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50920篇;相关期刊1067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求实、公安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2014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第七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等;政治稳定的相关文献由2003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文芳、张体魄、肖克等。

政治稳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2 占比:1.3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0920 占比:98.60%

总计:153062篇

政治稳定—发文趋势图

政治稳定

-研究学者

  • 董文芳
  • 张体魄
  • 肖克
  • 冯宏良
  • 本刊编辑部
  • 刘勇
  • 杨超
  • 肖勇
  • 臧乃康
  • 左宏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永久; 杨龙文
    • 摘要: 政治稳定是边境牧区治理的政治保障,也是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石.当前边境牧区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涵括在边境牧区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政治体系治理效能发挥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不平衡不充分、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内存张力等具象化表征,影响着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绩效认同和利益认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待从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依托党建引领赋能,促进经济绩效提振,实现高效政治参与等维度出发,进一步提升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边境牧区政治稳定的调适性与耦合性.
    • 张磊
    • 摘要: 2021年,新加坡政府内阁大改组,并保持高度廉洁;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6%的增速,创近10年来最高增速,港口吞吐量创新高,但旅游业发展惨淡;外交上立足东盟,面向亚洲,重视大国平衡,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并重点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数字经济合作;社会方面,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失业率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展望2022年,新加坡政局仍将保持稳定;经济将继续复苏,但各行业仍将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外交上仍将坚持立足东盟,面向亚洲,坚持大国平衡,突出经济外交的既有政策。
    • 高永久; 杨龙文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边境牧区政治稳定是相互演进的互构关系,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政治稳定具有独特的功能性意涵,政治稳定则是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置性条件和价值性旨归。在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边境牧区的外部政治环境、政治体系制度化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政治参与状态等政治稳定因素会对其铸牢成效施加内外叠加性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民族政治单位构建所需要的国家共同体认同、政治权威认同、经济绩效认同、现实利益认同施加作用而得以实现。
    • 卢姿元
    •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价值和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本文试图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维护政治稳定功能方面作出分析,探讨其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具体表现。主张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执政党和党外代表人士之间的合作沟通,并以此来继续强化新型政党制度的稳定功能,进一步维护国家政治生活的安定团结。
    • 张旭哲
    • 摘要: 强大的政党是经济和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维护政治稳定的组织保障.俄罗斯联邦在20世纪90年代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了新社会阶层的产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政治参与的急剧扩大.而新兴的俄罗斯政党作为管理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的工具,其政党组织能力在规模、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领导层四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本文通过俄罗斯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比较研究显示,俄罗斯政治动荡的原因在于市场化进程中产生的弱政党组织能力低下,被迫依赖于掌握实际政治经济资源主导权的社会力量和行政官僚.俄罗斯政党的发展路径对于今日中国仍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 王文章
    • 摘要: 社会稳定是指全社会大多数成员能够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社会整体上的协调有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既定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维持社会环境稳定性的根本要素包括长期的政治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广泛的文化认同,这三者分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柱,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肖肖
    • 摘要: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化时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它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有利于公民进行利益表达,也加强了社会监督,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但是,非法、无序和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也对政治稳定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我们要正视并分析这些影响,也能为解决这些消极影响带来的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
    • 胡锐军
    • 摘要: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调适要求.按照生态政治的模式来建构生态型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有效路径.这种建构的逻辑支撑在于:生态政治学原理的理论逻辑、理想国家形态和治理方略不懈探索的历史逻辑、新时代社会改革发展成功推进的实践逻辑.建构的价值纬度即推进传统举国体制转向并加注更多的生态政治价值属性和价值含量:一是保持平衡性,建立动态修复机制;二是保持多样性,建立复合治理体系;三是保持坚韧性,建立有能型政府;四是保持开放性,建立互动式交往模式.建构的价值核心和主轴则是生态型政治权威牵引.这种权威是确保国家理想转型并长治久安的稳定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心剂,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粘合剂,是保障权力生态型生长的保护剂.
    • 李承政; 李旭辉; 顾海英
    • 摘要: 气候变化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正成为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气候变化效应的研究仍集中于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对气候变化与非农部门的关系、气候变化的社会效应等的研究尚不多见.对近些年国外关于气候变化效应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这些研究既包括了气候变化的经济效应(对经济总体、农业部门、非农部门的效应),又涵盖了气候变化的社会效应(冲突与政治稳定、人类健康、人口迁移、暴力与犯罪行为等).随着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断拓展,基于动态面板、分布滞后、多项式和区间回归、长期差分和长期平均方法等模型的分析不断涌现,对适应措施、作用机制和传导渠道的探索也不断推进.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范围,深入探究气候效应的微观传导机制,精确评估适应措施的实际效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必须重点把握的方向.
    • 王柯
    • 摘要: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政治文化的因素有传统因素与现实因素。政治文化有三大功能,即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起合法性说明,为政治秩序的稳定思想意识的支持,对政治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要重视政治文化的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