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故乡情结

故乡情结

故乡情结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群文天地、老人天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影响中国茶文化史之宁波茶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故乡情结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树军、杜欢欢、杨苗苗等。

故乡情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95.5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3.61%

总计:249篇

故乡情结—发文趋势图

故乡情结

-研究学者

  • 于树军
  • 杜欢欢
  • 杨苗苗
  • 王圣杰
  • 田霖
  • 胡榕
  • 赵牧
  • 赵诗华
  • 邱媛
  • 邳玉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墨君
    • 摘要: 顾贞观是梁溪词派的代表性词人,其词中有许多关于家乡无锡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对风物的咏叹,对交游的记录,以及每逢佳节、羁旅漂泊时对乡愁的抒发上,展现了他对家乡无锡的眷恋、对同乡故交的情谊以及抑郁不得志的痛苦、进退两难的矛盾和向往归隐的心情。乡情词在顾贞观的词作中占四分之一以上,反映了作者从积极求仕到无奈归隐的心路历程,是研究顾贞观词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 潘全胜
    • 摘要: 故乡是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中国人对故乡的理解可引用元代刘岳申的话:“生于斯,死于斯,铭于斯,其魂气无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大意为生于此,长于此,死于此,他的魂魄也应该在这里,算死而不朽了。故乡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相对于远方而存在的,故乡即是你离开故土而获得的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地域的总体概括。
    • 刘伟安; 张力
    • 摘要: 李白是一位志在四方的游子,是一位永远在路上的旅人,是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化中一个天生的异类。尽管李白并非甘愿老死故乡之人,但他在常年流寓他乡深刻体验了世态炎凉,且始终怀才不遇、虚度岁月白首无成的境况下,其心灵深处依然滋生出与日俱增的浓挚深沉的故乡情结。于李白而言,故乡不但是物质意义上,也是精神意义上的永恒家园。但由于故乡已经物是人非、功业未建不甘身退等原因,暮年李白深陷于苦苦思归而始终未归故乡的精神困境中,注定了客死异乡的悲剧性人生结局。
    • 唐诗人; 李凤群
    • 摘要: 李凤群近几年的小说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大江》《大风》《大望》等作品视野宏阔、内容厚重,有大家气象,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访谈中,李凤群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针对文学与市场关系、乡土与城市写作、故乡情结、人性书写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李凤群认为,作家要有摆脱题材写作的能力,对时代的书写要超越简单的批判或肯定,要向伟大作品看齐,写出让读者都能感受到心灵震颤的作品。李凤群还表示,写人的“过错”与“承担”,是她所有作品的基本主题。
    • 王静
    • 摘要: “月是故乡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表达了他在战争期间对亲人和故乡的牵挂之情。现当代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引用这句诗,以其为题目创作了经典散文,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以及故乡“小月亮”的怀念之情。从文本内容出发,就文章中的“月亮意象”和作者的“故乡情结”作深度解析,以激发读者共鸣,引起对故乡的怀念与思恋。
    • 陈乾生
    • 摘要: 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乡村作为城乡的二元对立结构,无论是在“乡村人口”或是“乡村面积”上均呈现逐步下降、缩小的态势,故乡的人、事、物、理正在被边缘化,甚至已经消失不见。具有影像纪实属性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试图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探索乡土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故乡之间的联系,借此引发社会对乡土文化的关注。
    • 冯浩
    • 摘要: 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显学”,已经创建了系统的话语体系,提出了独特的研究方法。文学地理意象研究法作为文学地理学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将文学意象与地理意象相结合,是文学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结合体,这种方法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故乡情结作为文学创作中的永恒主题,承载了创作者关于自己故土的地理记忆,运用文学地理意象研究法分析故乡情结中所蕴含的自然地理意象和人文地理意象,可以突破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阐发故乡情结中的新内涵。
    • 费飞
    • 摘要: 莫言是新时期文学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用小说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乡土世界。对待“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莫言采取了精神继承的方式,即用理性精神对民间和乡土进行反思和批判。莫言把文学创作同乡土嫁接在一起,融民间情感与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为一体,让小说的情与理交织、同情与批判混合。当前,对莫言创作的理解多有“人文关怀的缺失”,实则不然,莫言的“缺失”可以理解为精神的过度“饱和”,这是作家膨胀的故乡情结和民族精神急需宣泄的表现。[1]如《红高粱家族》表达的是作者对“民族的骁勇血腥的那种理想状态的寻找”,《透明的红萝卜》宣泄的是“人的本性所受到的压抑和扭曲”。总之,莫言为当代文学架构起一种新的文体模式和文化格调。
    • 梁丰
    • 摘要: "临川二晏"有着浓郁的故乡情结.他们的故乡情结表现在对故乡风物的描绘,以及对故乡人事的叙述与追怀.怀着对故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他们支持家乡教育,推崇乡贤,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故乡的读书尚学之风.他们严谨持家,其子孙后代不乏佼佼者,临川晏氏因此成为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的代表之一.他们在南唐词派基础上发展了词体,推动了宋代江西词人群体的形成.
    • 诸雪萍
    • 摘要: 每要执笔,总是发现自己黔驴技穷、胸无点墨,如果还有那么点写作的动机,大概是叫作情怀的东西吧。于情怀,没有比家乡更浓的了。乡情,是散不开的雾,缭绕而又缠绵,是淡不了的奶,醇厚而又香甜。然而,始终觉得开篇俗气,配不上我的深情,配不上我的故土。溧水的南边是我家,家的南面是石臼湖,湖的南面是高淳。新金陵四十景,石臼湖是其一。请允许我称之为"我家的"石臼湖。作为写作素材,我启蒙时写她,少年时写她,今天依旧,且让她姓了诸,膨胀一下我的故乡情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