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敲除

敲除

敲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598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151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遗传等; 敲除的相关文献由418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坚、堵国成、刘璐等。

敲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5.51%

专利文献>

论文:1510 占比:94.49%

总计:1598篇

敲除—发文趋势图

敲除

-研究学者

  • 陈坚
  • 堵国成
  • 刘璐
  • 陈勇
  • 应汉杰
  • 张军方
  • 牟丽莎
  • 蔡志明
  • 谢崇伟
  • 陆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思豪; 勾红潮; 卞志标; 李斌; 蔡汝健; 臧莹安; 李春玲
    • 摘要: 【目的】构建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株(PK-15 MLKL-KO),研究敲除MLKL基因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方法】根据MLKL序列设计特异性编辑位点,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MLKL-sgRNA编辑载体,转染至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药物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 MLKL-KO单克隆细胞株。通过靶基因组PCR、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LKL基因在PK-15细胞上的敲除水平;采用Reed-Muench法检测病毒增殖水平;采用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坏死情况。【结果】试验成功构建MLKL-sgRNA载体,筛选出1株MLKL基因缺失647 bp的PK-15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未检测到MLKL蛋白的表达。与PK-15细胞相比,PK-15 MLKL-KO细胞极显著或显著提高了PRV GD-WH(感染后36 h除外)和PRV Bartha-K61的病毒滴度(P<0.01;P<0.05)。PRV GD-WH和PRV Bartha-K61感染PK-15 MLKL-KO细胞后,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构建了MLKL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株,与PK-15细胞相比,PK-15 MLKL-KO细胞显著提高了PRV GD-WH和PRV Bartha-K61的复制和存活能力,为PRV Bartha-K61疫苗生产过程中提高病毒产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策略。
    • 经争辉; 李春英; 刘蓉; 任俞华; 崔诗雨; 赵文宝; 张海峰
    • 摘要: 目的探究Clcn3敲除对幼龄小鼠实质器官发育的影响,为Clcn3基因敲除动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PCR鉴定FVB小鼠基因型:野生型(Clcn3^(+/+))、杂合子(Clcn3^(+/-))及纯合子(Clcn3-/-);小鼠3周龄时,采集心、肝、脾、肺、肾和脑等主要实质器官并拍照,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其投影面积;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各实质器官,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全切片利用全自动数字病理扫描分析系统扫描后观察器官细微结构。结果与Clcn3^(+/+)和Clcn3^(+/-)小鼠相比,Clcn3-/-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Clcn3-/-小鼠各实质器官组织结构未见异常,实质细胞体积相对较小。结论Clcn3敲除导致幼龄小鼠的实质器官减小,未对幼龄小鼠实质器官产生明显病理损伤。
    • 李凯强; 王晶; 肖伟; 任红艳; 华再东; 董发明; 毕延震
    • 摘要: 波形蛋白(Vimentin,VIM)可介导多种病毒进入机体,为研究病毒的感染机理,本研究将合成的敲除VIM基因的双sgRNA克隆于pX459-puro载体中,构建pX459-puro-V-1和pX459-puro-V-2敲除载体,经电转至大白猪肾成纤维细胞中,经嘌呤霉素筛选出14株单克隆细胞株。将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PCR鉴定、测序验证、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得到1株缺失VIM基因的单克隆细胞。通过100 ng/mL的脂多糖(LPS)分别刺激该单克隆细胞株和可传代大白猪肾成纤维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中p65、p38、JNK、ERK及磷酸化蛋白p-p65、p-p38、p-JNK、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经LPS刺激后,缺失VIM基因的单克隆细胞和可传代大白猪肾成纤维细胞中p65、p38、JNK、ERK、p-ERK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缺失VIM基因的单克隆细胞中p-p65、p-p38、p-JNK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可传代大白猪肾成纤维细胞(P<0.01)。本研究得到了1株缺失VIM基因的单克隆细胞,利用该细胞株首次研究发现VIM基因缺失能够影响宿主细胞中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中p-p65、p-p38、p-JNK的表达,从而起到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该缺失VIM基因的单克隆细胞为病毒感染机理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素材,对相关疫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 温士强; 孙榕榕; 时函; 李永明
    • 摘要: 目的 构建Myo1h(Myosin 1H)基因与人同源的第30号外显子敲除模型小鼠(Myo1h小鼠)并验证其敲除效率。方法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yo1h基因敲除F0(the founder)代嵌合体小鼠,并进行配笼繁殖,经过基因型鉴定后获得纯合F2(the second filial generation,子2代)代实验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从mRNA水平和蛋白层面验证敲除效果;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小鼠髁突区域Myo1h的表达进行观察,从体内验证敲除效果;通过Micro-CT三维重建测量有效下颌骨长度,对F2代小鼠进行表型评估;采用Prism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yo1h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蛋白表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yo1h小鼠体内脑部、肺部以及髁突组织的Myo1h表达显著降低(P<0.05)。通过Micro-CT和身长测量分析进行表型评估后发现,Myo1h基因敲除后小鼠的有效身长比正常对照组短(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出Myo1h基因敲除小鼠,且该基因敲除小鼠与正常对照相比,身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随着Myo1h基因对发育影响研究的继续深入,或许能为颅颌面骨的生长发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覃健芳; 王欢; 吴冰冰; 马小京
    • 摘要: 背景:高尔基体膜蛋白1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存在,它的异常表达与癌症、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尔基体膜蛋白1可调控一些纤维化细胞因子,但关于其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高尔基体膜蛋白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敲除小鼠(KO小鼠)和C57BL/6野生型小鼠(WT小鼠)各12只,分别对小鼠左侧肾脏行单侧输尿管结扎(单侧输尿管梗阻)手术,其右侧肾脏作为对照。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4 d取小鼠肾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肾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巨噬细胞浸润比例;qRT-PCR检测肾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及炎症因子mRNA表达。实验方案经上海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WT-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KO-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均可见明显肾损伤和肾纤维化,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蛋白α1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且KO-单侧输尿管梗阻组肾损伤、肾纤维化程度及细胞外基质表达量均高于WT-单侧输尿管梗阻组(P<0.05);WT-对照组和KO-对照组肾脏均未出现明显的肾损伤、肾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②与WT-单侧输尿管梗阻组相比,KO-单侧输尿管梗阻组的巨噬细胞浸润比例显著增多(P<0.05),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以及趋化因子CCL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WT-对照组和KO-对照组肾脏巨噬细胞浸润较少,炎症递质表达量低;③结果说明,高尔基体膜蛋白1在肾纤维化发展中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浸润、炎症递质的调控有关。
    • 白祥慧
    • 摘要: 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促进基因敲除技术的进步,基因敲除技术从载体的构建到细胞筛选再到动物模型都取得长足进步.基因敲除手段种类繁多,其中CRISPR/Cas9作为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精确等优点,在农业、医学、生物学的模型构建中被广泛运用.随着科研工作的逐渐深入,CRISPR/Cas9技术逐渐渗透到植物和微生物研究领域中.文章综述近年来CRISPR/Cas9的应用,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姚健; 王业大; 王方; 柳力月; 鲁元安; 刘学芹
    • 摘要: 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Danio Rerio)的trim47,收集TRIM47–/–(trim47基因敲除)和WT(野生型)斑马鱼的大脑和脾脏进行RNA-seq分析,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总共确定了271个DEGs,经过简要分析,将这些DEGs注释为KEGG途径和GO富集分析,与WT组相比,TRIM47-/-组的脑中DEGs集中在细胞黏附和谷氨酸能突触信号传导途径中.在脾脏中,与野生型组相比,TRIM47-/-组的DEGs在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中发生了变化.使用qRT-PCR验证了脑和脾中与补体途径相关的基因,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这些结果表明,Trim47在脾脏和大脑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尤其是通过补体途径参与先天免疫功能.体内感染实验表明,trim47基因敲除可提高斑马鱼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感染率.总之,这些发现为TRIM成员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线索.
    • 刘梦迪; 董伟; 张旭; 陈炜; 高翔; 高珊; 张连峰; 吕丹
    • 摘要: 目的 构建Prpf40b基因敲除大鼠,为该基因的生物学研究建立工具动物,同时初步探究该基因缺失后对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rpf40b基因敲除大鼠,测序及PCR技术鉴定敲除大鼠构建成功及仔代大鼠基因型.通过超声影像技术分析敲除大鼠心脏结构形态和功能改变,随后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该基因敲除后对大鼠心肌显微形态的组织学影响.结果 经PCR鉴定和测序比对,确认Prpf40b基因敲除大鼠构建成功.经超声影像学分析,与同窝阴性大鼠相比2月龄敲除大鼠心脏结构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而12月龄敲除大鼠收缩期及舒张期时心室腔内径及容积显著减小,同时射血分数显著减小.经病理组织学分析,与同窝阴性大鼠相比12月龄敲除大鼠心肌出现排列不齐,心肌纤维粗细不均及肌浆网扩张等现象.结论 Prpf40b基因缺失可诱发大鼠心脏整体结构形态改变及心肌组织学异常.
    • 王万朋; 程波; 杨舒珺; 刘艳娜; 王巧芳; 宋耀东; 朱长举
    • 摘要: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在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2只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8只):野生型对照组(WT+CON组)、野生型SAP组(WT+SAP组)、MIF基因敲除对照组(KO+CON组)、MIF基因敲除SAP组(KO+SAP组).通过腹腔注射L-精氨酸(4mg/g)制备SAP模型.在末次注射后72 h取材,通过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IF表达,通过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IL-6、TNF-α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F-κ B)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WT+CON组相比,WT+SAP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AMY,血清及肺组织TNF-α、IL-6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KO+SAP组以上指标水平明显减低(P<0.05).此外,KO+SAP组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较WT+SA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敲除MIF基因可减轻小鼠SAP相关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有关.
    • 肖春丽; 钟昌开; 张梦婷; 余姿蓉; 董玲玲; 谭晴; 张贺; 蒲金基; 刘晓妹
    • 摘要: 【目的】揭示漆酶基因Cglac10在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长及侵染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qPCR技术对Cglac10在该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同源重组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敲除突变体ΔCglac10H和回复菌株C-ΔCglac10H。【结果】Cglac10基因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量是侵染前的8.02~13.66倍。回复菌株C-ΔCglac10H的表型与野生型菌株的无显著差异;突变体ΔCglac10H除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明显外,菌落颜色变为白色,培养10 d时菌丝中黑色素含量下降了67.33%,产孢量显著下降;在水膜中培养至24 h时,ΔCglac10H才偶见形成附着胞,36 h时的形成率仅为野生型菌株的44.85%;在PDB中培养6 d后,ΔCglac10H的胞内漆酶活性较野生型菌株下降了57.61%;不刺伤时,ΔCglac10H几乎不致病,刺伤接种6 d后,观察到ΔCglac10H的致病力比野生型菌株下降了52.94%。【结论】Cglac10在C.gloeosporioides无性繁殖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