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青春岁月、文史月刊、文化月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冀晋豫陕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上党梆子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丹波、宋丽丽、张志庄等。

上党梆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97.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81%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1.63%

总计:123篇

上党梆子—发文趋势图

上党梆子

-研究学者

  • 丹波
  • 宋丽丽
  • 张志庄
  • 李建欣
  • 王瑜瑜
  • 谢娜
  • 龙洁虹
  • 丁穆兰
  • 丹浦1
  • 丹蒲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田
    • 摘要: 上党梆子是中国地方剧种里少有的历史悠久的剧种,研究其声腔和音乐的学者众多。本文从“舞台呈现”的变革这一角度讨论上党梆子的发展沿革。舞台呈现主要涵盖了灯光系统、舞台布景、演员服装、道具设计、人物化妆、场面调度这几大项目。上党梆子从上党地方土戏发展到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经历了灯光系统从无到有、舞台布景从少到多、道具化妆从粗到精的一系列巨大变革。
    • 康志清; 隋欣
    • 摘要: 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的一部地方小戏,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据有着浓烈的上党地域特色,作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具有着区别于其他三个梆子剧的独特唱腔以及丰富剧目,与上党地区的风土人情贴合紧密,为了使上党梆子的文化内涵继续传承,本文从上党梆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在“生活”“场景”“内容”三个维度进行逻辑与实践探索,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使上党梆子获得创新性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 秦风明(文/图)
    • 摘要: 在戏曲艺术日渐萧条和式微、不少地方剧团处濒临瘫痪甚至解体状态之时,壶关县上党梆子剧团却声名鹊起,他们走乡进村奉献精彩演出,将戏曲文化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 贾静
    • 摘要: 上党梆子中的昆曲是山西地方戏吸收昆曲艺术最为成功的典型个案,它的接受与普及、全盛与衰落,从很大程度上折射昆曲艺术在中国北方的遭遇和内在矛盾.上党昆曲从勃兴到衰落的三百年,亦是中国历史剧烈动荡、文化丕变的时期,故而其盛衰浮沉实与历史大背景息息相关.研究作为一种地方戏亚种的上党昆曲的衍变历程和规律,将其视为一种极好的文化标本,不仅具有史学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其外延甚至超出戏曲本身.作为一种普及面极广的文化体裁,戏曲艺术所代表和所揭示的,从来都不仅仅是戏曲本身.观察上党昆曲的历史,了解这一古老剧种在今天的生存状况,对传统文化如何适应时代变化,也有着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 谢娜
    • 摘要: 上党梆子是我国一门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量创作者和艺术家的努力下,经典历史新编剧目《江姐》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尤其是其中的音乐更是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戏剧的创新和改良。文章首先对上党梆子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其次对上党梆子经典历史新编剧目《江姐》中的音乐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最后对上党梆子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 秦国祥
    • 摘要: 一、主题的把握《墙头记》是根据蒲松龄的同名俚曲改编而成的。该剧讲述了善良的张木匠一辈子辛勤劳作,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的故事。长子大怪经商暴富,次子二怪娶妻成了地主。兄弟二人为富不仁,反而虐待老父亲。无奈,好友王银匠为张木匠设下巧计,扬言张木匠有大量私房钱,二子贪图钱财,争相奉养老父亲。张木匠死后,王银匠谎称银子就埋在墙头底下,二子争相刨墙,结果墙倒将两人均压墙下。《墙头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豫剧、秦腔、晋剧、蒲剧、吕剧、黄梅戏、新疆曲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山东梆子等诸多地方剧种均有上演。剧情诙谐,幽默,贴近生活,所讲的故事和人物与现代人的生活虽相去甚远,但它蕴含的精神价值却早已超越了时代局限,观看后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某种联想和反思,是一出寓教于乐的佳作。
    • 谢娜
    • 摘要: 上党梆子是我国一门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量创作者和艺术家的努力下,经典历史新编剧目《江姐》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尤其是其中的音乐更是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戏剧的创新和改良.文章首先对上党梆子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其次对上党梆子经典历史新编剧目《江姐》中的音乐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最后对上党梆子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 郝天石
    • 摘要: 《太行娘亲》是一出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历史背景的上党梆子现代戏,该剧讲述了敌后根据地老百姓保护养育八路军后代的故事,该剧艺术气息浓厚,风格淳朴,大量使用当地的年轻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担纲,力求表演和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原生态,避免掺入过多文人化的雕琢,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地方戏的一部佳作,是近年来红色戏剧创作的一个缩影,它集中了当今红色戏剧创作中的一些显著特点。
    • 摘要: 上党梆子《申纪兰》是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是一曲太行精神的赞歌。本剧撷取了申纪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以申纪兰为实现西沟人都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奋斗一生为主线,讲述了申纪兰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改革的时代精神,一生不变的劳动本色,对党对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表现了申纪兰和乡亲们朝夕相处甘苦同在的无疆大爱以及她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家庭亲情。
    • 王鹂
    • 摘要: 近二十年来,海门山歌剧一直以原创的现代戏为主要演出剧目,戏剧主题也常常围绕乡村建设、脱贫扶贫、勤政廉洁等主旋律题材而作。这类题材也一直是其他地方戏所热衷表现的内容,就如脱贫扶贫题材来说,这两年更是层见叠出,比如豫剧《重渡沟》《杏花寨》,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眉户剧《崆峒山下》,越剧《山海情深》,上党梆子《沁岭花开》等。海门山歌剧《田野的希望》则是这两年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一出乡村脱贫戏,由海门山歌的国家级传承人、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宋卫香领衔主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