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教分离

政教分离

政教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5542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科学与无神论、法音、佛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温州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论坛、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政教分离的相关文献由2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合理、赵志、周保松等。

政教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5542 占比:99.90%

总计:225776篇

政教分离—发文趋势图

政教分离

-研究学者

  • 杨合理
  • 赵志
  • 周保松
  • 文丁
  • 刘健
  • 刘刚
  • 周伟驰
  • 常安
  • 庞金友
  • 张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志通
    •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黑错是甘肃省夏河县属一个乡。抗日战争时期,甘肃省政府筹议从夏河、临潭、卓尼三县局中析置黑错“新治”,并先后三次派员前往甘南进行实地查勘,规划出了成型的新政区。它从有着纷繁复杂的政教权力系统、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和此疆彼界犬牙交错的地域中析出,既有“众建分势”的用意,也暗寓推进新政区政教分离及其新变化的构想,流露出了边疆治理策略的现代转向。官员们精心规划和推进政区调整的想法,却遭到了本地不同身份人士的一致反对。本地人借助多种策略表达自己的呼声,加之抗战时期财政窘蹙和官员们深恐地方变乱等,“黑错设治”最终流产,官员们的精心规划和构想化为泡影,这表明边疆地区的政区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地方文化因素。
    • 何雪叶; 韦风华
    • 摘要: 教堂是法国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缩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国教堂世俗化和社会功用演化可以分为纯宗教及一定防卫功能等四个阶段,其社会功用世俗化的原因在于宗教的世俗化和教会权威的下降,政教分离,现代公共文化空间兴起,年轻一代思想转变.社会功用多元化赋予古老教堂建筑更多的社会价值、文化符号和旺盛的生命力.
    • 刘玮玥
    • 摘要: 19世纪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育世俗化拉开帷幕.1905年《教会与国家分离法》颁布,完成政治世俗化.至此,政教分离逐渐成为继自由、民主、博爱之后法国民族国家的第四大信条.随着近几十年来法国穆斯林移民数量的增加,社会矛盾凸显,法国奉行的共和模式政策逐渐"失灵".2020年突如其来的斩首案又使政教分离政策和伊斯兰教的矛盾成为热议焦点.国家保护个人的平等和自由,若人民主权与个人权利发生冲突时,法律便是个人权利的量度尺.如何尽可能在尊重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平衡大众意志和国家利益,如何让政教分离的政策更好地适用并减少穆斯林移民的世俗化困境,是法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刘新成
    • 摘要: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美国总统说,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然而美国就是"容不下"中国,偏要遏制、打压甚至"折腾"中国。这究竟是为什么?过去人们从政治经济方面谈得比较多,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探讨。说到美国文化,首先提醒注意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这是一个宗教意识很强的国家。美国今有84%的人口信仰基督教,考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有无宗教信仰仍是一个重要标尺。尽管"政教分离",但一个公开的无神论者参选美国总统仍然不可想象。美国宗教精神肇始于移民时代。众所周知,北美最初的殖民者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他们为什么出走?是因其宗教信仰不见容于本土当局, 他们期待什么?
    • 摘要: 八、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西藏存在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在藏传佛教内部还存在宁玛、噶举、萨迦、格鲁等不同教派。经过民主改革,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恢复宗教的本来面目。
    • 冯中天
    • 摘要: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宗教政策是我国现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滥觞。本文通过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宗教政策进行分析,整理中国共产党发展初期宗教政策发展演变过程,探寻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土地上的宗教内容认识及其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和政教分离原则的萌芽。同时,还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中宗教政策中所出现的左倾性错误以及改正过程、结果进行分析,以做到学史明理。最后还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观察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大政策方向和民族政策方向。
    • 庞金友; 刘健
    • 摘要: 政教关系对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变迁影响深远,在殖民地时代至建国前后表现得尤其明显.建国之父们几乎人人都有宗教背景,美国立国的重要文献中基督教底色更为浓郁.杰斐逊政教分离思想经由古典哲学与自然—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双重灌注,排除了柏拉图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与加尔文主义.杰斐逊在《致丹伯里洗礼派协会》中刻画的“教会与国家分离之墙”的政教分离原则,对建国时期的政治斗争走向、政教环境建构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杰斐逊的政教分离思想意蕴深远,不仅具有宪法阐释的意义,也为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铸就贡献了别具一格的精神遗产.
    • 孙海华
    • 摘要: 政教分离是美国的宪政原则之一,被认为是美国献给世界文明最伟大的一份礼物,在保障美国式自由和民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管是从立法过程、文本内涵、司法实践还是社会现实方面来看,政教分离都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相反,因为宗教对美国社会极强的渗透力,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美国,政教分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同时,又有其不可分离的现实基础.政教分离是一个悖论.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政教分离的将来命运仍将是不确定的.
    • 庞金友; 刘健
    • 摘要: 政教关系对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变迁影响深远,在殖民地时代至建国前后表现得尤其明显。建国之父们几乎人人都有宗教背景,美国立国的重要文献中基督教底色更为浓郁。杰斐逊政教分离思想经由古典哲学与自然—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双重灌注,排除了柏拉图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与加尔文主义。杰斐逊在《致丹伯里洗礼派协会》中刻画的“教会与国家分离之墙”的政教分离原则,对建国时期的政治斗争走向、政教环境建构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杰斐逊的政教分离思想意蕴深远,不仅具有宪法阐释的意义,也为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铸就贡献了别具一格的精神遗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