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沟通

政治沟通

政治沟通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640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求实、唯实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The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 (WBM 2010)(2010年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2001年新世纪两岸关系发展与中国前途研讨会、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政治沟通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龙立军、武建强、黄小谨等。

政治沟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6.6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640 占比:93.26%

总计:3903篇

政治沟通—发文趋势图

政治沟通

-研究学者

  • 龙立军
  • 武建强
  • 黄小谨
  • 向加吾
  • 李辉
  • 王国剑
  • 隋斌斌
  • 伍勇
  • 何云峰
  • 余九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惠萱
    • 摘要: 如今,全球化热潮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放眼世界,大到国家的政治沟通、经济往来、文化和艺术交流,小到出国留学和外语沟通,无一不体现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然而,面对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质疑,我们应该如何纠正他们的思想,确实任重道远。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目前,汉语的传播如火如荼,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已成为一道桥梁,一端连接世界,一端连接中国。因此,就中国传统节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原则。第二部分阐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几种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关于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的具体案例分析。希望可以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参考。
    • 韩建力; 王海荣
    • 摘要: 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内容。以政治沟通理论来看,党内政治生态具有互动性与稳定性特征,党内政治生态与中国政治沟通机制具有联动性;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还存在决策主体的协商沟通意识不强、政治信息传输渠道不畅、协商沟通保障机制不完备等现实梗阻。这就需要从党内和党外双向着力,强化各主体的协商沟通意识,规范政治沟通主体行为,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全面优化党的政治沟通机制推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隋斌斌
    • 摘要: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行动体,是官民政治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建构积极政治信任的重要制度资源。因此,非常有必要尝试探讨:如何通过人大代表的身份建构来实现积极政治信任机制的达成。中国政治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权利意识勃发、社会利益多元化、权威主体多元化的现实意味着民众对具体的政府、政党行为、政策、制度设计有着更加明确直接的期待。转型过程中,一种持续的动态理性的制度化的积极政治信任的建构非常关键。
    • 于淑婧; 荆学民
    • 摘要: 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在理性基础、对话机制以及公共决策等方面暴露出当下民主政治的沟通困境。协商民主的复兴通过完善民主和公民沟通为该困境提供了理论回应。在自媒体时代,促进政治传播与协商民主的衔接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基于协商民主重塑政治传播的表达机制、基于协商民主形成政治传播的双层对话机制、基于协商民主制度化政治传播的网络公共场域。从政治传播理论来看,与协商民主衔接使政治传播在理念层面回归到沟通本质,为政治传播在沟通维度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用“表达中心观”弥补控制论的“反馈中心观”;通过双层对话赋予政治沟通以程序性和包容性的双重特性;制度化社会领域的政治沟通,重塑社会-国家间的政治沟通。政治传播与协商民主的衔接为探索人类政治沟通的新方式提供了理论进路。
    • 徐明华; 桑超凡
    • 摘要: 政府与民众之间积极合理的沟通是有效应对疫情危机、实现乡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的观点,对“硬核”喊话的沟通实践进行主题提取和积极话语分析后发现:在“硬核”喊话的话语互动中,政府和公众因面临相同的社会风险现实,更能团结情感与他人共享意义,实现了政治沟通方式的和解与价值目标的一致。其中,社交媒体的“再语境化”重构了乡村政治沟通的场域,原有的范围治理边界和部落化威权意义被消解,基层管理者情感的主动公开引发了大众情感的共鸣,“家国同构”和“家国一体”的道德规范意识成为中国乡村政治沟通合理化的核心要义。
    • 王金水; 高亚州
    • 摘要: 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型社会问题的涌现、社会公众的参与治理意识的高涨都对政府治理提出新挑战.政治沟通作为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兴起、决策、执行、反馈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影响和反映着治理效能的状况.在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凸显,但政治沟通的系统闭环特征使得在政治沟通领域仍存在沟通通道过长、信息失真和干扰、主体局限性等问题,需要在完善现有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政治沟通的制度建设,提升政治沟通主体的政治素养,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规范有序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政治沟通网络,使各种人群的政治诉求、各种各样的政治信息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进行传输并相互验证,从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 刘伟; 肖舒婷
    • 摘要: 百姓宣讲是中国共产党与群众进行政治沟通的重要方式,是当代中国政治运行中的基础性环节之一.百姓宣讲紧紧围绕"百姓"运作,是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政治中的重要实践.百姓宣讲主要由群众代表中国共产党来宣讲,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及其实践为宣讲主题,以百姓的故事为主要宣讲内容.百姓宣讲根据群众的沟通逻辑调适其话语体系和叙事结构,通过政治信息在中国共产党与群众之间的"上下来去"实现有效沟通,传递和反馈政治信息、赢得群众的政治支持和政治认同并构建政党的合法性基础.
    • 施惠玲; 彭继裕
    • 摘要: 国家治理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的过程,而"动员""参与"也是一个政治传播的过程.参与式社会动员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式社会动员运行的基础在于协同合作以建立良好的政社关系;关键在于以党和政府为领导、引领和协调主体,授权其他社会各种力量为在场的参与性主体的资格;目的在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政治理念、增强国家政治认同、提高公民意识.参与式动员的日常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不仅能够发挥促进治理决策科学化、提高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增强社会信任与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将国家治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状态,即进入良性的政治沟通阶段.
    • 陈海峰
    •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摆脱了对大众传媒的表达渠道依赖,转而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自由表达,从而成为实践意义的舆论主体.这种转变导致舆论引导工作领域出现舆论引导对象的多元化、舆论引导方式的体系化、舆论引导效果的复杂化、舆论引导理念革新的常态化等变化.在理论层面,舆论引导所依赖的理论资源也开始从宣传模式向政治沟通模式转变.在传播格局巨变的背景下,舆论引导工作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导向和职能、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 褚金勇; 陈楠
    • 摘要: 作为党的重要政治节日,"七一"建党纪念一直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议题,各政治主体发来的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纪念的贺电也成为"七一"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人民日报》"七一"贺电新闻为例,探讨贺电新闻在中共建党纪念中所发挥的党群、党际、国际之间的政治沟通功能,同时指出报刊之上的贺电新闻以他者视角塑造党的政治权威,有助于唤起全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认同与政治拥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