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批评

文化批评

文化批评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836篇;相关期刊466种,包括天津社会科学、读书、中国图书评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2008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等;文化批评的相关文献由78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志强、王岳川、傅守祥等。

文化批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2 占比:18.6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836 占比:81.13%

总计:4728篇

文化批评—发文趋势图

文化批评

-研究学者

  • 周志强
  • 王岳川
  • 傅守祥
  • 王宁
  • 郭静怡
  • 吴根友
  • 张闳
  • 朱大可
  • 李凤亮
  • 殷国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婵妮
    • 摘要: 边缘空间是美国文化批评先驱莱斯利·费德勒文化批评的空间指向。他关注边缘空间,眷注身处边缘空间的不同种族、性别、阶层的群体,挖掘其被潜抑的文化心理诉求。他发现原始大自然是美国经典作品构筑的边缘空间,在边缘空间常上演跨种族的爱恋情节。此隐射出美国人回归天真、期盼不同文化平等交流、实现文化和解、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文化心理。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是费德勒文化批评空间指向的文化政治使命。他在文化批评中,对种族与性别主题的潜心钻研、对美国经典文学标准的颠覆,有力地支持了多元文化主义,促进了社会正义的发展。
    • 孙秀丽
    • 摘要: 五条人乐队成立于2008年,他们的歌词中表现出许多县城特有的文化特征,被乐迷称为县城美学。对五条人乐队歌词的分析,可以归纳五条人乐队歌词中县城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即方言童谣、底层人物及时代变迁,从这些具体的县城文化表现可以看出五条人乐队对语言、底层人物及时代的关注。五条人乐队歌词中的县城文化特征,体现出21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价值,可以为其他文艺作品提供创作灵感和创作原料。
    • 陈韵祎
    • 摘要: 本文从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温代表作《心之死》中的"烤火场景"入手,探讨这部作品如何表征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中趣味和伦理方面的焦虑,批判了审美趣味和社会伦理的失衡与背离。该作表达出鲍温对英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文化焦虑,其关注点在20世纪的英国文化批评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 孙淑奇; 杨玲玲
    • 摘要: 文化是文本解读较为重要的视角。《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历来是儒家经典释读的批评对象。在归纳分析儒家阐释《关雎》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为视点,剖析《关雎》文本所蕴藉的文化内涵,进而可以总结文化批评理论的具体实践方式。
    • 许双如
    • 摘要: 亚/华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存在重视文学外部而忽视文学本体研究,侧重社会和文化批评而缺少文学审美和形式分析的倾向。批评范式的单一化和集中化不仅不利于亚/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而且无法充分体现亚/华裔美国文学作为文学的价值。华裔美国文学作为少数族裔文学,有其历史和文化上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切文学共有的普遍性,即文学审美特性。将文学符号学的方法运用于华裔美国文学批评,可以从形式入手,追寻文本符号的表意过程,深入文本符号背后的社会、文化、族裔政治等问题,从而消解华裔美国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性与文化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实现文学审美和文化批评之间的有效互融。
    • 张千可
    • 摘要: 近年来,文艺的发展带来了批评转型的诉求。国外寓言理论的重新阐发与国内寓言论批评的倡导,形成了饶有意味的对照模式;在寓言论批评的概念魔法与意义建构的实践中,中国文化批评方法的探索显示出阿多诺与本雅明两种不同批评路径的张力。寓言论批评是对时下缺乏现实关怀和理论追求的批评现状的一次突围,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寓言现实主义”概念试图开启对日常生活进行寓言化的介入行动。致力于对文化文本与生活现实进行持续的爆破与重建,正是寓言论批评的宗旨。
    • 袁文卓
    • 摘要: 在中国电视剧文化批评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三条主要的批评路径清晰可辨,分别是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批评;中国电视剧文化建设批评以及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批评.三条批评路径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一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的学术理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批评路径发生着交换与沟通.学界试图建构的基于文化研究的"电视剧文化批评",尚处于摸索与尝试之中.
    • 托比亚斯·贝克; 马妮
    • 摘要: 怀旧(nostalgia)已经成为公共话语和学术研究中一种新的主要叙述形式,用来阐释流行文化、时尚、技术和政治等不同领域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词典首先注意到怀旧一词的语义变化,即从医学术语"思乡病"(homesickness)变为"对过去的深情向往",学术界继而对波及面甚广、甚至有些病态的"怀旧潮"进行了探讨.作者对这些问题做历史化阐释,以批评当下对怀旧一词的泛化使用,认为在关于过往的话题中,"怀旧"并不能充分描述它所标示的那些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
    • 卓今
    • 摘要: 每个阐释者的认知、想象力、情境共振、专业知识都会与其他阐释者构成某种既定的“圈”,这个“圈”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并在某一领域专业化、精细化;另一方面极大地限制和围困人的精神自由度.由于知识内部繁衍、行业壁垒造成的因循守旧,从而变得越来越纯粹单一.每一位阐释者都不知不觉处在矛盾中,既有必要维护个人长期养成的独特气质,保证观点的真诚、感受的真实,同时还要超越这个“圈”,使自己融入社会公共性阐释的总体性之中.“圈”问题的双向困境还体现在“偏见”与纯粹客观鉴赏的困境,文化趣味固化与文化动态发展的困境,主体预设与文本客观性呈现的困境.文学阐释者要破“圈”,需要跨越经典的层级和分类,摒弃情感上因激情和魅力的吸引,淡漠利益上的优惠,将阐释主体的认知水平提升到纯粹理性.
    • 李金鸣
    • 摘要: 美国文学评论家莱昂内尔·特里林认为文化应当回归伦理本质,即关注不同文化中的道德困境,引导人们直面现 实,提高道德甄别力和接受力。张艾嘉导演的电影作品《少女小渔》体现出强烈且积极的文化批评意义,与严歌苓的小说作品一 同构成了对东西文化碰撞过程中产生的道德境遇与女性心理的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