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旋压

旋压

旋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77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345139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精密成形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材料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冲压学术年会、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旋压的相关文献由5955位作者贡献,包括夏琴香、詹梅、马世成等。

旋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5139 占比:99.85%

总计:345674篇

旋压—发文趋势图

旋压

-研究学者

  • 夏琴香
  • 詹梅
  • 马世成
  • 王东坡
  • 程秀全
  • 杨延涛
  • 黄福川
  • 单德彬
  • 赵升吨
  • 徐文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陶翀; 李俊杰
    •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客户对车轮用钢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对汽车车轮用钢的要求,梅钢逐步开发出了B500CL、B530CL、B630CL、SPFH590等一系列低合金车轮用钢和580DP、650DP等双相车轮用钢。钢制汽车车轮的结构一般由轮辋和轮辐组成,轮辐一般采用旋压和冲压技术成形,轮辋生产包括下料、闪光焊接、刨渣、切边、压边、扩口、滚压、扩张、气密性测试、打孔等工序。
    • 唐小虎; 冯定艳; 席扬; 魏林
    • 摘要: 针对多段深圆筒深圆锥组合面旋转体壳体零件壁厚小、高度直径比大、对旋压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对此类零件的多道次旋压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方案与工艺流程设计。以控制旋压过程中坯料的起皱开裂现象为优化目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实验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主轴转速、进给量、旋压轨迹等工艺参数对旋压后工件起皱开裂的影响,并给出了优化取值。按照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工艺方法使旋后工件起皱开裂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
    • 胡国林; 姚草根; 孙彦波; 熊春晓; 李启军; 杨焕晨
    • 摘要: 对我国新研制的新型低密度高性能Nb-Ti合金的室温、高温性能以及焊接和旋压等工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应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优化出较佳的热处理制度。结果表明:该铌钛合金具有优异的室温工艺性能和高温性能,可满足航天航空发动机部件对材料性能的使用要求。
    • 张立娟; 常海平; 罗文哲; 黄长清
    • 摘要: 目的解决A356铸旋铝合金车轮内轮缘部位性能不足,满足客户的试验标准。方法以某款车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成形工艺下导致内轮缘性能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更改旋轮形状、旋压成形轨迹和旋压参数,以获得内轮缘处更大的塑性变形量,并对该新的成形工艺进行了热旋压试验验证。结果新的旋压工艺能增加旋压轮辋内轮缘处的变形量,变形组织更加均匀。结论该旋压工艺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内轮缘的性能,力学性能提高10%以上,满足了主机厂的标准,已经应用于批量生产中。
    • 解琳; 向贤平
    • 摘要: 多楔带轮作为机械传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传动中得到普遍应用,特别在汽车行业中应用极为广泛。传统的多楔带轮一般采用铸造、锻造方式,再通过机加工完成,生产效率低,浪费材料,而且重量重,需要做动平衡。而运用旋压工艺制造多楔带轮一般采用SPHE、08AL钢板材料,通过自动落料、拉伸、整形、旋压、冲孔、机加工等工序完成,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重量轻,而且动平衡量很小,所以无需做动平衡,优势显著。研究团队介绍了两种旋压多楔带轮工艺,阐述了多楔带轮旋压成形工序、各工序零件尺寸以及配套的旋压模具的设计,仅供参考。
    • 马琳
    • 摘要: 随着制造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旋压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轮毂加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旋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轮毂加工的工作效率,也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汽车轮毂旋压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从国内、国外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的分布等多方面统计分析,阐述了汽车轮毂旋压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发展趋势,追踪了汽车轮毂旋压技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对其技术方向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 寇玥; 庞全禄
    • 摘要: 某柔性连接件由马氏体时效钢管材经旋压、固溶、时效等工序加工而成。在其加工过程中存在材料易开裂、成品件材料延伸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从各工序间的马氏体时效钢管坯上取样,通过金相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检测等表征,对旋压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品件延伸率过低主要是由于旋压引起的形变强化造成的,多道次强力旋压会使马氏体时效钢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和残余应力增加,导致成品延伸率仅为1%左右。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可成功降低材料开裂率并将成品件延伸率提升至3%以上。
    • 孙松; 陈庆; 杨纯梅; 张玉春
    • 摘要: 概述了旋压成形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旋压的基础特性和变形机理,对比分析了旋压与锻造、挤压、轧制等塑性成形工艺的区别以及采用不同工艺加工的产品在组织与性能上的差异.指出了旋压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旋压零件经过回复、再结晶及加工硬化等作用后,材料的组织较均匀,第二相及晶粒的细化效果更好,晶粒尺寸相当,零件整体的强塑性得到稳定提高.最后,展望了旋压技术及旋压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
    • 王琪; 郑光文
    • 摘要: 以汽车电磁离合器皮带轮为研究对象,设计皮带轮热预成形和室温终成形的分步旋压成形工艺,采用UG三维软件创建皮带轮有限元仿真简化模型,采用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分析皮带轮分步旋压成形过程,探究皮带轮在旋压变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与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随着预旋轮进给,旋压坯料金属沿旋轮侧壁向上流动,预旋轮进给量为0.8 mm时,环形平面槽侧壁接近目标尺寸,终旋轮进给0.6 mm,带轮齿形充盈;旋压初始,坯料的最大等效应力随旋轮进给而增大,坯料逐步成形后应力趋于稳定,相较于预旋过程,室温终旋时的等效应力增量较大;带轮旋压仿真计算结果满足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旋轮转速与进给速率等主要工艺参数设置合理,设计的旋压工艺适用于电磁带轮的近净成形过程.
    • 秦飞; 周敏; 王武荣; 韦习成; 唐季平; 曹进
    • 摘要: V形带轮是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生产的V形带轮有着诸多缺陷,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的需求.基于Deform-3 D有限元软件,采用螺旋进给替代传统建模方法并设置黏着接触点实现了大旋比V形带轮的旋压3D成形仿真,研究了成形过程中等效应力分布和旋轮所受载荷,对比了模拟件与成形件的尺寸数据.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两道次旋轮最大可承受载荷至少为87和155 kN;模拟成形件与实际试制件的齿间距最大误差为0.7%;齿槽深度最大误差为2.3%,证明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V形带轮旋压三维成形仿真提供了基准方法,有助于其他类型V形带轮的开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