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整体

文化整体

文化整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89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中国监察、统一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文化整体的相关文献由7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凯文、曹宜、王青青等。

文化整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896 占比:99.84%

总计:48972篇

文化整体—发文趋势图

文化整体

-研究学者

  • 何凯文
  • 曹宜
  • 王青青
  • 贾栗
  • 陈启品
  • 万里平
  • 何云峰
  • 何星亮
  • 倪宏伟
  • 兰燕飞

文化整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启耀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总则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在生活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以多重形态呈现:传统形态、次生形态和异变形态,是动态的、活态的和能够共享的,并在程度上有差异。如何“守正”(正源),怎样“创新”(正向),需要以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负责的态度,慎重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是指该遗产作为“文化”的遗产所具有的多维度文化整体性特点。它们不仅仅是某种工艺、某项技能、某个作品,而是与该文化持有者的生态环境、生计模式、社会组织、文化传统、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多维度立体存在的文化整体。可以系统呈现,也可以单项提取某些文化元素,具有多重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复线的和多脉的。传承人谱系,有亲缘直传关系,有地缘互动关系,也有在本土传承断裂时,由外部力量抢救整理,“还原”给原生地的续接关系。无论是亲缘嫡传、地缘乡传、业缘师传,还是外缘续传,文化变迁、文化融合或文化移植虽然程度不一,但都不可避免。
    • 何凯文
    • 摘要: 明朝端州知府王泮为天主教传教士在肇庆所建筑的住所题名的过程是其"象思维"方式与其所处的、由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整体生成的非实体性的"文化整体"的互动过程.此过程也是王泮对"文化整体"产生直觉的过程."僊花寺"题名的非现成性的、非实体性的内涵就在这个互动过程或直觉过程中涌现出来.此内涵也由此而具有了丰富的、关于社会和自然的隐喻、类比等意象性特征,其与概念思维视野下建构出来的、局限于社会"政治利益"或"宗教利益"等因素的实体性内涵有着根本的差异.
    • 郎丽娜
    • 摘要: 土司文化遗产,从人类学视角出发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来看待,即它是土司制度支配下的,包含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艺术、道德、法律,以及风俗习惯等的一种文化模式.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来进行研究和保护,也就必须采取文化整体观的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从文化整体论视角下土司文化遗产研究的探讨;文化视角下土司文化遗产研究的探讨;以及土司文化遗产研究的整体性视角三方面,对以往相关的土司文化和土司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在文化整体观视角下的梳理,不仅呈现出对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土司文化遗产的研究在过去所取得的成果,而且还展示出在文化整体观下对土司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 蒋永国
    • 摘要: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鲁迅导读》的教改实践,应解决三个问题:回到完整的鲁迅生平;有鲁迅文化遗产的整体意识;示范性地解读鲁迅作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对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启示意义.
    • 蒋永国1
    • 摘要: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鲁迅导读》的教改实践,应解决三个问题:回到完整的鲁迅生平;有鲁迅文化遗产的整体意识;示范性地解读鲁迅作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对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启示意义。
    • 吴秋燕
    • 摘要: 《中国文化学》基于文化人类学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尝试建构中国文化学的理论体系,探索通过"天地人文"四维的认识路径建构中国文化整体认知地图,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融通中外的视野广度、系统全面的认识深度,为"五位一体"中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与方式.
    • 邢媛
    • 摘要: 20世纪,在经验主义、现实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视域中,与民族国家的新发展相伴而逐渐生成的进步的文化整体价值观,体现出了精神文化发展的自由正义特征,展现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客观性.这一进步的文化整体价值观的形成,在社会事实层面,得益于各民族自觉的发展实践与文化;在精神文化的意义及其功能理解方面,得益于结构主义主张的科学理性的文化解释方法.以文化事实为基础,以进步的文化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主体与文化客体的统一、文化实践与社会(民族)实践的一致,彰显了发展人民的和人类事业的目标导向.我们所主张的进步的文化整体价值观,是在实践的意义上,以文化及其文化认同对于人的解放的终极意义——自由正义指向为目标的精神诉求,涵括了文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提示和文化存在的本体论预设.
    • 周莉
    • 摘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文化扶贫的空间载体,民族文化是文化扶贫的资本,而实现村民的精准脱贫是文化扶贫的落脚点,它既是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重要目标,也是活态传承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村寨及村民的精准脱贫,文化传承得不到村寨群众的支持。文化扶贫应当重视少数民族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而释放少数民族群众与生俱来的文化人力资本。
    • 裴伟
    • 摘要: 1.江苏文脉研究觉醒起点在镇江江苏人把江苏作为文化整体的概念来研究,笔者认为是在《江南通志》之后,其编者是镇江人何浆。他受两江总督于成龙之聘,是《江南通志》的编辑骨干。而对于江苏文脉集中梳理来看,《江苏诗征》是一部集中研究清代江苏诗坛的集成著作。
    • 雷欣
    • 摘要: 文化是孕育理想信念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互相渗透润补、互为犄角合力、浑然一体而成的文化整体。理想信念则是对社会现实状态及其未来走向的内心认同和思想信任,表现为群体或个人对民族、国家、政党发展前景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追求、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坚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