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软下硬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40153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建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上海岩土力学与工程2011年学术年会、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等;上软下硬地层的相关文献由78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波、刘金明、张利军等。

上软下硬地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0153 占比:99.95%

总计:340327篇

上软下硬地层—发文趋势图

上软下硬地层

-研究学者

  • 吴波
  • 刘金明
  • 张利军
  • 张林
  • 肖先
  • 韩超
  • 任少强
  • 吴应明
  • 姜谙男
  • 张照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士民; 彭小雨; 陈兵; 王先明; 阮雷
    • 摘要: 为解决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时开挖面应力释放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一种既有的体积损失率迭代求解应力释放率的方法,依托广州地铁21号线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掌子面不同软硬岩比例、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应力释放率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盾构隧道掘进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分界面的过程中,围岩的初次应力释放率范围基本保持在24%~36%,且随掌子面硬岩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2)相对于围岩条件而言,埋深对应力释放率的影响更小。此外,在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全过程模拟中,根据围岩变化情况随不同开挖步动态调整应力释放率这一做法较全程取一固定应力释放率值更为合理。
    • 章邦超; 刘洪亮; 雷锋国; 彭光火
    • 摘要: 依托广州地铁18号线盾构施工,针对其地层分布复杂、软硬差异大及穿越密集民房建筑群等特点,通过注浆加固、现场动态监测、优化掘进参数等一系列主动措施,解决实际工程中掘进参数合理取值与地表建筑沉降变形控制两大难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该类软硬地层中掘进时,刀盘在通过不同岩层断面分界线时扭矩、推力等参数波动较大,总推力与扭矩有良好的相关性,各掘进参数宜控制为:推力30000~35000 kN、扭矩4500~6000 kN·m、推进速度35~45 mm/min;(2)提出的多段式封孔洞内超前注浆工艺可使刀盘前18 m范围内的地表上抬3~5 mm,最大上抬值能达9.02 mm,同时能缓解土体在盾构下穿时及后续固结稳定的沉降趋势;(3)因刀具磨损、掘进参数波动大、螺旋机卡死等引起的临时停机会造成地表建筑日沉降速率超过3 mm/d,在预设停机点位置前采取洞内超前注浆和克泥效工法能有效缓解沉降趋势,在带压开舱期间日沉降速率控制在2 mm/d以下;(4)左右隧道轴线附近的地表建筑沉降基本可分为“微小隆起—沉降较大—逐渐稳定”三个阶段,测点最大沉降值最终稳定在-21.38 mm、-22.49 mm,均小于控制值。
    • 龙建平
    • 摘要: 针对富水地层开仓换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技术难题,本研究结合福州地铁6号线滨海新城站~壶井站区间盾构开仓换刀施工,通过对盾构近期掘进参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进行盾构机防包裹保护、水泥砂浆置换土仓渣土填仓,施作盾尾止水环,再进行地表深孔注浆加固,确保开挖仓掌子面稳定的前提下;再常压进行刀具更换、带压清理刀盘开口固结砂浆的施工方法。此方法在确保安全的提前下,进一步提高了工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 李作仁; 周胡蒙; 金立
    • 摘要: 依托某地铁区间盾构机分体始发工艺,对盾构分体始发技术进行研究.由于该区间始发空间狭小,只能选择四次分体始发工艺展开盾构施工.工作井作为该区间盾构施工的唯一始发井,设计长度为18 m,且邻近山体,作业空间有限,场地无法满足常规盾构整体始发条件要求,需采取分体始发工艺.通过实践证明,盾构分体始发技术可以解决"小净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始发"的难题,降低盾构始发条件限制,优化设计,减少征地拆迁,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通过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可以突破上软下硬淤泥地质和场地狭小的限制,是盾构施工技术的有益补充,对城市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李健华
    • 摘要: 浅埋地铁隧道复杂地层下穿施工难度大,失稳和地陷事故屡有发生。以贵阳某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手段,对该浅埋隧道复合地层段的施工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据此提出降低风险的针对性超前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在洞口位置最影响显著,其它断面的沉降随着掌子面推进而逐渐减小;针对红黏土特殊地质,采用钢插板辅助注浆加固,可有效防止浆土混合体从缝隙流失,注浆效果改善显著。
    • 蒙蛟; 李文彪
    • 摘要: 文中依托某城际铁路盾构隧道设计,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研究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对立交桥桩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施工前使用阀管对桥梁桩基进行预注浆加固措施,对减小桥梁桩基的变形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立交桥桩基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朱建才; 袁逢逢; 刘江; 董毓庆
    • 摘要: 通过对杭州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进行分析,基于该盾构区间长距离、上软下硬地层、下穿既有地铁线路等复杂地质情况对盾构机的适应性要求,针对性地设计了刀盘、刀具、主驱动等盾构机结构的具体参数,并对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盾构机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丁健; 冷建
    • 摘要: 针对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软土层与岩层复合地层)地表沉降难以控制的问题,以福州地铁4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加实践验证的方法研究了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时,土仓压力、掘进速度、顶推力和扭矩等典型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表沉降中,瞬时沉降占总沉降比重较高,沉降控制更应着重于瞬时沉降控制;土仓压力控制方面,应选取土仓内上部区域作为土压力控制值,并且提出了土仓压力、掘进速度等参数的建议值;利用合理的渣土筛分鉴定方法可以便捷、准确地判断开挖面的工程地质状况,可作为调整盾构施工相关参数的依据。
    • 刘新龙; 焦正宇
    • 摘要: 针对济南地铁2号线北园路站至七里堡站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软硬不均等问题,易导致盾构机姿态难以控制,出现超挖、欠挖,严重影响围岩稳定性,引起地表沉降。通过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穿越上软下硬地层,重点研究盾构开挖掌子面顶推力控制技术。结果表明,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适当调整掌子面上下部顶推力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
    • 晋云雷
    • 摘要: 文章以南宁地铁3号线工程为研究背景,对长堽路站—东葛路站区间盾构下穿柳南、南广铁路施工项目进行研究,通过铁路路基沉降的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结果对比,分析总结D型便梁+洞内注浆加固技术在上软下硬地层铁路路基沉降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