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00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才智、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医院文化建设与践行核心价值观高层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文化制度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祁述裕、孙若风、刘仓等。

文化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4.7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300 占比:95.09%

总计:4522篇

文化制度—发文趋势图

文化制度

-研究学者

  • 祁述裕
  • 孙若风
  • 刘仓
  • 吴乐山
  • 姚佳
  • 张明华
  • 徐荣超
  • 方芸
  • 杨国新
  • 王松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苗苗
    • 摘要: 运用跨文化的视角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精髓和主旨目标,分析中西文化制度的异同与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索中西文明的本质,为外语课程思政提供批判性的理论探讨,从而进行理论可行性的建构,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升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 于春玲; 王迈悦
    • 摘要: 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远景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制度建设,特别是离不开对文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新时代文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因具有前置性与方向性、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特点而成为文化制度确立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引领文化制度设计的价值指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是文化制度设计的根本遵循。新时代文化建设应通过坚守实践核心、培育实践主体、引领实践创新等途径,使制度设计转化为制度运行,推动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文化治理效能,进而推动文化建设不断走向辉煌。
    • 祁述裕
    • 摘要: 规范人的行为是制度的本质特征。人类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国家制度也包括规范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两大部分。文化制度的功能是规范人的精神生产活动。文化制度内涵丰富,重点是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文化政策法规等。文化制度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好的文化制度能激发文化活力,促进文化繁荣;不好的文化制度则会窒息文化活力,阻碍文化发展。因此,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迫切需要加强对文化制度变迁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文化制度建构历程,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十八大至今四个历史阶段。百年中国文化制度建构历程的主要特点包括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不断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和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能力等。百年文化制度建构的经验及启示有应把握文化制度建设相关要素的均衡性,保持文化制度的包容性和张力,深入研究文艺发展特点和规律,辩证看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等。
    • 孙泽海; 陆卫明
    • 摘要: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如同源头活水一样,能够渗透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发挥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滋养,是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在我国要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要书写“中国之治”发展新篇章,就要加快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步伐,这是应对我国思想领域所面临的突出文化挑战的现实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举措。制度优势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大的优势,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关键在于依靠制度的力量。这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发挥“关键少数”在文化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以制度的力量筑牢“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而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
    • 杨昕瑜; 杨洪斌
    • 摘要: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需要承担的,着重于社会方面的具体内容,也有在生产中专注经营行为而遵守的伦理道德,即具有内容和行为的二重性.民营企业因其有较大的自主性导致社会责任缺失,产生侵害员工利益、破坏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意识应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从理念、管理和沟通三个维度出发,建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全面的监督机制,以增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意识.将法治精神融入文化制度,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促进新时代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意识的构建.
    • 张文彬; 王世泰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治理之中形成的鲜明的中国之智,它增强了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深厚制度支撑,为继续创造"中国奇迹"和实现美好的全球治理贡献了正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与体现着其永不懈怠的奋斗实践的人类思想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未来取向是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全球文化治理格局.
    • 祁述裕
    • 摘要: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构建了中国文化制度的崭新格局,为未来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梳理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历程,分析每一时期文化体制机制建构的侧重点与关键举措,将为进一步把握好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好文化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体制改革,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 范玉刚
    • 摘要: 文化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意义上,文化制度的完善是成就"中国之治"的文化密码.具体而言,富有感召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制度良好运行的灵魂,是"中国之治"的文化密码,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以文化善治构筑文化繁荣发展格局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这个话题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文化是制度之母;第二,制度自信的内核是文化自信;第三,以文化善治构筑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格局.
    • 方芸; 孙若风
    • 摘要: 城乡基层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石.实践表明,紧抓城乡基层,特别是乡村,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是一条正确道路.然而,近年来随着乡村的衰落,乡村文化建设也存在僵硬化、同质化、残片化等问题.要想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就必须顺应规律,正确处理好各类关系和原则,实现上下、内外、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等四个方面的贯通.
    • 方芸; 孙若风
    • 摘要: 城乡基层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石。实践表明,紧抓城乡基层,特别是乡村,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是一条正确道路。然而,近年来随着乡村的衰落,乡村文化建设也存在僵硬化、同质化、残片化等问题。要想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就必须顺应规律,正确处理好各类关系和原则,实现上下、内外、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等四个方面的贯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