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汉语、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088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北方论丛、中外交流、语文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2004年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等;文化语言学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申小龙、黎劲飞、伍铁平等。

文化语言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1.5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088 占比:98.47%

总计:28525篇

文化语言学—发文趋势图

文化语言学

-研究学者

  • 申小龙
  • 黎劲飞
  • 伍铁平
  • 周海云
  • 张焕新
  • 杨启光
  • 董广才
  • 谢宜辰
  • 黄金贵
  • 丁启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严明; 俞理明
    •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争议不断的龙(Dragon)的英译风波为典型案例,以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文化意象"为基础,根据英语作为国际语的理念,从三个维度对龙的多重意象、中国英语的地位以及跨文化能力的本质进行新的解读,揭示作为国际语的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作为语言教育中重要内容的文化翻译与跨文化能力培养,亟须以文化语言学的学科视角为引领,而教育者须充分认识文化意象、语言变体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文化语言学启示我们应当站到文化身份的更高层面来全面认识语言教育与跨文化能力,为推动文化交流而努力增强中国英语意识。
    • 时阿珍
    • 摘要: 晋城方言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其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比如“可”“瞎”“险险”等使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语音、语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知其由来,故从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晋城方言中常用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字源和字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考释,同时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晋城方言程度副词存在的合理性。
    • 徐焱冰; 张婉迪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汉语与英语接触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与语法规则融入到现代汉语中,汉语西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汉语西化现象在网络用语中最为活跃,逐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新闻报道和广告中也常有涉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西化的汉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其产生、发展与演变与其背后的文化息息相关。同时,这种语言形式的快速传播也不可避免地对汉语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研究汉语西化现象,挖掘其涌现的促因,探讨其对汉语发展产生的影响。
    • 严明
    • 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EIL)也是国际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文化语言学(CL)理论认为,语言是文化导向的而不是结构导向的,Sharifian (2009:4)据此提出:构成EIL的各英语变体是英语和不同地方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CL启示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中国英语(CE):它不是不规范的中介语而是具有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权利的英语变体。本文试图系统分析中国英语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以反思当前跨文化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强调适应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在CL视阈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了解与适应英语及其文化,还包括利用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中国英语来介绍本国文化。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症之痼疾,CE无疑是一剂关键的良方。文化语言学对大学跨文化教育具有适切的学科指导意义,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
    • 胡旭
    • 摘要: 词汇系统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专有词汇——地名,它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是地区和时代文化双重选择的产物,更是珍贵的文化宝藏。地名与文化息息相关,一个地区的地名也必定承载着这个地区的文化。文章从文化语言学出发,以翼城县的地名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翼城县地名的构词方式、命名缘由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探求影响地区命名的因素。
    • 梁潆
    • 摘要: 语言文字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陕西地区虽位于北方方言区,但由于受到本土方言的影响,在普通话习得的过程中存在着普通话语音面貌不规范、普通话普及率高但使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该研究通过观察调查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陕西地区关中方言对习得普通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学生由于关中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之间的相互影响,普通话使用场景及对本地文化的依恋等,导致普通话在习得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和积极性较低的现象,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对了解当地高校学生的语言使用习惯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高萍
    • 摘要: 新入职英语教师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新生力量、教师教育的后备军,实施培训是助其转换角色、适应教育新环境的关键环节。伴随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中小学新入职英语教师培训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但在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方面尤显薄弱。本文基于这一现实,从理念、教材、中小学与高校和政府四方面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提升新入职英语教师文化语言学理论认知与教学实践,推动基础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 刘雨涵
    • 摘要: 地名是记录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衍变发展的活化石。通过对地名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填补文化史的空白,更对窥探语言的动态变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赛罕区不仅是呼和浩特市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更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该文以赛罕区地名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组成结构和语义特点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以便更深入地挖掘该地区的语言文化发展历程和现实性的启示意义。
    • 施晖; 李凌飞
    • 摘要: "性向词汇"是指对他人的性格、日常行为及人品等加以评价时使用的词汇群体。通过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中的"动物比喻"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国民对人评价时青睐于牛、马、猪、羊、鸡等家畜、家禽类喻体的使用;而日本国民侧重于海螺、大鲨鱼、鲻鱼等鱼类、贝类的喻体表现。第二,较之于多把虎、豹等体型大、独来独往的动物作为喻体的中国国民,日本国民喜好蚂蚁、蜂等体型小、注重团队意识的动物,凸显出中日两国在风土、饮食、国民性等文化层面的独特性。
    • 李帆
    • 摘要: 词汇系统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专名词汇——地名,这种词汇是在地区、时代文化的选择中产生的,没有文化就不存在地名,也即地名词汇必定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临川地名这种语言现象,分析临川地名的构词方式、命名原因及其文化内涵,发现临川地名的命名和构词方式,受自然地理、人文精神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