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救济方式

救济方式

救济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0058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3年度年会暨第二十次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研讨会、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研讨会等;救济方式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石东洋、马章元、田贤国等。

救济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058 占比:99.22%

总计:30295篇

救济方式—发文趋势图

救济方式

-研究学者

  • 石东洋
  • 马章元
  • 田贤国
  • 崔建远
  • 张谷
  • 李婧瑶
  • 李晓晖
  • 李雅琴
  • 林微
  • 油妍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庆华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前,我国学界就个人信息保护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在具体的进路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一部分学者主张采取私法的模式,另有学者主张采取公法的模式,也有学者倡导公私法共同协力的综合进路。持私法保护进路的学者或主张将个人信息保护置于一般人格权之下,或认同个人信息商品化的实践将个人信息财产权化,在救济方式上采取侵权救济的模式。持公法保护模式的学者认为,个人信息保护的私法模式存在困境,需借助公法机制才能够超越。
    • 李卫杰; 张联成
    • 摘要: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六十五条“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或者依法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的规定,在招投标活动中,当投标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遇到违法违规的行为时,可以通过提出异议或投诉两种救济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 汪子媛; 李明发
    • 摘要: 随着NFT的火爆,各种法律问题接踵而至。本案是中国NFT作品侵权第一案。该案涉及的侵权作品是一件NFT数字作品,由于NFT自身的技术特点而被公认为是元宇宙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柱,因此,本案也被称为我国“元宇宙侵权第一案”。本案系涉及NFT数字作品的新类型典型案例,判决书中有诸多司法创新点值得关注,其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对于NFT交易模式下的行为界定、NFT数字作品交易平台的属性以及责任认定停止侵权的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法律层面阐述了交易平台的注意义务和法律责任,界定了侵权行为的性质以及停止侵权的范围,并创造性地提出了NFT侵权案件的救济方式。本案被告系为NFT数字作品交易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使得本案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版权侵权,因此业内目光大都聚焦于平台该对NFT数字作品承担何种注意义务,当发生侵权时平台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厘清这两点将有助于明晰NFT数字作品交易平台的责任边界,为未来的司法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尹佳
    • 摘要: 关于道路交通违法记分行为的性质理论上观点不一,通过分析记分行为的特征可知,应当将记分行为定性为一种行政处罚。当行政相对人不服记分行为时,可以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张红
    • 摘要: 中国《民法典》开世界民法典之先河,独立设置了人格权编,为世界民法典编纂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本编总结了我国既往几十年来人格权立法、司法实践经验与学界研究成果,吸收了世界法制发展中有关人格权保护的有益做法,展现了现代化的人格权保护模式,构建了完整的人格权体系,设置了全面的人格权请求权体系,规定了人格财产利益许可使用制度,并对人格权侵权责任构成和侵害救济方式作出了全面规定。
    • 牛雨涵
    • 摘要: 2017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2017年商标授权确权案件司法解释)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简称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保护范畴。考虑到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在先权利中也包括自然人的姓名权,2017年商标授权确权案件司法解释第二十条对在先姓名权的认定作出了规定。同时,按照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中对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其他不良影响”通常理解,如果某一商标的注册仅损害特定民事权益,由于商标法另行规定了救济方式和相应程序,一般不宜认定其属于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因此,能够纳入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保护范畴的公众人物的姓名,应仅指已故的相关领域的公众人物的姓名,而且该公众人物的姓名被申请注册商标,一般应造成对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后果。
    • 姚蔚子
    • 摘要: 股权转让纠纷近年来大量涌现,已日渐成为制约公司稳定经营之重要因素.瑕疵股权受让人的义务责任认定与救济路径问题是瑕疵股权转让纠纷中的争议焦点.通过进一步解读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公司法》、公司法司法解释及其背后的法理依据,从而对瑕疵股权受让人的义务、权利、责任作出分析,并对其通过诉讼方式寻求救济的难点提出解决路径,以求维护各方利益之平衡.
    • 谭世贵; 陆怡坤
    • 摘要: 经验法则是评价证据证明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当前,经验法则在证明力评价中的运用模式可分为印证评价模式、盖然性评价模式和混合型评价模式.由于经验法则的运用难以通过法律进行规制,因而无论在何种模式中,其均面临着提出主体不明、射程和推理方式不明确、外部规制作用有限、被告人对经验法则在证明力评价中的运用缺乏救济手段四重困境.对证明力评价中经验法则的运用机制进行完善,要从接纳不同主体提出的经验法则、加强对法官运用经验法则评价证明力的指引、落实证明力评价中对经验法则运用的裁判说理、明确证明力评价中误用和滥用经验法则的救济方式四方面着手.
    • 宋杰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构筑新时代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安全防护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进入新的阶段。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制度在《网络安全法》就已经有了专章规定,其后的《民法典》人格权编和《数据安全法》也先后规定了涉及个人信息的具体保护制度。相较于前述立法活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以及主管机关的职权范围提供了全面的、体系化的法律依据。个人面对非法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能够获得更具体、更多样的救济方式,权利保障范围涵盖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多个环节以及敏感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等特定场景。
    • 郭琳滔
    • 摘要: 近年来,"祭奠权"纠纷案件逐渐增多,但祭奠权并非《民法典》明文规定的权利.实践之中法官对祭奠权的认知不同,裁判标准不同,时有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本文从刘某乙诉某丙侵犯祭奠权这一典型案例出发,首先提出祭奠权存在的问题,之后对于祭奠权的概念和性质,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进行了细致的法理分析,最后提出受害人寻求救济的依据和方式,以期促进祭奠权的深入研究和民事立法的完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