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明观

文明观

文明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体育、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725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现代哲学、理论导刊、理论视野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等;文明观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彤彤、夏晓明、张树华等。

文明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6.7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725 占比:93.19%

总计:3997篇

文明观—发文趋势图

文明观

-研究学者

  • 宁彤彤
  • 夏晓明
  • 张树华
  • 德新
  • 曾丽芸
  • 杨栋梁
  • 武占江
  • 王保超
  • 程平
  • 罗浩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向卿; 郭雯
    • 摘要: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的富士山认识构建了富士山作为日本代表、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神山、绝景、避暑胜地等多重形象和意义,也塑造了它作为“异国之山”“东亚之山”“文明之山”的多重面孔,总体上也呈现出从“客观叙述和赞美”向“赞美和批判并存”的立场转变。这种认识是主体与对象在一定时空内基于经验而发生知识性·情感性联系的过程,既立足于中国文人关于富士山的体验和知识,也受到近代文明观、中日关系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对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和日本人的富士山认识产生了影响。
    • 杨生平; 何元元
    • 摘要: 文明形态理论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文明及文明形态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随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进一步形成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热潮。国内外关于文明形态的理论研究大致集中于文明观、文明形态、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文明形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总体来看,由于世界各国在道路选择上的不同,加上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国内外对文明形态研究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政治性特点。对国内外文明形态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创新,为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 陈强; 陈吉庆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基础。“怀柔远人”的天下观展现世界情怀,践行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理念;“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对于破除西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困扰,为改善全球治理和推动新型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国际新秩序。
    • 化贯军
    • 摘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一切既有文明的超越。它立足时代之问,解决社会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摒弃西方文明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促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进,尤其是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实践的结晶。人类文明新形态,生于中华文明之沃土,受马克思主义之浇灌,蒙一切文明之滋养,经由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孕育出来的时代精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 张艳涛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与核心是走自己的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以现代文明秩序建构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要探索一条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它建构了中国现代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文明观。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现代化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中国和平发展和文明发展,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和世界文明的转型升级具有原创性贡献,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四大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原创性贡献。
    • 吴鹏
    • 摘要: 中国当代作家冯唐因其对《飞鸟集》争议性的翻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其翻译选择显示了他与泰戈尔之间思想上的共契。冯唐与泰戈尔的思想联系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文明与自然的思考,即两人的文明观上。泰戈尔的文明观主要表现在针对个人和针对人类两个向度,他要求在个体和群体的层面克服对权力的迷恋,皈依自然神性。冯唐的文明观主要通过他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来,他将文明视为同时容纳欲望和仰望自由的存在形态。两位作家文明观的异同集中在对待融通自然和人工智巧的态度上,二者都有着对自然的强烈追求,泰戈尔将其发展为对人工智巧的排斥,冯唐则将其与人工智巧整合为内在统一的整体。泰戈尔与冯唐文明观的分异,源于他们不同的历史时代语境、家庭成长背景和创作本位观念。阐明泰戈尔与冯唐跨越时代和民族的文明观对话,有助于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泰戈尔的思想体系及其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 武占江; 王保超
    • 摘要: 近代西方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消解中国文化对其传教活动的抵制,开始全盘否定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他们认为儒家“五伦”只是基督教所主张的“三伦”中的“一伦”,“五伦”不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宣称基督化的西方文明模式是世界发展的唯一道路,并且是判别文明与野蛮的标准。传教士的“三伦观”与“文明论”在“戊戌时代”知识精英中产生很大影响,并延伸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身上注入了激烈反传统的“文化因子”。
    • 武占江; 王保超
    • 摘要: 近代西方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消解中国文化对其传教活动的抵制,开始全盘否定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他们认为儒家"五伦"只是基督教所主张的"三伦"中的"一伦","五伦"不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宣称基督化的西方文明模式是世界发展的唯一道路,并且是判别文明与野蛮的标准.传教士的"三伦观"与"文明论"在"戊戌时代"知识精英中产生很大影响,并延伸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身上注入了激烈反传统的"文化因子".
    • 戴静
    • 摘要: 鲁迅在留日时期通过对文明"本根"的追寻,倡导在"任个人"、"尊个性而张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致人性于全"的文明观.鲁迅设想的未来文明形态融合"世界之思潮"与"固有之血脉",协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倡导文明之间的平等、互助,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建构性和现代性意义的文明观,对文明发展到今天既顺应全球化潮流又保持自身特色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下意义.
    • 刘军; 李海青
    • 摘要: 在当今时代,文明矛盾与文明冲突不断凸显,文明进步与秩序重建恰逢其时,与时俱进秉持新的文明观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各国的责任.习近平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时代文明观,符合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文明批判、文明发展、文明治理、文明建构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具有结构上的严谨性、功能上的协调性、体系上的开放性,对于摒除文明前进桎梏、揭示文明发展规律、优化文明治理模式、开创文明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