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旅游凝视

旅游凝视

旅游凝视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社会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专利文献9828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现代妇女(理论版)、黑河学刊、社会科学家等; 旅游凝视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学海、光映炯、叶云等。

旅游凝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9828 占比:98.93%

总计:9934篇

旅游凝视—发文趋势图

旅游凝视

-研究学者

  • 何学海
  • 光映炯
  • 叶云
  • 张茵
  • 徐菡
  • 成海
  • 曹婷婷
  • 朱竑
  • 杨梅
  • 林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宇为; 林慧娟; 肖楚晗; 黄莉; 袁莹; 李霄鹤
    • 摘要: 基于网络照片共享平台,通过GooSeeker爬取靖港古镇旅游照片作为研究数据,应用NVivo11.0和Ucinet6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结合扎根理论、旅游凝视等理论分析游客对于靖港古镇的景观关注度。研究结果显示:靖港古镇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关系处于破裂与失衡状态,游客与靖港古镇仍处于单向凝视关系,因此对古镇景观规划提出以下建议:①打造古镇名片,发展古镇特色;②增强游客体验,创造文化氛围;③规划景观布局,丰富旅游产品。
    • 申雨洁; 涂存红; 刘思瑶; 庞骏(指导)
    • 摘要: 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传统聚落康里村和双溪古镇的旅游发展为切入点,借助“文化记忆—文化展示—旅游凝视”理论模型,重新梳理两地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及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策略。在对两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应以两村独有的资源为依托,找到各自的发展路径,保护并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才能使乡土文化更好地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打响乡村特色旅游的名片。
    • 崔文静; 陈菁; 吴梓峰; 李巧怡
    • 摘要: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生态涵养、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文化休闲功能,以及生态、经济与社会多重价值。在潮州市推进“一江两岸”城市景观塑造的过程中,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成为重要的生态游憩空间。基于隐喻抽取技术和问卷调查法,探析了金山大桥湿地公园与潮州市的典型意象元素,并根据公需旅游意象,探索湿地公园开发路径。结果表明:①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意象元素为传统、风景优美、视野开阔与空气清新;②访潮州游客则认为历史风貌、民俗资源、文化风貌和生活风情是潮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意象。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金山大桥湿地公园实际情况,从强化历史风格;打造民俗全景式交互体验;加深区域文化符号印象;提升潮州生活氛围涉入性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 陈添珍; 陈蔚
    • 摘要: 以“云游故宫”系列直播为研究对象,选取抖音等直播平台上的相关评价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IPA模型对景区旅游直播中的游客感知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对故宫景区直播以正向情感为主,在负面事件处理、直播画质、镜头拍摄等方面存在一定不满;(2)游客对景区直播的感知可归纳为旅游景区、人员活动、直播效果、游客体验等四大维度,游客在借助直播“凝视”景区的过程中,景区本身和促成直播得以呈现的各类构成要素均成为凝视对象,尤其是人员活动中的“主持讲解”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各感知要素的重要性与表现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景区负面热点事件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研究结论,今后景区应通过重视景区品牌形象修复、加大景区直播人才培养、强化直播观看体验提升等措施进行优化,从而使游客获得更好的景区直播体验,进一步完善景区产品供给方式。
    • 姜雨昕
    • 摘要: 旅游前凝视,是由周宪教授基于视觉文化和英国学者尤里的“旅游凝视”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目的地对出行者能否形成充分地吸引,是其招揽游客的关键。旅游前凝视作为出行者对目的地的预先了解,正面的旅游前凝视对于出行者产生出游意愿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本文试从推动旅游前凝视对出行者产生正向推动力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旅游前凝视下景区视觉文化的建构方式和调整策略。
    • 刘静静
    • 摘要: “景区+图书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文章引入“旅游凝视”理论,分析了旅游凝视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游客凝视、东道主凝视、旅游规划者凝视和政府凝视的“景区+图书馆”建设路径,以期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和“景区+图书馆”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 张涵; 赖盈
    • 摘要: 随着网红经济和网红文化的兴起,网红目的地打卡这一新型旅游模式应运而生,游客在网红目的地进行打卡并分享至社交媒体引发互动已成为常态。以深圳仙湖植物园游客打卡行为为例,借助旅游凝视理论从消费决策、消费实践和消费感知三个方面探究网红目的地打卡行为,研究发现网红打卡的风靡改变了传统景区游览方式;网红打卡和媒介的传播能够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而影响消费者决策。针对网红目的地营销和管理提出加强网红目的地自身软硬件配置,调动各利益主体联动塑造积极正向目的地形象等建议,以期借助网红效应裨益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的建设与传播。
    • 周详; 刘子玥; 施佳颖
    • 摘要: 从景观视觉特征的多义性入手,指出景观视觉感知的内隐特征与研究难点。参考“旅游凝视”理论将旅行照片作为视觉表征媒介,研究观察者对于旅游地景观视觉感知的偏向性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数字足迹的普及,使旅行者上传到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评论信息及地理信息标记照片成为研究景观视觉感知的重要数据来源。基于此,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2种类型数字足迹纳入传统景观评价框架,并从物像、视像与心像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关联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视觉感知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以南京历史城区范围内的秦淮河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分析工具NVivo对数字足迹文本内容中蕴藏的景观感知要素进行编码识别,使用定性分析软件RQDA对旅行照片进行编码处理。2)融合专家与公众视角,从自然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3个维度构建秦淮河风光带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体系。3)从景观资源分级界定与分类管控的视角,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基于专家与公众视角融合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及基于景观视觉感知评价的设计思考,对于旅游地景观研究与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黄甜甜; 王公为
    • 摘要: 现代体育节事对传播节事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旅游凝视理论,以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为例,运用UGC网络文本,探讨现代体育节事活动中游客的凝视过程及其对节事活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阿拉善英雄会这个节事空间中,游客的凝视对象涵盖目的地凝视和游客间凝视。其中,目的地凝视包括实体景观、精神符号和基础设施与服务三类对象,游客间凝视包括深度参与者与一般参与者的相互凝视和人群凝视。(2)旅游凝视下,现代体育节事的发展动力源于精神符号构建的“推力”与实体景观再生产的“拉力”的相互叠加;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供给滞后和深度参与者、一般参与者之间的矛盾从内外两方面阻碍着英雄会的发展;人群凝视是影响英雄会发展的动态力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英雄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钟永德; 郭鑫
    • 摘要: 以南岭山地湖南省区域(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为研究地,基于Python制作网络爬虫,提取该区域徒步旅行者在"两步路"平台发布的图片标记及其基本信息,共获取2016—2020年有效标记照片7857张.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解析图片表征内容,并将解析结果与其对应信息导入Nvivo 12.0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机器编码,对图片元素分类整合,采用图片内容分析法并结合扎根理论,对标注照片所呈现的景观进行再次分类,提取高频词及利用节点聚合等功能,分析徒步旅行者对湖南省南岭山地的近景标注偏好.研究表明:南岭山地湖南区域都庞岭、越城岭、萌渚岭、骑田岭的户外旅行者对近景标注元素总体上以山岳景观为主,对峡谷、溪流等自然要素的关注度较高,而对作为森林主体之植物的关注度不高,可能与徒步旅行者的生物基础知识水平有关;不同区域对近景标注图片反映的内容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缘于主要徒步路线经过的自然地理环境、辨识度高的地理标志以及当地的开发与管理措施等不同;同一区域的近景关注对象随着时序发展而逐渐丰富,曾出现过的近景标注元素会逐渐覆盖该区域所有元素类型,因此新出现的近景标注元素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这说明旅行者近景标注的偏好相似度会越来越高;不同年份之间,因管理措施、开发建设、国家政策的不同,旅行者对近景标注的偏好会有所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