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论

新论

新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胜利油田党校学报、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等; 新论的相关文献由43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明富、严才仁措、刘明等。

新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99.27%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73%

总计:412篇

新论—发文趋势图

新论

-研究学者

  • 陈明富
  • 严才仁措
  • 刘明
  • 向伟
  • 吴新元
  • 夏诗荷
  • 姚发明
  • 常潇琳
  • 年大琦
  • 张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云峰
    • 摘要: 2022年新年伊始,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贾云峰、洪嵘联合主编的《食至名归:中国美食品牌营销新论》一书正式发行上市,系统化讲述近百年来中华美食品牌的激荡变迁历程,是目前国内首部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进行餐饮美食推广研究的图书。
    • 妥超群
    • 摘要: 经前期研究,唐蕃古道的基本走向非藏北路线而是经由康藏地区前往吐蕃牙帐,其线路上的苏毗国王城位置就在今四川理塘。由这一研究结果继续探索,可发现苏毗与唐以前存在的附国在文献、地理上高度契合,二者应为一国。经考,苏毗的前身应系汉代旄牛夷、莋夷,其羌藏语全称可对译为“mdzo bod”,即“犏牛蕃”之义,隋代简称“bod”(附国)。对苏毗国位置和族源的新发现,也为汉文文献中“吐蕃”一词的来源问题以及8世纪中叶磨些人之族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常潇琳
    • 摘要: 会泽正志斋在《新论》中提出了线性差等世界秩序,并给出了体系性的论证。同时,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和日本时势的沿革进行分析,指出内忧外患的严峻性,提出以民族惯习和道德风俗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并据此给出了利用国家祭祀来强化国家信仰,通过施行保守的经济政策来富国,通过改革军事、任用人才来强兵等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主张。这种基于历史惯习的政治理论是一次以复古为名义的革新,是日本自主构建国民国家的理论尝试。
    • 刘兴利
    • 摘要: 《新论》原书早佚,今存皆系后人辑本.《新论》卷十四"述策"篇记述"白登之围"事件.朱谦之辑本认为孙冯翼辑本中"阏氏妇女,有妒媔之性,必憎恶而剚去之"中"剚"是误字,并引用《汉书·蒯通传》佐证之.朱辑本所引《汉书·蒯通传》中"事及"应是"事刃","事刃"同"剚刃""倳刃"."事"通"倳""剚",孙辑本中"剚"非误字.
    • 贾飞
    • 摘要: "弇州晚年定论"是后人在认识王世贞文学思想时形成的一个重要论断,意图以肯定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否定其早年的文学复古主张,但历来争议颇多,尚无定论.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反思和新材料的查阅,可知王世贞对苏轼既有肯定,也有批判,甚至认为苏轼只能是"用"而非"式",其内心选择最终走向白居易,这不仅有鲜明的理论主张,还有贯穿其一生的创作实践.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是在少年基础之上的再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所谓的"弇州晚年定论"前后变化说,则是不解王世贞文学思想的内涵.
    • 李桂奎
    • 摘要: "文学复古"不是对前人之作的机械模拟,贾飞《王世贞诗文论资料补辑与新论》就是破除人们对复古的守旧印象,基于翔实的文献资料,从"真情"视角出发,重新阐释王世贞诗文复古的内涵.王世贞"师心""师古"并举,内心雅慕白居易,主张"有真我而后有真诗""诗以陶写性灵",他倡情而兼法识、格调,走向自然,在明朝文论中不偏不倚,可谓兼美之论.
    • 常潇琳
    • 摘要: 会泽正志斋在《新论》中提出了线性差等世界秩序,并给出了体系性的论证.同时,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和日本时势的沿革进行分析,指出内忧外患的严峻性,提出以民族惯习和道德风俗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并据此给出了利用国家祭祀来强化国家信仰,通过施行保守的经济政策来富国,通过改革军事、任用人才来强兵等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主张.这种基于历史惯习的政治理论是一次以复古为名义的革新,是日本自主构建国民国家的理论尝试.
    • 林美貌
    • 摘要: "杂语化"散文和抒情美文表征着台湾现代散文两种不同的叙事姿态。具有参与介入性、社会对话性和声音多样性的"杂语化"散文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散文的重要传统。政治的介入、作家的逃避和典律的形构,造成了20世纪50至70年代台湾"杂语化"散文的断裂与隐匿。经历了1960年代现代主义的提倡、1970年代"参与与介入"散文观的形塑、1980年代"多元"论述的建构和1990年代主题知性散文的蔚为风潮四个阶段的发展,"杂语化"散文再次浮出历史的话语地表,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以往以抒情散文为宗的"一言堂"现象,转为众声喧哗的"异言堂"局面,展现了台湾现代散文另一片更加广阔、丰饶的沃土。
    • 陈思广; 曹雪冬
    • 摘要: 茅盾关于《子夜》的主题旨在“回答托派说”是其预设的温柔“陷阱”,它既不能遮掩《子夜》的文本意味与作家意图之间的明显罅隙,也不能平复小说中关键人物的失败因素和结局与作家理念阐述之间的矛盾.真实而全面地展现1930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生活图景,深刻地反映资本运作环境下人性的本质以及企业经营投资者在资本运作过程中违背经济规律的主观因由,进而揭示出冲击企业经营投资者完成效益化生成及扩大再生产的时代动因,是《子夜》的立意之本,也是《子夜》的主题之所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