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回报率

教育回报率

教育回报率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1789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人口学刊、南方经济、世界经济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第七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等;教育回报率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超、姚先国、李强等。

教育回报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789 占比:99.86%

总计:101936篇

教育回报率—发文趋势图

教育回报率

-研究学者

  • 方超
  • 姚先国
  • 李强
  • 邢春冰
  • 刘泽云
  • 王骏
  • 祁占勇
  • 马汴京
  • 黄斌
  • 孟凡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强; 宋中丽; 刘晓红; 张林秀
    • 摘要: 基于2012—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讨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初中、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大专及以上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但在各教育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生存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教育阶段都如此。(3)东部地区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西部地区相反,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自雇者、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且女性机会型创业者教育回报率的增速高于男性。(5)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自雇者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得到缓解。
    • 祁占勇; 何佑石
    •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振兴城乡人才、消弭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差异的职能。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为基础,依托明瑟收益方程,综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城乡个体回报率变动情况。研究表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对提升城乡个体收入的效益具有显著作用,对农村个体收入的正向贡献更为显著;中等职业教育农村个体的回报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城镇个体回报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低收入水平城乡个体的收入。为了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应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转型;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
    • 谢金辰; 祁占勇
    • 摘要: 考量高等职业教育对乡村产业经济与乡村个体收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构建乡村振兴的长效化人力资源储备机制。依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拓展后的明瑟收益方程,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模型控制内生性后,讨论了高等职业教育对乡村产业经济的贡献率与乡村个体的回报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承担起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职能。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不同类型乡村产业产生的正向经济效益在低分位点上分布稳定,在高分位点上出现显著分化。第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对提升乡村个体收入的效益不佳。第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不同类型乡村个体的负向效益在低分位点与高分位点趋同,在中分位点上呈现显著的方向差异。因此,国家要通过保持政策稳定,巩固高职服务乡村产业经济既有成果,优化政府注意力配置,探索高职支持乡村个体增收多元路径,区别市场特征,保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整体效率,识别扶贫门槛,优化高职服务乡村振兴效果精度等策略来达致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目的。
    • 韩丽丽; 田国秀
    • 摘要: 当前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教育困惑和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经济差距增大、社会竞争激烈、教育回报率增加等因素变化增加了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过度养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愈发流行的养育方式。然而,“越多越好”的养育方式不仅内耗着父母,使其养育负担和压力倍增,也导致孩子缺乏独立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等。基于此,家长开始反思并积极寻求新的养育模式,与过度养育相对应的简约育儿模式开始显现。
    • 边恕; 熊禹淇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雇佣模式被打破,更具灵活性的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本文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工具变量法及O-B分解法分析新业态下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女性劳动力在收入水平、教育回报率上均处于劣势,其职业上升空间受到挤压。异质性分析发现:灵活就业方式下,女性劳动力采取近距离流动模式、选择第三产业职业有助于其释放人力资本潜力;劳动力教育回报率随收入分位数呈现“U”型变化趋势;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得到提高,但回报率的性别差异也会进一步扩大。据此本文提出鼓励流动人口参与新业态建设,引导女性结合自身特质参与就业,通过再教育和再培训提高无固定雇主劳动力的工作收益等措施建议。
    • 侯力
    • 摘要: 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是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城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在向较大规模城市流动过程中实现了个体收益的增长。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教育对城城流动人口收入增长的影响,探讨其城市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以及2013-2018年教育回报率的时序变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教育对流动人口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只包含明瑟方程核心变量,还是引入不同特征的控制变量,个体的教育回报率均是显著正向的;第二,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中教育对城城流动人口收入增长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第三,2013-2017年城城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呈上升态势,2018年略有下降;第四,城市规模越大,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越会增加流动人口进入具有较高门槛且工资相对高的职业的概率,同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成为雇员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基于此,文章认为要尽快消除限制大城市发展和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障碍,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人口等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 孟凡强; 刘志辉; 彭志勇
    • 摘要: 随着大中城市城镇化空间的逐渐饱和以及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出现,就近城镇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研究政府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发现:政府通过征地、户口改革方式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并不能够消除工资歧视,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城镇本地职工,这一结论在纠正自选择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劳动力市场针对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的歧视与隔离已不明显,同工不同酬成为实现就近城镇化者面临的主要歧视形式,而城乡劳动力之间教育回报率的差异是导致同工不同酬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讨论发现,就近城镇化对于农村劳动力参保城镇职工保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自我雇佣的就业形式则有助于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歧视。文章拓展研究了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推进以县域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研究参考。未来应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加强农村劳动力“同工同酬”的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城镇化。
    • 祁占勇; 谢金辰
    • 摘要: 投资职业教育能否实现农村劳动力增收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村数据为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与拓展后的明瑟方程,探究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度.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职能;中等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增收,但相对收益的边际回报率逐渐降低;高等教育阶段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益普遍低于大学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培育的农村劳动力与就业市场需求更吻合.因此,国家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优势等措施,来达致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目的.
    • 马汴京; 陆雪琴; 郭伟男
    • 摘要: 本文关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的关系,为我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提供了一个新解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发现经济全球化对教育回报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以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计算,若一个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提高1个标准差,当地的教育回报率可提高1个百分点,从约7%增至8%.这意味着参与经济全球化活动对教育回报率的促进效应是非常可观的.本文使用了多种衡量指标和不同的模型设定,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回报率正相关这一基本结果都相当稳健;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学界对经济发展模式与要素积累互动关系的理解,也为解释我国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结构性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 方超
    • 摘要: 公共教育政策的改革质量及其对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是政策效果评价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因果性与异质性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实证评估了义务教育改革质量对流动人口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义务教育改革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的义务教育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以及工资水平,但内生性致使传统研究方法严重低估了义务教育改革的工资效应;(2)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处理效应模型进行纠偏后发现,义务教育改革的工资效应分别为16.5%~24.3%与29.6%~35.8%;(3)进一步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教育回报率的异质性收益特征表现为"V"形曲线,义务教育改革有助于收窄流动人口在低-高收入群体上的组内工资差异.因此,深化教育事业改革质量,增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补贴,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缩小工资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