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原型

文化原型

文化原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2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百色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亚洲色彩论坛等;文化原型的相关文献由163位作者贡献,包括熊承霞、梅琼林、郭芮彤等。

文化原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2.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28 占比:97.36%

总计:5678篇

文化原型—发文趋势图

文化原型

-研究学者

  • 熊承霞
  • 梅琼林
  • 郭芮彤
  • 何中华
  • 曾庆香
  • 李祥林
  • 郭红雨
  • 位秀平
  • 余聪聪
  • 刘玲

文化原型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胡建升
    • 摘要: 《盘古之斧》对中华文明礼器中最为核心的斧钺意象展开文化原型溯源,并将其追溯到了人类之初的实用工具石斧,体现了长时段的文化聚焦特征。在中华文明礼器体系中,斧钺经历了石斧、玉钺、青铜斧钺等材质变化,但天钺神话信仰却根深蒂固,成为万年斧钺文化不变的原初文化编码,在不同材质的斧钺意象中得到传承。在纷繁的斧钺现象中,作者揭示出玉钺与石钺、玉钺与青铜钺之间的深浅颜色关系,通过考古出土大数据统计,认为斧钺礼器体系中存在二元结构的深层文化编码。
    • 郭芮彤; 孟彩
    • 摘要: 本文通过网络民族志搜集、追踪网媒中驰援医护持续1年多的生命故事,描述、解释宏观与个人叙事中,驰援医护英雄身份的时空历程、主题及意义,采用抗逆力叙事语法展开分析,并与文化原型的理论进行对话、讨论,研究发现:战斗语境的乐观基调;英雄身份认同的显性与隐性结构;出征、作战、战胜与回报的叙事弧;融合了中国历史性英雄叙事身份内涵的属性。因此,网媒中的中国抗疫叙事通过驰援医护的生命故事,形成了集体与个体应对逆境的英雄式自传体记忆,彰显了文化抗逆力策略,传承了立德建功的文化原型故事;外在叙事启动了驰援者内部英雄原型,提供了驰援者自觉认同的英雄身份,实现了抗逆力的渠道。
    • 熊承霞; 袁淑懿
    • 摘要: 基于原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对《红楼梦》中大观园整体空间及主要人物的特殊空间进行解读。从方位、结构、功能、空间配置以及建筑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原型概念在大观园中多角度呈现出的主题表征功能。设计作为交叉学科,结合当代空间设计,建构可在广域范围内共享传承与赋新的设计新思维,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现实意义。
    • 何季; 熊承霞
    • 摘要: 消费关系的特征在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发生改变,由最初的“功能性消费”转向“情感性消费”,而这一功能性转变对品牌文化构建和品牌故事叙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原型理论既能为认识品牌文化本源提供全新视角,从本源构建品牌文化和故事,又能从原型视角使品牌认识受众情感需求的来源。通过两者结合赋能品牌,在捕捉受众情感需求本源的基础上,以艺术化、拟人化、功能化的形象符号进行故事叙事,构建起个性鲜明、互动性强、情感共鸣深且内容丰富的品牌符号体系和叙事模式。
    • 张轶
    • 摘要: 一、趋同的底层逻辑——民间故事中文化原型的标准意象构建经典的民间故事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口耳相传至今,是因为它与大众能够长期维系一种文化适应关系,这种适应关系恰恰体现在民间故事积蓄的文化原型中。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他认为原型是原始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情境和对象。它们是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1]而集体无意识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对各类“原型”进行的完整精神性遗传。这些来源于祖先的心理经验,伴随人类繁衍生息,潜藏在所有人的内心当中,不被个体意识觉察。
    • 刘桂腾
    •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北亚鼓圈渐成为国际萨满文化研究的“热圈”。而当黑龙江/阿穆尔河成为中俄两国界河时,这个鼓圈也随之分为两个“半圆”。文章将中国萨满音乐的田野考察成果与俄罗斯民族学文献相勾连,并与欧洲博物馆发现的北亚萨满文物交集互文,通过个案描述与比较,追溯萨满鼓的文化原型,为完整的北亚萨满响器谱系建构打下基础,进而促进世界三大萨满鼓圈的比较研究——书写一部完整的萨满鼓生命史。
    • 吴周文
    • 摘要: 一、引论:散文作为"母体"的文化原型散文作为母体性文化的功能,不仅在于其承载中华民族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因"载道"与"言志"两个母体话语系统的支撑,而使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得到与时俱进;而且在散文自身的发展中,还充分发挥孕育文学的文化原型"母体"的功能,或隐或显地创造着持续嬗变的文艺形式,尤其孕育着其它文学体裁的诞生与发展。散文的这一功能,是"母体话语"本质在这一向度上的呈现。
    • 靳新来
    • 摘要: 汪曾祺具有深厚的水情结,这得自他从小的生活经验而联通呼应着中国文化的"水崇拜"传统.水情结对他的小说创作有深刻影响:小说中的风景书写总少不了水,人物——尤其是少女形象——更是被赋予浓郁的"水气",其独特的小说文体可称为"流水体".汪曾祺是一位经传统水文化濡染的"智者",他在水情结制约下的小说创作是对江南文脉的传承和发扬,又重续了冲断已久的"京派"文学传统,并直接诱发了"寻根小说""先锋小说"等重要风格流派的孕育和诞生,有着承上启下的文学史地位.
    • 许心宏
    • 摘要: 近十年"凤凰男"主题剧成为中国家庭伦理剧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剧中"凤凰男"与"孔雀女"人物设定及其角色功能承载,在跨媒介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中,"孔雀女"成为"凤凰男"的"围城"对象、形式与内容.性别化、欲望化与结构化的"孔雀女"城市构形,表述的是"凤凰男"出身原罪、阶层流动及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源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城乡社会发展失衡,基于历史后视角叙事,以"凤凰男"为中心的"孔雀女"与"乡村恋人"双向空间化的女性想象与叙述,内寓城乡空间诗学的结构性伦理在场.
    • 陶明玉
    • 摘要: 莫言的小说《蛙》和《丰乳肥臀》都贯穿了生殖崇拜的母题,无论是《蛙》中的蛙神崇拜还是《丰乳肥臀》中的鸟神崇拜,都与生殖崇拜紧密相关。二者都指向了更加原始的大母神原型,代表了孕育、滋养生命的力量。而《蛙》中的"子宫"和《丰乳肥臀》中的"乳房"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身体升格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小说将这一古老而又延续不断的文化原型置于现代文明之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开了对文明的错位和缺失的反思,并展现了作者对人的命运的关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