,班克斯如何与往事达成和解,如何在创伤与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新确立自我身份,寻得文化认同与归属。
    • 范文俊
    • 摘要: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首部长篇小说,该作品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作者通过小说元素的自由选择、人物和故事的象征结构、叙述策略的精心安排,使小说事件扑朔迷离。主人公悦子通过回忆而叙述的事件有明显的不可靠性,事件因果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以至于文本结构自我消解,其诸多因素使得对该文本的解读有着极强的开放性,从而展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 田妹玉
    • 摘要: 《圆屋》是美国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乔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溯了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从叙事层面来看,乔同时承担了人物和叙述的双重功能。因此,本文借助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解读乔在《圆屋》中的不可靠叙述
    • 孙家欣
    • 摘要: 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界定问题,学界至今仍然无法给出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答案。修辞叙事学家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对立,试图通过隐含作者的规范为不可靠叙述限制范围,而界定中的隐含作者却带来了原初性含混。认知叙事学家高举读者能动性的旗帜,将不可靠性推向极端,修辞与认知两派的论争无疑加剧了不可靠叙述界定的含混。此外,不可靠叙述的研究外延也在对象、范围、跨度上逐渐膨胀,现有内涵的不适应性为不可靠叙述这一概念的含混性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贾倩
    • 摘要: “不可靠叙述”是叙述学中的一项重要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修辞学派与认知学派两个阵营,两大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的不可靠叙述。修辞学派认为不可靠叙述应当以隐含作者的意图为规范,并具体划分了不可靠叙述的几种亚类型,而认知学派则主张从读者的视角来分析文本的“不可靠性”,但是这两种方法不可结合使用。根据麦克尤恩作品《与橱中人的对话》的文本特征,可以从修辞学派的角度来阐释《与橱中人的对话》的不可靠叙述,同时引用认知学派的观点,以此来说明两种方法兼用时会产生冲突的原因。
    • 窦龙昕; 马秀鹏
    • 摘要: 《长日留痕》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典型的英国管家史蒂文斯服务于没落贵族的故事,在长达35年的工作期间,他极力压抑内心情感,盲目服从和效忠被纳粹利用的达林顿勋爵。本文通过对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在不可靠叙述视角下,对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进行研究,分析两个译本是否成功地重现了原作中不可靠叙述的风格并借此如何塑造和深化人物形象,指出不可靠叙述再现的必要性,探讨不可靠叙述的翻译策略和叙事学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以期为今后的译本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