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13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5篇、会议论文167篇、专利文献27913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安全与电磁兼容、电子器件、电子质量等; 相关会议98种,包括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第十六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暨第十七届全国微波磁学会议、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等;插入损耗的相关文献由2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小平、张大明、马春生等。

插入损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5 占比:2.58%

会议论文>

论文:167 占比:0.58%

专利文献>

论文:27913 占比:96.84%

总计:28825篇

插入损耗—发文趋势图

插入损耗

-研究学者

  • 廖小平
  • 张大明
  • 马春生
  • 秦顺友
  • 何为
  • 朱健
  • 赖宗声
  • 杨玉岗
  • 孙梁
  • 李艳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冬梅; 王爱环; 李翠然; 吴小所; 闫保万
    • 摘要: 为了提高偏振分束器的消光比,利用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和条形介质波导之间的非对称定向耦合特性,设计了由两个尺寸不同的硅波导和一个中间输入混合等离子体波导组成的偏振分束器,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偏振分束器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等离子体波导中TE和TM模式的双折射率对比通过介质加载波导增强,可获得超紧凑的结构,实验耦合长度仅有4.6μm;在1.55μm的中心波长处,TE模式的偏振消光比为-38.9 dB,插入损耗为0.5 dB,TM模式的消光比为-34.7 dB,插入损耗为0.45 dB,设计的偏振分束器具有高消光比;在波导制作公差范围内,模式的插入损耗小于2.8 dB,消光比低于-22.5 dB。
    • 李川; 郑浩; 王彦辉
    • 摘要: HBM存储器由于超高的存储带宽在大数据、智能计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支持超细线宽的硅转接板是实现存储器与芯片间HBM信号互连的主要载体,从HBM1.0到HBM2E,信号速率达到3.2 Gbps,信号完整性问题不容忽视。从HBM颗粒管脚阵列结构出发,分析信号布线和线宽间距极值。建立2层信号线传输模型,提炼频域阻抗分析方法和总串扰计算方法,从频域角度分析结构参数对电性能传输参数的影响,并从时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HBM信号线宽间距和应小于6.8μm;在应用频点范围内,远硅层信号线阻抗比近硅层信号线阻抗高6~8Ω,3μm线宽的阻抗值更接近于50Ω;线宽和线长是插入损耗敏感参数,间距和布线层对损耗影响较小。针对低频区的固有损耗,线宽影响占主导,针对高频区线损耗,线长影响较大。间距是串扰敏感因素,但受空间限制,间距优化有限,引入地屏蔽线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 刘娅; 孙科; 马晋毅; 谢征珍; 蒋平英; 杜雪松
    • 摘要: 该文研制了一种晶圆级封装(WLP)的C波段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滤波器。采用一维Mason等效电路模型对谐振器进行设计,并使用HFSS对电磁封装模型进行优化,再在ADS中对滤波器进行仿真优化设计,得到阶梯型结构的FBAR滤波器。采用空腔型结构并制备出FBAR滤波器芯片,同时利用覆膜工艺对FBAR裸芯片进行覆膜和电镀等WLP工艺,得到WLP的FBAR器件。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6.09 GHz,中心插损为2.92 dB,通带插损为3.4 dB,带宽为112 MHz,带外抑制大于40 dB。
    • 朱晓荣; 张文贤; 汪建业
    • 摘要: Wi-Fi(2 401~2 483 MHz)滤波器在移动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描述了在加速器环境下的核应急信息管理中抗干扰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指标。经过仿真及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有加速器环境的核应急情况下Wi-Fi滤波器可以满足无线通信的畅通。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低的通带插入损耗(小于2.5 dB)、高的带外抑制(大于30 dB)和较大的带宽(82 MHz)。
    • 王浩威; 郭瑜; 傅肃磊; 王为标; 吴浩东
    • 摘要: 针对微波滤波器对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应用需求,将薄膜集成无源器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工艺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工艺相结合,设计了一款含有三个传输零点的宽带集总带通滤波器。为提升器件Q值,降低带内损耗并缩小器件尺寸,将滤波器谐振回路的电感以三维电感的形式设置于金属层较厚的PCB基板中,而其他电路结构则被集成在高阻硅基片上,通过倒装焊植球的方式(Flip-Chip Ball Grid Array,FBGA)将高阻硅基芯片键合到基板上。为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加工制备了一款N77频段的带通滤波器,其不包括外部管脚的整体尺寸为2.2 mm×3.0 mm,1 dB带宽为918 MHz,带测试板的实测插损为-2.58 dB。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仿真结果达成一致。
    • 马骁
    • 摘要: 为解决测试装置不完善造成电源EMI滤波器插入损耗测量结果的严重失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同轴传输线结构的同轴探针,用于适配滤波器插针式的引出端。以此探针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测试工装,并将此测试工装与同轴“开口线”作为对照组,测试了滤波器样品的插入损耗。数据显示,非同轴结构的同轴“开口线”测试结果存在严重失真,不能满足准确测试的要求;而测试工装所获测试结果与标准数据基本一致。相对而言,同轴测试系统是准确测量插入损耗的解决方案。
    • 曹钎龙; 吴倩楠; 韩路路; 王宇; 李孟委
    • 摘要: 针对卫星通信、6G通信、物联网技术等射频前端系统对电子元器件高频工作性能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工作在W波段的直板型电容式射频(RF)单刀双掷开关。通过优化介电层材料和开关电极之间的空气间隙,降低了插入损耗、提高了隔离度等射频性能指标。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开关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射频单刀双掷MEMS开关在80~100 GHz范围内,其插入损耗小于1.7 dB,隔离度大于40 dB,开关整体尺寸约为1.6 mm×1.6 mm。此开关能够满足射频系统前端对高频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需求,在微波测试仪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韩雪川; 李锴; 李一峰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电镀设备对印制电路板(PCB)外层高速差分线插入损耗的影响,基于脉冲龙门电镀、直流垂直连续电镀和脉冲垂直连续电镀制作了三组不同的PCB样品。先对不同样品的表面铜箔进行了粗糙度测试和形貌表征,最后对样品表层的差分线进行了插入损耗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脉冲垂直连续电镀设备由于同时具备较好的药水循环特点和脉冲电流,制备的表面铜箔具有较小的粗糙度和致密度较高的锥状形貌,可以改善PCB外层差分线的插入损耗
    • 彭黎黎; 董思乔; 唐清华
    • 摘要: 为了抑制微波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中混频器和功放输出的各种杂散信号,笔者提出一种新型的结构紧凑的射频滤波器设计方案。该滤波器采用平行耦合线与发夹型滤波器结合的微带带通滤波器形式,选取合适的介质板材,根据仿真优化的结构尺寸,进行实物制作加工,然后测试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与仿真数据的对比,进一步反向优化设计参数。实测结果表明,在微波毫米波卫星通信工作频带内(14.0~14.5 GHz),带内插入损耗小于4 dB,带内回波损耗小于15 dB;在通带外13.05 GHz处的抑制度不小于25 dB;在26.1 GHz处的抑制度不小于10 dB;在28~29 GHz时的抑制度不小于25 dB。
    • 王晓凯; 李建设; 李曙光; 郭英; 孟潇剑; 汪国瑞; 王璐瑶; 李增辉; 赵原源; 丁钰鑫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三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宽带模分复用器.该器件主要是由位于光纤中心的可提供基模和高阶模传输的中心纤芯和分别位于中心纤芯两侧的可提供基模传输的2个旁芯构成.根据光耦合理论,在输入端对3个纤芯分别输入LP_(01)模式的光,在传输过程中左旁芯的LP_(01)模式的光将逐步向中心纤芯耦合并转换为LP_(21)模式传输,而右旁芯中的LP_(01)模式的光则逐步耦合并转换为中心纤芯中的LP_(31)模式来传输.通过对光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光纤长度的选择,使得在输出端同时完成旁芯LP_(01)模向中心纤芯LP_(21)和LP_(31)模的最佳转换,从而实现LP_(01)、LP_(21)和LP_(31)3种模式的光在中心纤芯中的复用.反之,若将该器件的输出端用作输入端则可以实现中心纤芯中3种模式的光向3个纤芯的解复用.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和光束传播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仿真,并将光耦合理论与超模理论相结合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1.49—1.63μm的波段下,该器件插入损耗最高为0.72 dB,在中心波长1.55μm处器件插入损耗为最低值0.543 dB,远低于大家普遍采用的1 dB插入损耗的评价标准.较低的插入损耗也为级联型多芯光子晶体光纤模分复用器设计提供了可能.与现有的模分复用方案相比,该器件的集成性更高,受外界影响更小,与多芯空分复用光纤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模式转换效率和模式纯度,降低耦合复杂度,拓展通信容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