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意蕴

教育意蕴

教育意蕴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878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德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科学术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等;教育意蕴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民、余小茅、戴明清等。

教育意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878 占比:98.96%

总计:19077篇

教育意蕴—发文趋势图

教育意蕴

-研究学者

  • 张卫民
  • 余小茅
  • 戴明清
  • 李允
  • 郑文宝
  • 郑洁
  • 高军伟
  • 仲光明
  • 叫思成
  • 史晓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阳赛玉
    • 摘要: 我国拥有丰富绚烂的民歌文化。民歌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中孕育着无数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许多地方上的民歌都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生产生活状况进行的情感表达。因此,民歌的本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湖南地区由于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结构。
    • 彭茜; 孟泽浩
    • 摘要: “教育回归生活”“一日生活皆课程”既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亦是幼儿身心适性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完整理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出现了教师观念上对各类活动关系的误解和实践上一日生活实施过程被异化的教育偏差。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在形式上是多样化的存在,本质上是教育性的存在,内容上是整体性的存在。实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与课程意义,需要教师实现三大转变: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从追随儿童走向引导儿童,由法定权威走向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
    • 李栋
    • 摘要: 作为话语实践的教育戏剧具有独特的话语实践逻辑,蕴含着教育戏剧话语转化与创生的基本范畴。教育戏剧话语的转化与创生需要话语主体在“离我远去”的同时不断地“反观自我”,在理解、诠释与行动中达到话语主体间“视域的融合”,实现从“单调式话语”向“复调式话语”的转化、从“单模态话语”向“多模态话语”的转化、从“离身式话语”向“具身化话语”的转化。具身认知思维、对话交往思维以及融通转化思维作为教育戏剧话语转化与创生的内在思维动力催生了教育戏剧话语转化与创生过程中丰富的教育意蕴:身体的解放,学习主体认知疆界的深度延展;语言的涵化,课堂思维跨越学科的纵横贯摄;生命的濡化,育人价值多维向度的敞开生成。
    • 朱鸿雁
    • 摘要: 教育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见证学生的成长!校长最感怀的事情莫过于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廊一亭、一节一会都倾注了设计理念与教育意蕴。八年来,我用脚步丈量校园,看着砂子塘吉联小学在一片黄土上矗立起来,有了初步的模样,直到现在,变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恒美”校园:银杏已身姿挺拔昂扬,柚子树逢秋硕果盈枝,岩石馆标本日臻丰富,种子陈列角样品繁多……不变的是雨花区非遗传承人书写在文化石上的“信”字,默默守候着底下埋藏的秘密--2013年9月我与全校师生制作的“时光胶囊”。“时光胶囊”里装着的不仅是每个师生对未来的祝福与愿望,更承载着二十年后再相聚的浓浓师生情谊。
    • 张琪琪; 马香莲
    • 摘要: 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张伯苓终其一生积极践行教育救国。他于1935年9月17日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发人深省的“爱国三问”,激发师生的爱国斗志,影响极其深远。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成为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力量。通过用当代眼光审视张伯苓的“爱国三问”,深入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实践基础,寻找其中的教育意蕴,并结合当下国情运用到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让当代青少年形成更明确的身份认同感;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明确责任担当,践行青少年的报国之志。
    • 徐志刚
    • 摘要: 教师情感表达的教育意蕴在于护佑学生敞开自我、增进师生关系建立、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以及砥砺学生多元发展。当前,教师情感表达过程中存在着动机的为我性过强、方式的随意性过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欠缺等问题。帮助教师明晰情感表达的价值诉求与实现路径,将有助于教师改善自身情感表达,从而有效实现情感表达的教育意蕴
    • 刘钰华
    • 摘要: 刘铁芳教授在《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一书中提出基于中国古典教育意蕴的兴发教育,从现象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刻的诠释。所谓教学中自然生命的起兴,其基本意蕴就是儿童身体感知觉的激活,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欢乐的、凝神的、富于关切的状态进入学习之中。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一类音乐对唤醒和激活学生的身体非常有利,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类音乐被称为自然音乐。
    • 刘训华
    • 摘要: 海洋是美的存在,具有人文美、自然美和科学美等特征。海洋之美与人的感知息息相关,是人类亲近海洋的动力源,认识海洋之美是实施海洋教育的重要抓手。一般而言,基于人类的文化活动而予以美感的,都可称为人文美。人类从事海洋活动创造出的海洋文化,及人类赋予海洋拟人化的文化意义,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人类文化的美好,感受到对人的关怀和人文精神,可视为海洋文化人文美的体现。人文美是海洋美的基本类属,形式上存于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等学科领域,文学性、历史性与哲学性是其重要学科特质。海洋在人文层面构筑人类精神家园,形塑精神世界是海洋人文美的教育意蕴,通过教育发扬海洋人文美。
    • 李宜江
    • 摘要: 增值评价在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只有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引领下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坚持服务于教师促进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地在中小学简单、务实地持续推进,方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成为评价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
    • 刘洋
    • 摘要: 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趋势和研究热点.为探讨AI赋能教师培训的教育意蕴及其实践向度,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培训理念和实践方式变革入手,分析AI赋能教师培训促使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培训目标指向教育智慧的生成和教师自身的完满发展,并在多元关联的知识域、主体域、智能系统中解析AI赋能教师培训的心理场与物理场、自主与规约、冲击与张力等问题,以及培训过程中所蕴含的多维实践意义及关系建构.实践向度上,提出应精准设置学习路径以实现长善救失,坚持实践导向支持对教学实践探索的螺旋上升,将智能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注重人性涵养以丰盈教师个体生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