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方塘

方塘

方塘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1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专利文献31519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瞭望、船山学刊等; 方塘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广宇、张利君、詹智咏等。

方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31519 占比:99.66%

总计:31627篇

方塘—发文趋势图

方塘

-研究学者

  • 孙广宇
  • 张利君
  • 詹智咏
  • (宋)朱熹
  • 朱光潜
  • 雨果
  • 黄广玲
  • 万林
  • 乐豆英
  • 京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庆鑫; 傅琼和(指导)
    • 摘要: 话不知从何说起,对梦航园这片土地的情,却是一往而深。初见时,它的两口池塘便吸引了我。从略窄的校门走进去,路两旁的线条一直向前延伸,甚至可以眺望远方的天空。这样突然从狭窄到开阔的震撼和不可名状的包容感,或许只有亲身走过才能体会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倘若遇上日暮,淡红的光晕酒在水面上,令人心醉。不过“方塘”没有源头活水,只在靠中央的位置有口喷泉一它不是源头,却是这“方塘”自内而外焕发生机的关键。如同八中一般,有创新驱动的内核,亦有循环流动的清波。这池塘像八中的眼,目睹了一代代八中学子的风华,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八中学子的荣光。
    • 高林福; 刘乙鑫
    • 摘要: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活”字,解释了方塘水清灵动的缘由。一汪水,需有活水不断补充才能清泠,一所学校,更需有“活水”持续浇灌才能焕发生机。
    • 彭红霞
    • 摘要: 故乡,是一个人生于斯又长于斯的地方。在记忆中,我的故乡,是一个叫新彭村的有十几户人家的小乡村。村前有一片方塘,村后有一坡桐树林,村子左边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土地,村子右边是一块块稻场,还有一条弯曲起伏的田埂路通向另一个村子。方塘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池塘,大概有一个标准的足球场那样大。池塘三面环柳,另一面是高高的塘埂和村人捣衣洗菜的石板。塘的东南角,有一口大水井,井水一年四季丰沛清甜,供村人饮水做饭。这片方塘春秋的模样,在记忆中很模糊,但夏冬的样子,我却历历在目。夏日午后,劳累的大人们躺在竹床上午睡,孩子们此时最是自在,方塘便是他们的乐园:他们钓鱼、捉知了、爬树、戏水……玩得不亦乐乎。冬日的方塘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冬至前一天,塘水被抽去,黑色的塘泥被露出大半,大鱼小鱼的青背密密麻麻,只等村人下塘收鱼。不一会儿,塘埂上就出现一大堆鱼。村里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只等把分好的鱼一袋袋抬回家。待人去塘静时,冬日的方塘才恢复宁静。
    • 司体忠; 潘庆玉
    • 摘要: 【教学意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首外国诗比较浅显,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为了提高阅读和教学效能,拟将这首诗置于一个"阅读场"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半亩方塘一鉴开"映照出"天光云影共徘徊"。
    • 朱光潜
    • 摘要: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来的趣味。
    • 徐枫
    • 摘要: 八月,暑气未退,秋风已至。荷塘乍凉,鸿雁旋飞……心,不悲秋:一块方塘,荷叶田田,荷风送香。天光云影,衣袂飘飘,晨起饮露,晚听滴翠……若此,不羡桃源不羡仙!有梦想的人,心中自有一块方塘,就有一湾清流。荷,秋日的芳华!荷给了水灵动,水给了荷妩媚!这正如汗水浇灌了青春,青春自然绽出了芳华。水是荷的舞台,荷是水的风景。
    • (宋)朱熹; 雨果
    • 摘要: 天气晴好,白云浮动,这半亩方塘,恰如一面镜子,澄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云朵的影子映入水中,悠闲地来回游走。为什么塘水如此清澈?是因为永不枯竭的源头在持续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啊。人只有不断地读书、实践,汲取新的知识。
    • 孑然
    • 摘要: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然而很多人从未领略过这样的美,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便是趣味。“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我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便是个主张趣味的人,他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他认为做学问,“趣”字不可或缺。有了“趣”字,以他人之苦,为自己的乐,何乐而不为呢?
    • 摘要: 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而珍贵的生命。教师应在陪伴学生成长的有限时间里,为学生营造宽厚丰泽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长为独立而完整的个体。作为一名管理者,她对教育有两大主张:一要基于师生“成长的无限可能”,塑造“一亩方塘”,如汩汩清泉般把“时空的未来性、生命的独特性、发展的可能性、学科的融合性、文化的民族性”注入其中,激发师生的“成长潜能”。二要关注“适合”,把建设支点落在“适合”,在“适合”的时空,运用“适合”的资源,为师生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