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品种(系)

新品种(系)

新品种(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专利文献11536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新疆农垦科技、中国种业、棉花科学等; 新品种(系)的相关文献由1134位作者贡献,包括许乃银、邹奎、周发林等。

新品种(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 占比:3.03%

专利文献>

论文:11536 占比:96.97%

总计:11897篇

新品种(系)—发文趋势图

新品种(系)

-研究学者

  • 许乃银
  • 邹奎
  • 周发林
  • 姜松
  • 杨丽诗
  • 杨其彬
  • 江世贵
  • 黄建华
  • 李晓军
  • 李祥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天琼; 张瑜; 莫本田; 龙忠富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杂交木豆新品种(系)在贵州贵阳的生育期、株高、一级分枝数、茎叶比、营养成分和鲜草与种子产量的差异,筛选适宜贵阳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的杂交木豆新品种(系),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分析比较木豆201516、木豆201510、木豆ICPL87、木豆ICPL87091和木豆CAF2的生育期、株高、一级分枝数、茎叶比、营养成分、鲜草和种子产量等的变化。【结果】木豆201510和木豆201516的生育期较短、株高适中、生长势与抗病性较强;5个杂交木豆新品种(系)2年鲜草平均产量为59.22~67.18 t/hm^(2),以木豆201510最高,为67.18 t/hm^(2),木豆CAF2最低,为59.22 t/hm^(2),木豆201510较木豆CAF2、木豆ICPL87091和木豆ICPL87分别增产13.44%、12.17%和7.69%;5个杂交木豆新品种(系)2年种子平均产量为1841.33~4221.60 kg/hm^(2),木豆201516最高,为4221.60 kg/hm^(2),木豆CAF2最低,为1841.33 kg/hm^(2),木豆201516较木豆CAF2、木豆ICPL87091和木豆ICPL87分别增产129.3%、22.89%和32.41%;分枝期至开花期各品种(系)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2.77%~23.61%,粗脂肪含量为3.57%~6.65%,粗纤维含量为20.56%~37.27%。【结论】木豆201510和木豆201516较引进品种木豆ICPL87、木豆ICPL87091和木豆CAF2增产显著,叶量较丰富、营养价值较高、抗病性较强,适宜在贵州中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 刘晓颖; 杜学云; 杨雨晴; 孙会堂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社旗县种植的抗病抗倒高产当家接班玉米品种,对先玉1466、农丞998、华隆910、华隆1015、睿玉338、宁玉688、秦丰616等17个新品种(系)进行了夏播区域对比试验,对照(CK)为郑单958。结果表明,经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检验,比郑单95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有8个品种,分别表现为先玉1466比CK增产53.74%,农丞998比CK增产36.04%,华隆910比CK增产24.51%,华隆1015比CK增产22.67%,睿玉338比CK增产21.63%,宁玉688比CK增产17.82%,睿玉208比CK增产16.12%,秦丰616比CK增产15.73%;这8个品种抗病抗倒丰产性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比CK增产达显著水平的有3个品种,分别为金粒202、孟玉110和华隆1151,分别比CK增产14.81%、14.81%和14.42%,这3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性和一定的抗病性,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李开丽; 柴绍荣; 陶金焕; 施艳珍
    • 摘要: 对云南省2021年13个参试大豆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9个品种(系)产量超过中品661(CK),增产71.25~1291.35 kg·hm^(-2),增长1.49%~26.95%,其中单产最高的是云黄24号,为6082.35 kg·hm^(-2);有3个品种(系)产量低于中品661(CK),减产304.2~751.8 kg·hm^(-2)、减幅6.35%~15.69%,其中单产最低的是滇大豆37,为4039.92 kg·hm^(-2),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云黄24号、云黄26号、云环资大豆14号、云黄22号、云环资大豆10号、云环资大豆12号、云环资大豆13号、云黄25号、云黄21号9个品种(系),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有效分枝多、荚粒数多,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抗倒伏能力强,建议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区试。滇大豆32生育期适中,但植株偏矮,抗逆性一般,抗倒伏能力强,建议再做一年区域试验后,再确定淘汰与否,滇大豆37、华研1号建议淘汰。
    • 何嘉楠; 彭杰椿; 邓英毅; 潘介春; 徐炯志; 赵蓉梅; 吴诗妍; 毛俊儒; 廖天蓝; 陈云杰; 丁承培; 吴玉; 黄俊豪; 胡国瑞
    • 摘要: ‘宝石1号’‘晚香’和‘福晚8号’是2017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到广西南宁市的龙眼新品种(系)。为研究其在本地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规律,该文以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对照材料,研究其树体生长发育情况、产量、物候期、开花和落花落果规律及雌花开放数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龙眼新品种(系)高接后的植株长势和产量与‘石硖’相近,‘宝石1号’的单穗重最重,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与2个主栽品种相近;‘福晚8号’的果实成熟期最晚,生育期最长,达196 d,比‘桂明1号’长15 d。‘宝石1号’的花期最长,‘晚香’的最短,3个新品种(系)的雌雄花开放顺序均为“雄-雌-雄-雌-雄”,‘宝石1号’和‘福晚8号’的雌雄花相遇时间较长,为18~19 d;3个龙眼新品种(系)在南宁均有3次落果高峰期,落果主要集中在6月份的第二次生理落果期。3个龙眼新品种(系)的雌花开放数与花前温湿度的关系密切,花期前后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宝石1号’和‘福晚8号’的雌花开放,而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晚香’的雌花开放。综上结果表明,3个引进的福建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均能正常开花结果且表现较好,‘宝石1号’较早熟,‘福晚8号’成熟期最晚、雌雄花相遇时间长且落果率较低。
    • 孟丽梅; 李玉莉; 吕树作; 霍红; 胡晓亮; 孙军伟; 张珂
    • 摘要: 本研究以河南省近年来新审定或主推的30份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对干旱和灌溉处理下的抽穗期差异、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经济产量、株高、抽穗期、穗粒数、穗粒重等性状指标的分析,发掘和利用耐干旱胁迫的小麦品种,以期为小麦抗旱高产栽培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西农583抽穗最早,为3月16日,周麦18抽穗最晚,为4月12日,其余品种抽穗期在3月23日至4月8日之间;干旱处理和灌溉处理抽穗期相差最短的为周麦18,为6 d,抽穗期相差最长的为西农583,为20 d;不同品种的抽穗期在3月16日至4月12日之间,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抽穗期在4月5~18日之间;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参试材料分为4大类:第1类较抗旱材料2个;第2类对水分较敏感材料12个;第3类对水分敏感材料12个;第4类对水分强敏感材料4个。本试验为培育、推广较抗旱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 韩业伟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于蚌埠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方法]2019—2020年在固镇县进行田间试验,在鉴定9个参试品种(系)抗逆性同时,进行产量性状比较试验。[结果]丰华8903籽粒产量为6 522 kg/hm^(2),较对照(皖麦38)增产12.0%,达显著水平。[结论]丰华8903有效穗数在600万/hm^(2)左右,穗粒数30.5,千粒重42.5 g,抗寒、耐病,可以扩大种植。
    • 王川; 谢强; 何余勇; 周应兵; 张永辉; 李世金; 董祥洲; 徐刚
    • 摘要: 以云烟87作对照,于2016—2017年在泸州烟区对引进的5个烤烟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系)中有4个烤烟新品种(系)的综合性状超过了对照品种云烟87。其中,贵烟9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HB030,HB202排名第三,HB023排名第四。上述4个品种(系)可以作为泸州烟区的后备品系,审定后可以在泸州烟区进行示范与推广。
    • 李银煳; 李婕; 覃伟; 王晓燕; 张荣跃; 赵俊; 单红丽; 李文凤; 黄应昆
    • 摘要: 甘蔗生产存在土壤长期连作、种苗无性繁殖连作、宿根栽培连作等固有特性,蔗区气候复杂多变,加之生长期长达一年之久,历经春夏秋冬四季,病多虫多侵染时间长,灾害性病虫常发重发,使甘蔗受损极为严重。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对2020—2021年国家糖料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区试和示范48个甘蔗新品种(系)病情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采样检测3种花叶病病毒和Bru1基因,分析明确各新品种(系)对常见甘蔗灾害性病害的发病程度和Bru1基因分布状况,为甘蔗新品种合理布局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8个参试甘蔗新品种(系)100%感染花叶病,病株率在30%以上的多达29个,其中感染甘蔗花叶病毒(SCMV)无、感染高粱花叶病毒(SrMV)有16个,感染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CSMV)有48个;有20个发生黑穗病,以‘云蔗11-1204’、‘柳城09-15’、‘云蔗11-1074’、‘粤甘51号’发病较重,病株率分别为23.0%、20.0%、15.0%、11.0%;有37个发生褐条病、30个发生梢腐病、13个发生锈病、10个发生叶焦病、10个发生轮斑病、5个发生褐斑病,其中‘粤甘49号’、‘桂糖13-386’、‘海蔗28号’、‘粤甘52号’、‘中糖1301’、‘云瑞10-187’重度感染锈病,‘柳城09-19’、‘粤甘53号’、‘中糖1301’、‘中蔗13号’重度感染梢腐病,‘福农09-6201’、‘闽糖11-610’重度感染褐条病,‘闽糖11-610’重度感染叶焦病,‘云蔗11-3898’重度感染眼斑病,‘中蔗13号’重度感染轮斑病;有16个未检测到Bru1基因、有32个检测到Bru1基因。结果显示,甘蔗花叶病、黑穗病、褐条病、梢腐病、锈病是云南蔗区重要的灾害性病害,SCSMV是花叶病优势病毒,应给予高度关注,建议生产上合理使用调查明确的抗病新品种,不宜种植感病品种和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从根本上控制病害流行成灾,增强防灾减灾夺丰收能力。
    • 齐中强; 于俊杰; 张荣胜; 俞咪娜; 杜艳; 曹慧娟; 宋天巧; 潘夏艳; 梁栋; 刘永锋
    • 摘要: 为鉴定和评价江苏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对2016—2020年的2120份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和770份主栽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按照江苏省稻瘟病抗性鉴定标准,通过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综合指数等统计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进行抗性评价分析。抗性综合指数评价分析表明,各年度新品种(系)集中在3级和5级,两者一共达到76.73%以上,年度间抗性趋势与穗损失指数类似。同时,抗病率分析发现苗瘟抗病率均高于穗颈瘟抗病率(除2019年粳稻抗病率);不同类型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杂交中籼中抗以上品种比例最高,达到52.69%,杂交粳稻次之,达到51.39%,常规粳稻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为33.63%、31.16%和25.71%。另外,主栽品种抗性分析发现杂交稻抗性水平明显高于粳稻,且主栽品种的抗性均弱于试验品种。综上所述,2016年水稻新品种(系)抗性总体偏弱,2017—2020年品种(系)抗性逐渐变好,但抗性降低的风险仍然较大;水稻品种(系)对穗颈瘟抗性整体弱于苗瘟;不同类型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杂交中籼抗性总体最好,常规粳稻抗性较弱,主栽品种抗性弱于试验品种。
    • 姜英; 张小东; 扎西次仁; 杨涛; 边巴次仁
    • 摘要: 以2019—2020年山南试验点区域试验数据,观察并分析14个西藏选育的青稞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利用比较各品种(系)在生育期、综合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苏拉青3472产量表现较好,GH88009表现最差。2018青35、2018青36表现紫壳紫粒、千粒重高、抗倒,14-3492表现粒大、千粒重高、抗倒、分蘖能力强,可将以上3个品种(系)作为亲本资源进一步利用;GH88009在山南浪卡子高海拔试验点表现为抗倒、抗旱抗寒、耐贫瘠、产量高、早熟等特点,建议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并结合其表现逐步替代当地农家品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