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830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62篇、会议论文229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1678种,包括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教育科学、比较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02种,包括第九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国际教师教育协会第三届双年会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教师教育的相关文献由7901位作者贡献,包括谌启标、朱旭东、李中国等。
教师教育
-研究学者
- 谌启标
- 朱旭东
- 李中国
- 乔勇
- 陈时见
- 洪明
- 管培俊
- 饶从满
- 黄勇荣
- 曹惠容
- 侯小兵
- 王萍
- 郝文武
- 黄白
- 龙宝新
- 王兵
- 舒志定
- 马云鹏
- 周洪宇
- 周钧
- 唐芬芬
- 张爱珠
- 曲铁华
- 许涛
- 韦芳
- 代保民
- 何茜
- 姜勇
- 张翔
- 朱沛雨
- 李春超
- 栗洪武
- 王艳玲
- 王芳
- 罗明东
- 胡志金
- 顾明远
- 黄文澜
- 于海洪
- 任平
- 康晓伟
- 张华
- 张登玉
- 曾文婕
- 曾鸣
- 朱成科
- 杨跃
- 王飞
- 秦克铸
- 艾述华
-
-
康俊
- 《现代商贸工业》
| 2021年
-
摘要: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最核心、最薄弱的部分,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教师教育人才的桥梁,是实现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重要平台.通过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欠缺,并提出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策略,以改善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提高高师院校师范教育质量.
-
-
秦春生;
李广平;
魏民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20年
-
摘要: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
-
董奇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0年
-
摘要:
“国培计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服务于教育均衡和教育扶贫事业,指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是国家教师队伍建设领域所实施的重大项目.十年来,“国培计划”不断在示范引领中国教师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在服务最亟需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上下功夫,不断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上下功夫,有力推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走出了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国路径,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
-
-
-
-
-
-
李毅;
李舒展
- 《中国大学教学》
| 2020年
-
摘要:
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是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调研了东中西三所部属师范院校,发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各责任主体认识不到位,学位认可度不高;入学考试缺乏,求学的时间及地点不尽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双导师缺位;专业和思政课均不够完善,网络课程效果不佳;考核过于宽松,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所在中小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在问题总结与归因分析基础上,针对各责任主体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公师硕士培养质量.
-
-
陈向军
- 《中国大学教学》
| 2020年
-
摘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综合体现,更是地方师范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师范学院推进学科建设应坚持地方性,不断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坚持师范性,汇集聚合学科特色优势;坚持组织性,科学实施学科建设规划;坚持人民性,以人为本推进学科建设;坚持发展性,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
-
-
陈文心
- 《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7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高等师范教育作为师资培养的摇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如何进行自身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师资支撑,这既是高等师范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是未来高等师范教师教育发展的机遇.纵观近年中国高等师范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本文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检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
-
袁娇;
孙芙蓉;
潘龙飞;
胡红珍
- 《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经历了从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到大学化、综合化,再到标准化、高端化.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教师质量的提高是教育质量的保证.随着近几年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探寻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对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的主题及各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为深化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
李泽林
- 《2015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高层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培养民汉兼通的师资队伍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从现有教师教育培养与培训的机制来看,存在大学与中小学各自为阵,大学经院教育风格"难接地气",中小学实践至上风格"缺失理想",为此,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培养需要走大学与中小学以及政府机构等多方协同的共赢路径,强化中小学"自我修复"的校本之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体制机制的自我变革.
-
-
朱德全;
曾欢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自1990年以来,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基于文部省教育政策的发展导向、现实问题的外在迫求和教师意愿的内生诉求,先后展开了四次重要的初等教育教师培养课程改革.在四次改革中,教养基础科目、教职共通科目、专修专门科目的地位跌宕起伏,日本在改善兵库教育大学的教师培养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了该校的教师教育质量,这可以为中国当前卓越教师培养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
-
孙笛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地方高校在卓越中学英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此基础上对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地方本科院校卓越中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讨论.
-
-
王小兵;
莫云燕;
曾懋华;
焦琳娟
- 《2015年高校化学化工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
| 2015年
-
摘要:
为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2年组织部分高校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积极创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建设起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2014年,教育部也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
-
黎利云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对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以下简称定向生)的培养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湖南等省在定向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定向生的培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命题.在大力加强农村优秀教师培养的语境下,将上述命题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主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很有必要.目前,在卓越教师目标下培养乡村教师或者定向生的研究与实践还是空白.开展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完善研究层次、填补研究空白、提供实践样本.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的策略研究之重点可以确定在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其难点是定向师范生去农村从教的心理机制建设与政府配套政策的完善.
-
-
黎利云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对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以下简称定向生)的培养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湖南等省在定向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定向生的培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命题.在大力加强农村优秀教师培养的语境下,将上述命题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主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很有必要.目前,在卓越教师目标下培养乡村教师或者定向生的研究与实践还是空白.开展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完善研究层次、填补研究空白、提供实践样本.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的策略研究之重点可以确定在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其难点是定向师范生去农村从教的心理机制建设与政府配套政策的完善.
-
-
黎利云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对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以下简称定向生)的培养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湖南等省在定向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定向生的培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命题.在大力加强农村优秀教师培养的语境下,将上述命题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主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很有必要.目前,在卓越教师目标下培养乡村教师或者定向生的研究与实践还是空白.开展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完善研究层次、填补研究空白、提供实践样本.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的策略研究之重点可以确定在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其难点是定向师范生去农村从教的心理机制建设与政府配套政策的完善.
-
-
黎利云
- 《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对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以下简称定向生)的培养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湖南等省在定向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养、定向生的培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命题.在大力加强农村优秀教师培养的语境下,将上述命题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主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很有必要.目前,在卓越教师目标下培养乡村教师或者定向生的研究与实践还是空白.开展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完善研究层次、填补研究空白、提供实践样本.定向生培养为农村初中卓越教师的策略研究之重点可以确定在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其难点是定向师范生去农村从教的心理机制建设与政府配套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