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文化理论、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119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世纪桥、当代贵州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社会学2012年学术年会——经济社会学:理论评析与中国经验论坛、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日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等;文化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正兵、张斌、沈建新等。

文化经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119 占比:99.52%

总计:28254篇

文化经济学—发文趋势图

文化经济学

-研究学者

  • 周正兵
  • 张斌
  • 沈建新
  • 王志标
  • 程恩富
  • 露丝·陶斯
  • 黄惠运
  • 孟登迎
  • 徐望
  • 李广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正兵
    • 摘要: 按照露丝·陶斯的文化经济史观,在威廉·鲍莫尔正式创立文化经济学之前,还有一段史前史,而其中凯恩斯和罗宾斯,不仅涉猎文化经济问题,而且担任英国“艺术管家”,无论是在文化经济管理还是理论方面都有着无可置疑的影响,是文化经济学这段历史的重要奠基者。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全面描述罗宾斯与艺术交往的历史,解读其文化经济学名篇——《艺术与政府》,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如何利用艺术拓展经济学疆域,以及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艺术问题,以期系统总结其文化经济学的学术思想。
    • 胡淳仪
    • 摘要: 2021年,NFT艺术品让沉寂的艺术品市场爆发式发展以及线上化转型,其市场利润持续走高,让收藏者和学者对这种更换载体的艺术品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将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追溯NFT艺术品的价值,总结其形式特征,并基于当前的市场表现讨论其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它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为据,抛砖引玉。
    • 王志平
    • 摘要: 数字内容产业也被称为“创意产业”或“信息产业”,具体来说,是创作、开发、打造和预售信息产业的服务型行业,在科学技术日趋发展的当下,文化艺术产业的数字化逐渐成为社会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对此,有必要展开文化艺术管理体系中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结构体系研究》一书作为华北电力学院的科学研究成果,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文化艺术管理体系中数字内容产业的成长内因、资源管理等问题,文化经济学和多元主义是该书最为突出的两大特征,为本课题研究内容提供了针对性地解决思路,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 周正兵
    • 摘要: 作为文化经济学最具权威性与体系性的手册,它不仅为文化经济学所有重要话题提供了权威的解释,而且为这个学科提供了体系性的学科框架,特别是2020年修订的第三版,更是紧跟数字化潮流,为数字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提供通用解读方法,是文化经济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箱”。
    • 金元浦
    • 摘要: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包含的各行业具有共同的经济特征.创意经济是近年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在数字创意产业的推动下,已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新业态与传统的文化业态相比,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专业化水平、高附加值和低资源消耗的特征,它超越了传统的文化产业业态,是文化产业内部产业要素调整升级和产业发展自我突破的产物.文化新业态的高端创意性是文化产业升级换代至一个更高阶段的必然特征,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防止不断扩大规模的互联网巨型企业施行寡头垄断.
    • 傅才武; 何鹏
    • 摘要: 近年来扩大"文化消费"是国家政策的关注重点,围绕着文化市场、文化消费,国内理论界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文化消费"理论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批判思潮而兴起,首先表现在哲学和社会学层面,此后逐渐与经济学、产业研究、社会结构等相联系.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消费"理论传入中国,并开始了本土化演进的历程,呈现出了文艺学和文化经济学两种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学界对文化消费研究的逐渐深入,文化消费理论出现了向"文化管理学"转向的态势,具体表现在:其一,文化消费理论日渐成为体制与市场、政策与实践对接的"渡船",即文化消费理论的"中层理论"转向;其二,当前国内学界对文化消费理论的研究更多走向实践的策略和问题的应对层面,行动特征显著,即文化消费理论的"行动研究"转向;其三,在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中,"文化场景"已成为融冶文化消费理论从体制面向市场、政策走向实践的一种具体实现载体,以应对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日益多元化,由此形成了文化消费理论的"文化场景"转向.
    • 黄隽
    • 摘要: 本文对文化经济学发展、艺术品市场特征、艺术品市场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和探讨。(1)文化经济学作为经济思想史的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有其独特性。经济学的科学性与文化的创造性、不确定性之间存在两者交融上的障碍和难度。一些经济学家创新性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市场高度集中。艺术品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精神产品,艺术精品具有金融属性。(3)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体系研究以经济学视角构建艺术品市场分析理论脉络,从供给与需求出发,探究市场交易、市场主体与产业组织、艺术品国际贸易与境内外资金流动、法律与政策等理论和机制等。
    • 摘要: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经济学研究团队成立于2004年,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为支撑,致力于面向2035及更长时段的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打造具有中国气派、首都特色的前沿学术团队与高端决策智库。团队以魏鹏举教授为首席专家,核心成员包括何群教授、周正兵教授、戴俊骋副教授、孔少华副教授、彭英柯副教授、李建栋老师等。
    • 魏鹏举
    • 摘要: 粉丝文化是人类自觉进化过程中一种普遍性的文化建构现象.如今,粉丝社交圈——“饭圈”在互联网和娱乐经济的助推下,可能形成朝宗教化狂热方向发展的社会亚文化潮流,触及国家社会宏观治理.从文化经济学特定视角分析,由信念凝聚的前现代“饭圈”进入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之后,其文化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经济特征.研究发现,创造力给“饭圈”文化带来无限生机,借力文化经济的开放发展,发达的互联网数字技术与创意经济将推动创意领袖进入“饭圈”文化的中心舞台,“饭圈”的注意力经济模式向创造力经济模式转型的趋势会不断显现.由此,可以有效纠偏低幼、无理性等劣质“饭圈”文化,让创造力经济在注意力经济的土壤上茁壮成长,实现“饭圈”的文化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