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整合分析

整合分析

整合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5785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统计研究、中外交流、读与写(上,下旬)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新经济环境下中国管理变革与范式探索、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整合分析的相关文献由80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少麟、徐明岗、郑凤英等。

整合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785 占比:99.81%

总计:186141篇

整合分析—发文趋势图

整合分析

-研究学者

  • 彭少麟
  • 徐明岗
  • 郑凤英
  • 孙楠
  • 张威
  • 周连群
  • 姚佳
  • 张旭博
  • 张芷齐
  • 李传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岳育民; 郭鑫; 陈曦; 郑波波
    • 摘要: 目的:整合分析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经肛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6月。两名研究者提取研究数据,如遇意见不统一时,由第三位研究者决定。采用Stata 12.0软件将研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I^(2)>50%代表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176例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整合分析显示,系膜完整切除率、系膜较完整切除率分别为78%(95%CI:0.64-0.92,I^(2)=56.7%)、22%(95%CI:0.08-0.36,I^(2)=56.7%),无系膜不完全切除病例;术前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3%,术后环周切缘阳性率6%,中转开腹率1%,手工吻合率27%,双钉吻合率62%,回肠造口率60%;吻合口漏发生率8%,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手术时间平均(222.46±117.43)min,术中出血量(76.98±135.61)mL,平均住院(10.10±7.75)d,清扫淋巴结数量(19.23±8.10)枚。结论: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行的。
    • 王陈里; 张利杰; 张仲富; 崔婉哲; 王好才; 王行
    • 摘要: 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法收集了近15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建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数据库;同时获取环境因子变量,包含初始温度、增温幅度、增温时间、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含量、土壤p H值、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海拔、纬度、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下的Q_(10)差异,并通过线性混合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各因子对Q_(10)的影响程度和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的Q_(10)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土壤pH值>增温幅度>土壤含水率>纬度>土壤有机质>海拔>土壤氮含量>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增温时间。其中,初始温度、土壤p H值是Q_(10)的主要驱动因子,变量重要性分别为20.6%和19.9%。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呼吸规律提供参考。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佳伟研究组首先对拟南芥芽再生过程多个时间节点的ATAC-seq、组蛋白修饰ChIP-seq和转录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一张高精度的芽再生过程染色质状态图谱,将拟南芥基因组各个区段分别用15种不同的染色质状态标记。结合公共数据库的ChIP-seq数据,发现大多数转录因子结合基序主要富集在由ATAC-seq数据所注释的染色质开放(open chromatin)区域。
    • 王雯倩
    • 摘要: 战略管理是实现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理念,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把握企业发展的全局,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以及薪酬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企业忽略了这一问题,无法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让企业承担了许多损失。文章主要基于战略角度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整合来进行论述,目的是为了有效推动各个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 平怀香; 崔建宇; 陈硕; 魏露露; 陈清; 张德龙
    • 摘要: 归纳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磷(CNP)化学计量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从施肥制度与土壤中养分平衡的关系着手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施肥措施。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收集已公开发表施肥土壤中CNP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有效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明确土壤和微生物量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酶活变化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一化肥、复合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中C/N平均值分别为14.1,14.8和23.2,C/P分别为20.4,15.3和14.8,N/P分别为5.03,4.43和3.10。不同施肥措施下MBC/MBN和MBN/MBP无显著差异,MBC/MBP值排序为:化肥有机肥配施>单一化肥>复合肥。不同施肥制度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时蔗糖酶活性增幅可高达100%。化肥有机肥配施能够显著影响土壤中CNP化学计量比,增强微生物活动,促使微生物释放更多有利于土壤养分矿化的酶,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并保证土壤健康的有效途径;土壤酶活性受到土壤肥力状况和微生物过程的共同制约,CNP化学计量比与土壤酶活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而这同时也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酸碱度和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体系的研究可以为农田系统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威; 杜婕; 黄亚群
    • 摘要: 为了解金属硫蛋白(MT)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镉胁迫的调控作用,收集了201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转MT基因相关的研究文献16篇,包含87个相对独立研究、6个性状指标(根长、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数据,采用Rstudio软件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物不同性状镉胁迫处理前后表现不同,野生型个体中的根长、过氧化氢含量、干重3个性状,在胁迫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呈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196.74%、423.40%),而根长、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变化率均超过20%),其中变化率最大的为干重(98.07%);转MT基因植物个体仅干重呈显著变化(97.88%)。在非镉胁迫下,转MT基因植物个体与其野生型相比上述6个性状表现均无显著差异;镉胁迫下在根长、过氧化氢含量、鲜重、叶绿素含量这4个性状呈显著差异(P<0.05),其中变化率最大的是叶绿素含量,变化率为59.12%。异质性分析发现,镉胁迫下根长、叶绿素含量和非镉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异质性较大;亚组分析发现,当受体植物为烟草时,转基因植株与其野生型个体相比在根长上相差最大(变化率为175.35%),MS培养基培养在非镉胁迫下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在镉胁迫下,受体类型、胁迫强度、胁迫时间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在高浓度镉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叶绿素含量总是高于其野生型,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变化率为138.45%。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MT转录因子的过表达能有效提高植物对镉胁迫的耐性,用转基因技术将MT基因导入植物培育对污染重金属具有高抗性和高富集能力新品种,是修复镉污染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最为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 刘丽媛; 郑向群; 张春雪; 杨波; 陈昢圳; 徐艳
    • 摘要: 为构建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整合分析筛选了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敏感因子,进一步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随机森林模型的耦合分析构建了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分析从43个土壤环境指标中筛选出了26个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敏感因子,包括稻田土壤容重(BD)、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5、2~5、1~2、0.5~1、0.25~0.5 mm)、<0.25 mm微团聚体、pH、电导率(EC)、交换性钾离子、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总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脲酶(SUE)活性、土壤转化酶(SSC)活性、土壤脱氢酶(SDH)活性、锌(Zn)、铜(Cu)、镉(Cd)。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变异分析,筛选出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环境敏感因子,进一步对筛选到的环境敏感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因子进行分组,通过随机森林分析得出因子重要性,最后通过三者的耦合分析构建了包括BD、pH、EC、SOC、TN、AK、AP、MBC、Cd和Cu等10个指标的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为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 李亚林; 练金山; 任凤玲; 孙楠; 徐明岗
    • 摘要: 为探明不同浸提条件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测定含量和浸提率的变化规律,增强各研究结果之间DOC测定含量的可比性。基于已公开发表的31篇文献,建立了包含不同浸提条件下DOC测定含量(547组)和浸提率(390组)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量化不同浸提条件(浸提剂种类、浸提温度、水土质量比等)对DOC测定含量和浸提率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DOC测定含量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浸提剂种类对DOC测定含量和浸提率具有显著影响,与去离子水相比,KCl和K2SO_(4)试剂均显著提高了浸提液中DOC测定含量(124.1%和118.8%)和浸提率(65.3%和17.2%),CaCl_(2)显著降低了DOC测定含量(57.9%)和浸提率(45.2%)。与室温条件(25°C)相比,提高温度可以显著提升DOC测定含量(72.5%)和浸提率(65.2%),且DOC增加量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DOC测定含量和浸提率均随浸提时间、土壤研磨粒径、水土质量比的增大而增加,且DOC增加量与水土质量比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DOC测定含量和浸提率与土壤pH、有机碳、全氮等显著相关。综上,DOC测定含量和浸提率受土壤性质及浸提条件的显著影响,在测定DOC含量时适宜采用KCl作为浸提剂,在室温条件(25~30°C)下浸提1 h。
    • 王日俊; 刘文静; 李梦琦; 陈永亮; 黄成东
    • 摘要: 施肥是提高桃树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以“桃”和“产量”为主要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文献,以不施任何肥料作为对照,采用文献整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肥对桃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桃果单果重(13.33%)与产量(23.23%)。当氮、磷、钾肥投入量分别为N 100~200 kg/hm^(2)、P_(2)O_(5)20~100 kg/hm^(2)、K_(2)O 250~500 kg/hm^(2)时,桃树增产效应较高,分别为37.66%、30.04%、28.70%,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的增产幅度提高了15.37%。当土壤pH为6.5~7.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0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60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2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20~200 mg/kg时,施肥对桃树增产效应均较高。在品质方面,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6%)、硬度(4.13%)、糖酸比(21.92%)和维生素C含量(7.68%),显著降低了桃果可滴定酸含量(-8.86%)。施肥对桃树的增产效应受时间、树龄和桃果成熟期等因素的影响显著,且随着施肥时间的推移,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因此,今后在桃树施肥方面,应综合考虑不同区域桃树树龄、桃果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及施肥措施等条件,尤其是在当前桃园土壤肥力较高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施肥量及有机无机肥配施,科学精准施肥,来提高对桃树增产提质的效果。
    • 任科宇; 陆东明; 邹洪琴; 王慧颖; 许发辉; 卢昌艾; 段英华
    • 摘要: 为探明有机替代对我国长江流域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搜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207组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NPKM)处理下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计算了有机替代在不同施肥措施、土壤性质和气候因素下对长江流域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明确了影响有机替代效果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籽粒含氮量,NPK处理下产量和籽粒含氮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 t∙hm^(-2)和1.2 g∙kg^(-1)。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水稻的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分别显著提升了3.7%和1.9%。NPKM处理对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NPKM处理在总施氮量低于250 kg∙hm^(-2)、替代比例30%~60%时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籽粒含氮量。NPKM处理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条件下有利于籽粒含氮量的提升。在年均降雨量≤1200 mm、年日照时数>1800 h、年均温>15°C条件下,NPK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影响NPKM处理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替代比例、土壤pH和年均降雨量,而影响籽粒含氮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全氮含量以及土壤pH。综上所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我国长江流域水稻的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在中游地区提升效果更佳,有机替代总氮施用量应低于250 kg∙hm^(-2),替代比例以30%~60%为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