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运动
摇摆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水路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4716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河南科技、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等;摇摆运动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阎昌琪、高璞珍、谭思超等。
摇摆运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4716篇
占比:99.91%
总计:104812篇
摇摆运动
-研究学者
- 阎昌琪
- 高璞珍
- 谭思超
- 孙立成
- 幸奠川
- 金光远
- 王畅
- 黄彦平
- 张虹
- 刘恒科
- 刘磊
- 徐建军
- 曹夏昕
- 林莹
- 王璐
- 苏光辉
- 钟伟
- 闫超星
- 余志庭
- 刘传成
- 周新敏
- 张文超
- 曹雪立
- 朱日升
- 牟东慧
- 王占伟
- 董艳国
- 许超
- 谢添舟
- 陈冲
- 陈炳德
- 陈科明
- B.鲍斯特
- F.马格尔
- G.尚德尔
- G.诺比斯
- M.克诺尔
- M.贝斯文格
- S.阿伯拉罕
- V.乌芬坎普
- 乐伟楠
- 于向涛
- 何维德
- 兰述
- 刘洋
- 刘浪
- 勒内·多纳尔
- 卓文彬
- 吴炜
- 周力
-
-
贾传果;
潘家富;
李建广;
马丽
-
-
摘要:
地震时建筑内高大器物,如柜体、冰箱等,刚体的晃动、倾倒会导致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筑中多数器物放置在靠近墙体的部位。而已有关于刚体地震响应分析的文献未考虑碰壁的影响。地震过程中,碰壁会改变刚体运动模式,增加刚体的倒塌概率,故考虑碰壁的影响对于模拟刚体的地震响应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利用Lagrange定理建立刚体运动方程;并采用Rosenbrock积分方法建立了刚体摇摆运动响应分析方法;进而提出了“子步-两步法”,以精确地模拟碰地和碰壁两种运动状态变换;最后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刚体摇摆运动响应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
-
李鑫;
谢公南
-
-
摘要:
针对核动力舰艇航行时可能发生的摇摆运动情况,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海洋摇摆运动条件下超临界水冷堆(Supercritical-water-cooled reactor,SCWR)堆芯冷却通道内超临界水湍流流动与传热特性,揭示海洋摇摆运动对通道内瞬时及时均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摇摆条件下通道内超临界水横流强度大幅增强,流体质量流量、压降损失、瞬时换热系数、燃料棒外壁面最高温度等均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在流体温度接近拟临界温度时摇摆运动对通道内对流传热过程的影响最显著。并且,上述参数波动幅度与摇摆幅度和摇摆周期之比正相关。随通道摇摆幅度增大或摇摆周期减小,瞬时换热系数与瞬时压降波动幅度增大。总体而言,与竖直静止情形相比,在摇摆条件下通道内时均压降损失与时均换热系数均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增长幅度有限。
-
-
赵战华;
范亚丽;
匡晓峰
-
-
摘要:
以应用于1500 m作业水深的深吃水半潜式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池模型试验对水动力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与某典型浅吃水半潜式平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吃水半潜式平台纵摇、横摇和垂荡固有周期显著短于传统浅吃水平台,在波频范围内前者运动响应大幅减小,在作业海况下最大摇摆运动为1.54°、最大水平运动为13.12 m,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能够满足深海可燃冰开发的工程需求。
-
-
毕景良;
谢峰;
黄彦平;
徐建军;
袁德文;
昝元锋
-
-
摘要:
棒束燃料元件子通道间流体存在搅混与横向二次流,流动及阻力特性相较矩形通道、圆管等简单通道更为复杂。核动力舰船、船舶、小型浮动核电站等会受到海浪影响,经常处于倾斜、摇摆、垂荡等瞬变运动下。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低压工况的研究领域,高温高压自然循环运动条件下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自然循环系统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两种条件下摇摆角度和摇摆周期对棒束壁面温度变化和传热系数的影响,并获得了摇摆周期内棒束通道内的传热系数计算关系式。结果表明,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变化比过冷沸腾的剧烈;在本文实验工况范围内,棒表面传热系数波动幅值随着摇摆幅度的增大而增大;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工况时均传热系数基本不变。
-
-
陈冲
-
-
摘要:
为了研究海洋工况下矩形换热器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的波动特性及非稳态工况下壁面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条件下矩形换热器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会随着通道质量流量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周期性的波动,且内、外壁面温度波动的振幅及相位都不同,同时窄矩形通道壁面温度的波动特性是摇摆周期、摇摆振幅、傅里叶数和内壁面温度波动特性的函数.随着傅里叶数的增加通道内、外壁面温度波动相对振幅逐渐增加,相位差逐渐减小,且内、外壁面温度的相位差只与摇摆周期有关.
-
-
吴廉巍;
陈冲;
吴炜;
孙玲;
刘东民
-
-
摘要:
为了研究在摇摆工况下船舶流体系统的流量波动特性,建立摇摆实验平台模拟海洋环境,进行窄矩形通道内流量波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摇摆运动引起的附加力会使流体系统的流量发生周期性的波动,且波动周期一致.附加切向压降和附加向心压降的波动振幅随着摇摆角度和摇摆频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然而时均质量流量随着摇摆角度和摇摆频率的增加减小.在摇摆工况下流量的相对波动振幅随着摇摆角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
-
-
-
谢添舟;
徐建军;
卓文彬;
陈炳德
-
-
摘要:
流型的精确识别对于改进两相压降的计算精度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静止时实验数据对现有弹状流向搅拌流的转变准则进行了验证评价.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最好的转变准则,引入摇摆运动产生的瞬变外力场,构建了摇摆条件下弹状流-搅拌流转变准则,利用摇摆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对转变准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工况范围内,随摇摆振幅的增大,弹状流向搅拌流转变略有提前,而摇摆周期对流型转变的影响可忽略.
-
-
蔡璐1
-
-
摘要:
新手妈妈应该深有体会,轻轻晃动摇篮,宝宝更容易入睡。即使是成年人,也会觉得在吊床上小睡格外香甜。难道摇摆运动真的有助于睡眠吗?两篇于2019年1月24日刊登在CurrentBiology上的论文不约而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团队对18名志愿者进行睡眠监测后发现,在摇摆模式下睡觉的志愿者入睡更快,且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更长、睡眠更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摇摆运动可让志愿者的大脑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产生特定的脑振荡,同步丘脑和大脑皮层中的神经活动,优化睡眠。
-
-
王海亮;
石志勇;
李国璋;
王律化
-
-
摘要:
针对弹载捷联惯导系统在发射前需进行标定的问题,提出一种简易在线标定方案.此方案不需要将惯性器件从弹体上拆下来,且不需要车体进行复杂的机动,而是以车载主惯导提供的精确速度及姿态信息为基准,利用炮车的常规机动方式加上野战行进时沿x轴、y轴方向的俯仰、横摇角运动对器件误差的激励作用,采用系统级标定法对惯性器件误差参数进行在线标定.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对弹载捷联惯导系统的在线标定,且方案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
-
LAN Shu;
兰述;
TAN Si-chao;
谭思超;
YUAN Hong-sheng;
袁红胜
- 《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针对摇摆运动下窄矩形通道内低流速单相强迫循环流动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摇摆条件下,系统流量、加热段出口水温、外侧壁面温度都会发生周期性波动.随着时均雷诺数的增加,系统流量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但外侧壁面温度波动幅度先增加后减小.出口水温的波动幅度变化相对复杂,随着时均雷诺数的增加,出现了先减小,在接近转捩区时增加,继而再减小的趋势.对摇摆运动下时均努赛尔数的计算分析表明,与稳态条件相比,在低雷诺数区域,由于摇摆引起了较大的流量波动,因而对流动传热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而在雷诺数较高的紊流区,由于流量波动幅度较小,摇摆对流动传热影响不明显.
-
-
-
YAN Zhen;
闫臻;
LIU Lang;
刘浪;
ZHOU Guoju;
周国举;
WANG Guobo;
王国波;
WANG Yaxi;
王亚西
- 《第十五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震灾调查表明诸如墓碑和纪念碑等刚性块体结构易发生摇摆、甚至倒塌.本文以这类刚性块体结构为对象,采用弹簧单元法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刚性块体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参数分析,如结构的高宽比、地基土的柔性、地震波输入方向等探讨刚性摇摆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刚性块体结构在刚性地基上更容易发生摇摆运动,因而其基础提离面积更大;(2)结构高宽比越大,即结构越细长,月容易发生摇摆运动;(3)竖向地震动分量将加剧结构的摇摆运动,同时结构在摇摆运动过程中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竖向地震动分量,二者呈现一个“恶性循环”的相互促进,因而摇摆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不可忽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刚性块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
-
闫臻;
刘浪;
周国举;
王国波;
王亚西
- 《中国钢协桥梁钢结构分会2016年第十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震灾调查表明诸如墓碑和纪念碑等刚性块体结构易发生摇摆、甚至倒塌.本文以这类刚性块体结构为对象,采用弹簧单元法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刚性块体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参数分析,如结构的高宽比、地基土的柔性、地震波输入方向等探讨刚性摇摆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刚性块体结构在刚性地基上更容易发生摇摆运动,因而其基础提离面积更大;2)结构高宽比越大,即结构越细长,月容易发生摇摆运动;3)竖向地震动分量将加剧结构的摇摆运动,同时结构在摇摆运动过程中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竖向地震动分量,二者呈现一个"恶性循环"的相互促进,因而摇摆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不可忽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刚性块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
-
Yang Yu;
杨宇;
Pan Liangming;
潘良明;
He Hui;
何辉
- 《第十四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Fluent平台,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添加摇摆和核反馈等模块程序,使之能对摇摆条件下单相核热耦合进行模拟.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摇摆模块进行了验证,并基于已验证的摇摆模块,重点分析摇摆运动对3×3棒束通道及其子通道流动传热的影响;在摇摆的基础上,通过对棒束组件加入核反馈,探求核反馈与摇摆运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会降低棒束通道流量,并能增强棒束通道的传热,对于各个子通道的流动传热影响却不尽相同;核反馈对摇摆引起的流量波动具有较小的抑制,并会降低棒束的平均功率.
-
-
-
-
JIN Guang-yuan;
金光远;
YAN Chang-qi;
阎昌琪;
SUN Li-cheng;
孙立成;
LIU Lei;
刘磊
- 《第八届(2012)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摇摆运动作为一种典型海洋条件,对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摇摆条件下空气-水泡状流在矩形通道内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摇摆运动对两相流动过程的影响.实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通道尺寸为40 mm×10 mm,摇摆角度为10°、15°和30°,摇摆周期为8、12和16s.结果表明,摇摆条件下瞬态摩擦压降的变化具有明显周期性,随着两相雷诺数变大,瞬态摩阻系数的波动幅度和平均水平均变小;摇摆周期越小,摇摆振幅越大,即摇摆运动越剧烈,摩擦压降的波动幅度也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